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疫病流行的新特点及其综合防制探讨
2018-03-18李永光青海省民和县李二堡兽医站810800李有山青海省海东市农业发展委员会畜牧兽医科杨良存李宗辉青海省民和县畜牧兽医站
李永光(青海省民和县李二堡兽医站 810800)李有山(青海省海东市农业发展委员会畜牧兽医科)杨良存 赵 婧 李宗辉(青海省民和县畜牧兽医站)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各养猪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英国、新西兰、美国等宣布消灭了本病。但是仍有50多个国家流行。20世纪50年代前,猪瘟在我国流行极为普遍,损失惨重。国内许多专家对该病研究的比较深入,其后应用疫苗预防,猪瘟基本控制,但是近年来有所抬头。其中有许多因素,与我国的兽医体制和人民的意识有很大关系。虽然近几年,养殖户都比较重视猪瘟防疫,可是缺乏科学的免疫程序、或免疫方法不当,导致猪瘟在我国流行特征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典型症状基本消失,母猪先天性带毒比例增加,导致子猪先天性带毒及其免疫抑制等主要特点,面对温和型猪瘟、混合感染型猪瘟、子猪先天性带毒及其免疫抑制,许多症状都不典型,做好诊断和治疗确实不易。据资料,用猪瘟荧光抗体对我国14个省市区39个规模化猪场检测26418头公母猪,检出带毒猪3215头,阳性率12.17%。从近几年的临床诊疗情况看,猪瘟仍然是我们养猪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传染病,猪瘟与许多猪病混合感染,发病后死亡率很高,临床上药物治疗效果极差,养殖户甚至怀疑药物。
1 流行传播特点
当前我国的猪瘟发病状况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猪瘟流行呈现典型猪瘟和非典型猪瘟共存、持续感染与隐形感染共存、免疫耐受与带毒综合征共存,并且发病日龄的范围明显拓宽。患病猪和感染猪为该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感染猪在症状出现前和整个病程中都经口、鼻、眼泪、尿、粪便向外大量排毒,直到猪死亡;康复猪在产生特性抗体之前仍排毒;新生仔猜感染低毒力毒株后,则以短时间排毒为特征;CSFV强毒株通常比低毒力株在猪群中传播快,慢性感染猪能不断地排毒或间歇排毒。
1.1 传播途径 CSFV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结膜、生殖道黏膜和皮肤擦伤感染,也可进行垂直传播;在自然条件下多数病例是以上述一种或儿种途径传播的,但感染猪与易感猪的直接接触则是该病传播的主要方式。
1.2 妊娠母猪的传播 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毒株时,可以通过子宫传至胎儿,导致母猪流产,产木乃伊胎儿、死胎或弱仔,弱仔在出生后不久就死亡,有人把这种情况称为“带毒母猪综合征,人工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毒株的母猪最长带毒时间为557d。若先人性感染的仔猪不死亡,则可长期甚至终身排毒而不呈现病状或不产生免疫应答或产生免疫偏离现象;出生后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毒株时也可带毒、排毒。所以,慢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猪的存在是造成猪群中低毒力或中等毒力毒株存在原因。
1.3 带毒体的传播 带毒猪、猪肉和猪肉制品的流动可进行该病的远距离传播,通过国际或地区间贸易方式可将CSFV引入无低毒力或中等毒力毒株的国家和地区。用未经适当加热处理的屠宰间下脚料或厨房的泔水喂猪可使易感猪感染CSFV。饲养员、阉割员,授精员、防疫员和兽医等都可能通过污染的器械、药品、用具等传播病毒。使用不安全的疫苗,例如未充分致弱的活疫苗,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但大量的试验证明,我国的猪瘟兔化弱毒苗不会通过胎盘垂直感染仔猪,也不造成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节肢动物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传播该病。
1.4 流行特点 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发病特点及病原的毒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流行形式从频繁发生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性、地区性流行或散发,疫点多局限于一定地区或某些猪场,流行速度缓慢;发病特点上表现为非典型性、温和性、无名高热甚至隐性型感染,临床症状显著减轻,发病率不高,病势较缓和,潜伏期及病程较长,死亡率较低,多呈散发,育成猪及哺乳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较低或耐过,同时出现了持续性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抖抖病)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等病型;在病原的毒力方面,强毒株通常在1~2周内致死感染猪,而不管猪的年龄或体况如何;毒力较低的毒株则主要引起妊娠母猪的带毒综合征和仔猪的先天性感染。
1.5 先天性感染(1)先天性感染时,病猪终生都有高滴度的病毒血症,尤其是妊娠早期感染的母猪所生的仔猪,病毒广泛存在于其上皮组织、淋巴样组织及网状内皮组织中,并通过口、鼻、泪腺分泌物和尿、粪便持续散毒。这种胎猪出生时和其他末感染CSFV的胎猪一样,血清抗体也为阴性,但在吸吮初乳后,其母源抗体消失比其他胎猪要快得多,因为体内高浓度的游离病毒与母源抗体可形成免疫复合物;母源抗体可使感染猪的病毒滴度暂时降低,但不能将其完全消除,随着母源抗体逐渐消失,体内病毒滴度可再次上升。(2)先天性持续性感CSFV的病猪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免疫耐受现象,对CSFV不产生抗体应答,但当其再次感染CSFV,可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即病情迅速恶化、病势重和死亡率高;也可能表现为对CSFV强毒感染的抵抗力增加,使病猪的存活期明显延长。
1.6 亚临床感染 妊娠母猪的亚临床感染可导致仔猪的胎盘感染,而通过胎盘感染的幸存仔猪,一方面能成为亚临床感染的带毒猪,持续排毒并污染环境。感染新的妊娠母猪造成新的胎盘感染,还可通过水平传播感染其他易感猪:另一力面若胎盘感染的幸存仔猪被选育为种猪,则自动形成新的持续感染母源,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仔猪带毒。
1.7 持续感染型 多见于有猪瘟流行病史的猪场,持续性感染是目前引起猪瘟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猪瘟病型,感染的猪只本身无任何临床症状。但长期带毒和排毒,并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活仔可长期带毒;生后存活的仔猪大部分发病死亡,但有些仔猪在临床上不发病,终身带毒和不定期地排毒。经胎盘垂直感染的发病仔猪,死亡率50%左右。
2 猪瘟治疗
2.1 特异性疗法 用抗猪瘟血清或抗猪瘟球蛋白,此类制剂除正规厂家的正式产品外,还有某些单位用育肥猪或淘汰母猪生产的猪瘟单价或多价血清。因使用此类制剂需在感染猪瘟的早期,病猪组织脏器末发生器质性病变之前使用,且往往需数次反复注射,所以费用昂贵,加之在当前猪瘟发病常有多种混合感染的情况,疗效甚不理想,所以除对价值较高的种猪外,一般很少应用。
2.2 注射大剂量的疫苗 有报道注射l0~20头份甚至更大剂量的猪瘟弱毒活疫苗可治疗猪瘟,其理论根据是对猪瘟病毒进行“干扰”,可在某些受体位点上进行“占位”。用这种方法治疗的实际病例也曾观察到有病愈猪,但由于治疗前末确诊,治疗后末进行检验,不能判断是自身耐过还是其他因素。尤其是同时还应用了大量化学药物及支持疗法,对其疗效很难给予肯定。也有人认为,在感染猪瘟强毒的情况下,加注大量弱毒的方法是雪上加霜,会使感染了强毒的猪加速死亡,并造成猪瘟的散毒蔓延。由于对这种方法缺乏科学客观的对比试验,所以需进一步进行验证。但是近些年,有人提出和研究通过疫苗接种可治疗已发生疾病的方法,它屑于免疫治疗学科的范踌,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对某些疾病初步显示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前景,但其许多理论及应用力面,尚有大量问题需待研究解决。
2.3 使用抗病毒药物 现代医学证实,目前所有药物对进入细胞内的病毒均无能为力,病毒唑、病毒灵等同样对进入细胞内的CSFV起不到作用。至于某些中药及不同制型形式的兽药或与西药的复合制剂,虽据各自的说明及广告称,可治疗多种病毒病,但均未说明治疗的作用机理,在临床实践中也表明它们不具有治疗病毒病的作用。对这一点笔者的认识一样,对猪的病毒性疾病疗效差,笔者不主张使用抗病毒的药物。有人用卡耳霜治疗温和型猪瘟收到良好效果:酒精消毒猪耳,用宽针避开血管处挑破表皮形成一个囊,埋入卡耳霜(牙皂、细辛、蟾酥),然后滴入适量大白酒用手指按压,防止流出即可,一周后观察其部位溃烂、形成黑色硬痂,猪只即可康复。也可以应用卡耳霜中任何一种药物。
2.4 应用细胞因子等 如干扰素、白介素-2、转移因子、聚肌胞及黄芪多糖等,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疗法的药物,可提高免疫力,有助于对猪瘟等病毒病的治疗,但因存在制品质量和病情不一等诸多问题,其确切疗效有待证实。
2.5 疫苗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1)要有初步的诊断,使用抗菌素等药物治疗2~3d,并发现猪瘟的症状,如持续高烧,皮肤出现出血点和出血斑,紫耳朵、干尾巴、紫斑蹄,拉稀与粪便干硬交替出现。注意临床上不要使用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热会掩盖病情。(2)大剂量,20头份以上,单联苗效果好,结合抗菌素或磺胺类,防止细菌并发感染,并给予维生素、矿物质、电解质,补充水分及增强免疫力的药物,进行支持疗法。(3)全群大剂量免疫紧急免疫,因为猪群发病后,总有一些个体不出现症状,但以后会带毒,成为传染源。(4)理论是温和型、非典型猪瘟的体内的抗体处于较低水平,或者根本没有抗体,大剂量注射免疫,可使其产生抗体,达到治疗的目的。
3 猪瘟预防
3.1 猪瘟的免疫监测(1)随时掌握猪群的免疫状态,制订适合于不同猪场合理的免疫程序,随时淘汰免疫耐受猪(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或仅产生低水平抗体的猪),保持猪群的群体免疫水平(免疫群体保护率应在90%以上)。(2)结合猪瘟抗原检测,坚决淘汰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的种公猪和母猪,清除引起仔猪先天感染和免疫耐受的传染源。
3.2 规范免疫接种操作规程,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 为避免猪瘟免疫接种技术上的失误,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应规范免疫接种的操作规程。至于免疫程序,各猪场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立,在此提供一个许多猪场采用的猪瘟免疫程序,供参考。20~25日龄:猪瘟活苗首免;60~70日龄:猪瘟活苗二免;种用成年公猪每年补防2次。经产母猪在断奶时或配种前补防1次,不要在配种或怀孕期间注射猪瘟疫苗。在猪瘟流行威胁,推荐使用超前免疫,超前免疫的抗原能够避开母源抗体并在机体内复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应答,较早地产生抗体从而发挥主动免疫作用,形成坚强的免疫力。建议用4头份剂量,不论是初免、二免、成年公、母猪免疫都应这样,也因为市场上供应的猪瘟疫苗基本都是细胞苗。台湾省在推广猪瘟实行子猪在哺乳前注射猪瘟活疫苗1ml,能使猪获得终身免疫。
3.3 应急措施 一旦确诊为非典型猪瘟,应查明病因,分析传染来源,封锁病猪场,扑杀病猪井焚烧后深埋,作无害处理。对可疑病猪就地隔离观察,凡被病猪污染的猪舍、环境、用具等都要进行彻底消毒。对假定健康猪以及在疫区受威胁的猪,都要用大剂量的猪瘟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3.4 正确严格的使用超前免疫 可在被猪瘟严重污染的猪场使用,大多效果良好,但必须严格操作,如专人执守,每产出一头仔猎立即注射疫苗.并编号放入保温箱内于90 mln后逐头令其哺乳。稀释后的疫苗应贮存在带冰的冰瓶中随时取用。在猪25~30日龄或60~70日龄时还应加强免疫1次。近年发现超前免疫有的可引起仔猪于再次加强免疫时发生抗体攀升无力,出现免疫耐受现象,这应引起注意。超前免疫只应在特殊情况下按严格操作规程使用,不要滥用。
3.5 选择疫苗要讲究 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对猪瘟免疫应使用猪瘟单苗,超前免疫及首次免疫不要使用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三联苗”可用于小型场户的第2、3次加强免疫。猪瘟发病严重场、区,还可考虑用猪瘟组织苗。一般说来,猪瘟组织苗在免疫效果等方面优于猪瘟细胞苗,但在某种或某厂、某个批号的组织苗,有时发生较多的严重急性致死性过敏反应,需特别加以注意。
3.6 严格技术操作 疫苗贮运和使用要全程冷藏,用前应检验是否是真空。每猪换用一个经煮沸消毒的针头。稀释液应使用生理盐水。气温在7~15℃时要在3h内用完,过时废弃。不要打“飞针”。
3.7 加强饲养管理 必须落实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实行全进全出,对病死猪及产出的死胎儿、胎衣等应做无害化处理,做好消毒、隔离等切断传染源,根据日龄提供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注意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改善设备,提高管理水平,以增强猪抗病能力。坚持自繁自育,可初步实现,切忌从不同猪场和地区同时购猪。
3.8 淘汰严重传染猪和种猪 坚决淘汰带有强毒抗原的种公猪和母猪,切断猪瘟传染的源头,可有效减少猪瘟的发生和危害。农户如果经济允许最好淘汰并无害化处理病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