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深度学习”探究

2018-03-18施悦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学习能力中职语文

施悦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语文教学中肤浅教学、肤浅学习的现象,论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提出通过多向度和启发性的问题、主题解读、批判式阅读、多元化文本解读等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深度学习  学习能力  文本阅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B-0046-02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不少教师的探索为语文课堂教学积累了经验。但目前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肤浅教学、肤浅学习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肤浅。语文教学内容忽视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阅读策略的反思、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等,只注重机械地按照教学大纲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二是学习活动形式的肤浅。虽然许多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丰富学习活动形式,但都只是浮于表面,学生表达肤浅、倾听缺失、不能独立思考等现象仍比比皆是;三是学习效果的肤浅。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教学指导和自主思考,导致学生的语文水平较低。要解决上述问题,语文教学必须要转向以“学”活动为起点,立足于学生,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学习思维、文本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促使学生从“肤浅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化,促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在高度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度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教学领域中普遍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因此,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入、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设计多向度、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

学生在阅读中能否深入思考,取决于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精当。在中职语文“深度学习”中,设计多向度、启发性的教学问题,能引领学生真正走入文本内容中,进行深度的思考和理解,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參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实现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为此,教师要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文本阅读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让教学问题成为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入的一根有着支撑作用的拐杖,让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绽放新的活力,实现中职语文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教学中职语文《像山那样思考》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笔者直接抛出讨论话题: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为什么会引发此种思考呢?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在文章开头发现一些表达对狼的情感的词语,如“悲哀”“对抗性”“不驯服的”“深沉的”“骄傲的”等,这些词语充分体现了狼嗥叫时的痛苦和反抗;接着往下阅读文本,在面对狼嗥叫时,“猎人”“牧牛人”“鹿”“松林”的反应是“明显的、直接的希望和恐惧”,同时关注这一切的还有“这座山”,而山面对这一切的反应是“深刻的、客观的、长久的”;最后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思考自己在应对这些时会是什么反应。在文章末尾,正好与题目内容相呼应,我们在应对危险时,要学会像山那样思考,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学会长远的思考。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深入文本内容中,去探求本质,去思考文本,通过深度的思考与判断,找到问题的答案,有效地锻炼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设计个性化、多元化的主题解读,促进学生深度体验

深度体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参与到文本内容的阅读过程中,通过对语文文字的深层感悟,探究文本的精髓,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并且促进学生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底层”。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中职语文“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阅读积淀和情感积蓄出发,设计个性化、多元化的主题解读,让学生在更深的层面上进行主题探究,完成深度的阐释和体验,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深度教学。

例如,在教学中职语文《项链》一课时,笔者改变传统教学中从故事人物、情节、主旨等问题导入的方式,设计了人物论和主题辨析、人物原型溯源三个方面的深度主题探究。在“人物论”主题探究环节中,笔者首先将本篇文章的教学放到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上,通过引入作者创作的感想及十八世纪的妇女观,让学生利用背景知识去探究玛蒂尔德“变”的原因及意义。然后,在“主题辨析”的环节中,在学生分析小说主题的基础上,通过与一些名家论断的对比辨析,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更为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最后,在“原型溯源”探究环节中,笔者让学生将小说《项链》和童话故事《灰姑娘》中主人公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无疑作者套用童话故事灰姑娘的叙事模式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比较发现,玛蒂尔德故事的结局正是灰姑故事的反转。两部作品虽然从细节看处处相似,但是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却截然不同,利用人物原型溯源法,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在已有经典基础上的创新。这样有助于学生从全新的视角解读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使得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文学视野。

三、引入批判式阅读,引发学生深层次感悟

批判式阅读方法是以文学理论和文学观为指导,以文学鉴赏为基础,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文化学、文体学、精神分析、符号学等方面进行批判,让学生在批判过程中对文本中的人物进行深层次的心理分析、对故事情节进行深层次剖析、对文本情感进行深入体验,从而获得深度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批判式阅读包括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反驳与修正、对文本内容和形式的肯定与补充两个方面。在中职语文深度教学中,引入批判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引发学生深层次体验。

例如,在教学中职语文《老王》一课时,整篇文章用看似平淡似水的笔调,却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生活的艰辛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让学生熟读文本内容,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准确地把握老王的“善”与“苦”,充分感受那个时代的丑与恶。但在文章结束时,作者这样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作。”如何理解这句话,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作者究竟有没有真正的平等对待老王呢?”如果老王没有死,作者是不是就不会产生所谓的愧疚感,也无所谓亏欠,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呢?正是因为老王死了,作者在回忆的时候才会自责并且产生深深的愧疚感。因此,综合以上种种因素,作者是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在俯视着老王,完全忽视了老王的精神需求,根本没有从内心的真实情感出发,平等地对待老王,学生通过深层次的体会和语言的品味,深度挖掘文章内涵及作者在创作时的思想情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多元解读突破思维定势,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中职语文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职责,在深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元解读有利于突破学生传统的思维定势,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发展,使得学生在探究文本内涵的过程中,不受权威性理论或文本观点的束缚,而是通过自我反思、深度体验,对文章内涵和主旨产生一种全新的想法和见解,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很多教师往往会先让学生朗读句段,然后抓住文章中的几个关键词句进行重点分析,进而让学生去体会文中所描绘的人鸟和谐的美好境界,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生哲理。笔者在深度教学过程中,改变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选择从文本的结构入手,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资料,让学生自主地探究作者在创作时所寄寓的表层内涵,去初步体会“花鸟虫鱼式”的生活情趣,然后以“笼子”二字为主线,通过人和鸟之间的亲近,来观察鸟和笼子之间的距离,通过播放影片《群鸟》让学生反思人类自恃有力的迷狂,鸟儿作为自然界中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否可以像对家禽一样豢养戏弄呢?接着引导学生比照分析同类题材的作品选段,如黄永玉的《飞来与我们喝早茶的金丝雀》、鲍尔吉·原野的《啄露而歌》,在对比之下,《珍珠鸟》的作者冯骥才未免有“欣赏囚禁”的嫌疑,据相关资料记载,冯骥才是一个非常注重文化传统反思且身具民间情感、非常有良心、有责任心的一位作家,可像如此的人为什么会写出《珍珠鸟》这样的文章呢?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我们发现,这篇文章的核心词不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所谓的“信赖”,而是被作者以一种漫不经心掩盖起来的“笼子”二字,作者如此创作是希望读者能够透过文本的内容,深刻地认识到文章所寓意的双重悲剧:一方面是小鸟被人们囚禁在鸟笼中而不自知,反而以为自己很安全;另一方面是人将小鸟作为一种玩物在欣赏把玩,可谓是人作恶而不知。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和人生哲理,只有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与体验,才能真正地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才能真正地体会到文学作品创作的目的及其魅力所在。将课文放置于更大的历史坐标中,让學生利用背景资料进行自主探究,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思想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避免单向灌输和碎片化教学的弊端,使得对文本的细读和深读成为语文教学的新追求;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助推学生真正地、独立地走进文本,通过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体会到文本所蕴含的深层寓意;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文字理解和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体验水平,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建根.运用深度学习策略,提高语文学习品质[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7(11)

[2]樊 春,吴胜强.网络技术下如何促进语文学科的深度学习[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z1)

[3]康淑敏.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J].教育研究,2016(7)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学习能力中职语文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