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018-03-18廖雄加郑秋铃韦月英黎晓晴陈丹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学前教育校企合作

廖雄加 郑秋铃 韦月英 黎晓晴 陈丹

【摘 要】本文论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应用,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中对校企合作重视度不足、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缺乏实践教学基地、师资水平有限等问题,提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应用的有效途径:深化校企合作,制定有效育人制度;构建人才培养基地,提升实践育人能力;合理分配师资,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水平。

【关键词】校企合作  学前教育  人才培养  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B-0069-03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急需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而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现阶段,学前教育高技能人才十分短缺,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改变现有育人模式,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和方法,切实促进高技能学前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一种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前教育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道路,为学前教育高技能人才的高效率培养提供指导。

一、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一)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主要特点。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达成一种人才合作的关系或协议,借助双方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互惠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将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学校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层次,改善学生实习条件,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只有具备一定的办学规模、师资队伍、实习实训设备等,才能发挥人才资源、教育资源优势,承担起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服务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通过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基地,互聘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共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竞争激烈,但是由于教育质量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缺乏就业竞争力,同时相关学前教育机构和企业也出现“用工荒”,优质的高技能学前教育人才十分匮乏,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教育人才短缺、教育质量提升缓慢、学校教育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开展校企合作的学前教育育人模式,是校企双方实现资源共享、相互支持、优势互补、互惠互赢的良好开端,有利于推进幼儿教师教育的优质、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校企双方共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也有利于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与协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有效地锻炼、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幼儿教师职业岗位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优势。就学前教育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来说,开展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显著优势。

就学校来说,能够有效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当前学前专业教育中,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生的专业学习中理论教学部分偏重,而实践教学严重不足,导致人才实践能力不足,岗位适应性差。而通过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学校可以有效借助企业的优势资源,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学前教育现场和相关教学岗位中进行实践学习,提升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能力,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不断提升。

对于企业来说,能够解决企业高技能人才聘用难的问题,缓解企业“用工荒”。当前,相关学前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在社会广泛关注学前教育质量的背景下,学前教育机构和企业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才有可能占据竞争优势。但是,目前很多学前教育机构和企业的高技能教育人才不足是普遍现象,人才流失严重,新聘用人员还需要进行大量培训教育,用人成本高,导致学前教育质量无法快速提升,企业竞争力不足,经营困难。通过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开展,企业可以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能够快速融入学前教育工作环境,提升岗位适应性,培训后很多人才得以留用,为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降低用人成本,同时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效率,缓解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实践机会,他们可以借助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同时扮演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角色,在不同的角色间切换学习和掌握学前教学技能,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强化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有效统一,提升学前教育的岗位适应力,为解决今后的就业和发展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开展学前教育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是一项惠及多方的明智之举,能够实现互惠共赢目标,值得推广。

二、目前学前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重视度不足,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已经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起来,但是从整体情况看,并不尽如人意。很多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校企合作育人仅仅是通过校企合作关系,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送往相关教育企业进行教学实习,给他们一定的实习时间,仅仅以此作为实践教学的全部,忽视了学前教育的深化教学,缺乏对就业市場的调查和分析,人才岗位适用性不足。

(二)缺乏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开展缺乏体系。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在开展校企合作中,很少有专门设置校企合作教学实践基地的情况,实践教学基本在教育机构和相关企业中开展,缺乏由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过渡衔接,导致学生对实习工作一时难以适应,实践效率不高。这种缺乏有效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不利于学前教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效进行。

(三)师资水平有限,教学质量提升缓慢。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中,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是影响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学生课程学习缺乏有效指导,自身教学技能很难有效提升。就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建设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主要集中在学校中,他们多是为学生提供理论教学,而当学生进入到企业实习岗位时,很少有企业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实践教学老师,学生更多的是通过旁听、观看企业在职教师的学前教育课程,对学前教育实践进行自我消化、自我领会,缺乏专业教育教学指导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缓慢。

三、校企合作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的有效实现途径

(一)深化校企合作,制定有效育人制度。当前,要实现学前教育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培育以学前教育专业为省级重点的学前教育专业群,大力提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会合作,有效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领导号召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一个校企信息对称、供需对接的平台。提高企业经营链与教育链的紧密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改善企业就业环境,输送高质量人才,催生企业创新的驱动力,助推企业转型发展。

校会合作最大的意义在于把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起来。双方要重点从四方面开展合作:一是企业与学院互建人才培养基地与实践教学基地;二是人才共育,开展师资互聘建立行业名师库,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行业订单班;三是资源互补,开展科研课题、教学成果项目等研究工作;四是文化对接,将企业的责任感、团队精神、职业素养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

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拓宽学生高质量顶岗实习与就业渠道,学前教育专业要就“订单班”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度交流,并达成初步共识,为校企双方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與优化配置提供有效途径。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拓宽学生实习和就业渠道,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校企合作的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达到双方互利的效果,在校企合作中,相关学校要就人才培养、经营模式及合作前景等情况做出详细研究。就教育科学学院的基本情况、开设专业、就业形势等问题进行完善,认识到校企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可通过“起点高、观念新、模式活”的形式,形成“以高教育幼教,以幼教促高教”的良好氛围,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双方应共同做好合作的相关项目,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构建人才培养基地,提升实践育人能力。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在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中,要注重构建校企合作基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校企合作则是培养实践性人才的重要手段。学前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成立,对优秀幼儿教师团队培养、教研工作水平提升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要以全新的“技能教育+学历教育+素质教育”模式,实现全方位打造希望教育为“中国职业教育第一品牌”的教学育人目标。校企双方要共同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企业通过与学校搭建起人才培养的直通车,实现优势互补;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就业的空间。通过校企合作,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实现教、学、研相结合,达到双赢。

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基地能够为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搭建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平台,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好的空间,同时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基地幼儿园培养教师、提高幼儿园教育与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很好的帮助。

目前在我国,随着二胎政策放开,幼儿园数量激增,0~6 岁幼教人才缺口多达 450 万,但全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总共 90 万,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 5~8 年,学前教育的师资都将处于供不应求阶段。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双方更应该在培养幼教人才方面通力合作,培养更多的优秀幼儿园教师,为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领域提供优质师资力量。校企双方要积极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通力合作,为学前教育和人才培养创造平台和机遇,结合国际化教育优势,为幼儿园培养和提供优质幼教人才和幼儿园教师,让更多幼儿园受益,更让广大的幼儿和家庭受益。

(三)合理分配师资,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水平。当前,学前教育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中,要实现高技能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育人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相关学校和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学校学前专业课程教师以及企业实习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做好学生由学校学习到企业实践的衔接转换工作,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对接起来,提升育人效率。

对此,企业要重视人才培养,制定大学生培养计划,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培训机制,项目部、各部门建立导师制、双师制、学徒制、轮岗制,让学生到企业快速成长,尽快适应社会,双方可以共同开展学前教育全过程课题合作。学前教育专业学院也要配备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实践专家做兼职教师。另外,学院还可以与省内多家专业代理机构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关系,为学生实习实训,师资培养等提供良好的渠道。确保相关企业同行和专业教师了解到国家对学前教育及相关行业的新政策、新动态、新方法和新理念,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和信息互通,立足行业的需求和发展,与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结合起来找到新的合作突破点。

总之,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对于学校、企业以及学生而言,都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协同育人模式,惠及多方,能够实现互惠共赢目标。当前职业教育人才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提升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效率,必须深化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根据人才和市场调研,制定有效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协同育人,要积极通过构建校外学前教育人才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创造专业教学空间,切实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提升校企合作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的育人质量,切实提升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通过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高技能人才产出率,为学前教育岗位提供更多的优质人才,促进相关企业的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肖 宁.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

[2]郑洪利,张驷宇,孙会扬.“三方协同、四维一体”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

[3]李 莉,邢广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新探——以青岛西海岸学前教育联盟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4]吕 姝.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12)

[5]张 勇.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4)

[6]董 晖.“校园企”深度融合的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双语幼教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3)

[7]张 晗,李 悠.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策略研究——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4(2)

【作者简介】廖雄加(1990— ),女,广西柳州人,广西柳州商贸高级技工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学前教育校企合作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