APP下载

培养高中生历史时空观的路径

2018-03-18卜学军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历史地图时空观体验式教学

卜学军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历史时空观,提出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地图信息和时间节点、指导学生阅读历史名著、实施体验式教学、深入了解历史地理等措施,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联想,融入历史情境中把握历史全局,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  时空观  体验式教学  时间节点  历史地图  历史地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B-0139-02

时间与空间是构成历史世界的两个基本因素,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件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里展开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也是以时间、空间作为基点,给学生讲授历史知识。由此可见,时空观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十分重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所谓时空观念,不是简单地以时间为顺序排列一件件历史事件,也不是简单地记住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它更接近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即学生在记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站在当时的时间和空间里去理解、评价、解读该历史事件,对历史事件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进而形成一种正确的历史观念,最后将这种观念变化为学习历史的“程序性知识”。鉴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重要性,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试图探索培养高中生时空观的有效路径。

一、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地图信息、时间节点等培育学生的时空观

高中历史必修课是培养学生时空观的“主阵地”。历史必修课程中使用的教材是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一定的空间方位编写的,系统而科学,而且历史教材很注重阐述历史事件发生的微观背景与宏观背景,分析历史事件中的人物以及事件本身的得失,并总结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及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有效利用历史教材,注意挖掘教材的有用信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例如,教师可以抓住历史教材中的地图信息、时间节点等培育学生的时空观。一是引导学生记忆教材中的地图信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地图信息为基点进行发散联想,从而梳理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发展脉络。如中国古代史中学生可以记忆长江、黄河及各个朝代都城等,世界近现代史可以重点记忆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等,由地理位置联想发生在当时当地的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这能够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时空里把握特定的事件和人物。二是让学生牢牢记住历史上事件的主要时间节点。如公元前 221 年秦朝建立,这个时间点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近代史;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史;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些时间点都是中国历史重要的转折期,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内容,通过对这些主要时间节点的掌握,能帮助学生构建起包含历史时间、空间、人物、意义等多维一体的历史时空观。

二、指导学生阅读历史名著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内蕴深广的学科,自古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学者对历史学科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写下了许多经典的历史著作。这些经典著作是一代代研究者的智慧结晶,阅读这些著作能够让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引导学生阅读与分析这些历史名著。虽然有些名著可读性不高,但理论性强,有着历史教材难以媲美的思想广度与思想深度。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名著的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例如在讲述英法等国的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时,教师可以开设关于英国著名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的《政府论》一书的导读选修课,让学生一起讨论这部名著的思想内涵,分析洛克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特征,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民主”“自由”“平等”等学说,这些学说代表着 17—18 世纪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映。如此教学,既能引导学生认识到研究历史必须结合时代与空间进行考察,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又能有效延伸必修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三、实施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历史时空观念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采用直接的、机械式的授课方式,学生很难把握和理解这一概念的具体含义,由此,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时空的观念。体验式教学就是为学生創设一个实际、动态且灵活的历史时空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时空关系进行梳理与整合,让学生获得时空观的真切体验。

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教师可以借鉴探究性学习的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探索历史新知识,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本知识记忆和理解,丰富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与体验。如笔者在教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十二课“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一课时,由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这两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而抽象的,为了更好地教学,笔者在课前让学生去访问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过去的工作性质和国家采取的经济体制,了解“铁饭碗”“国企”“国家计划分配”等概念,了解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变化,通过亲身探究切实理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两个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组织辩论活动,以引导学生深切了解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差异性。这种教学方法,更容易把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四、深入了解历史地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历史的存在都依附于某种特定的地理,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历史人物所开展的活动、一切历史现象呈现,都是以特定的历史地理为基础的,因此利用特定的历史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是重要的途径。历史地理包含有历史自然地理、历史地图、历史人文地图、区域历史地图等内容。目前,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理知识主要有地名沿革、历史行政区域演变、地理方位描述以及历史地图等,这些地理条件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历史地理呢?举例来说,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历史地理的基本内容是重大事件的发生位置,基本能力是描绘历史事件发生演变的地图,比如画出中国红军长征路线图、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抗日战争局势图等,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特定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如笔者引导学生画出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路线图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资本主义入侵主要是从东南沿海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哪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产生过什么影响等问题,把历史事件的发生、演变落实到具体时间和地理位置上。

此外,对于教材中“新航路的开辟”“殖民地国家的争夺与扩张”“侵华战争形势图”等历史地图,教师也应该足够重视,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这些信息,从而了解每一次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侵华方式的目的与方式等是如何演变的,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全局观。

总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历史地图信息,适当扩大学生的历史阅读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联想,融入历史情境中把握历史全局,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赵根柱.谈时间、空间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散文百家,2013(7)

[2]陆伟忠.图示法在中学历史空间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996(4)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历史地图时空观体验式教学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西方近代历史“元叙事”及其对世界历史编撰的影响述论
历史地图在高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论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策略
论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活化”策略
浅谈日本绘画的抽象性及影响
高中狭义相对论的教法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