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场的节本增效措施
2018-03-18孙飞飞
孙飞飞
(新疆石河子121团畜牧中心,新疆石 河子 832066)
自2014年奶价下跌以来,本地区小规模奶牛场举步维艰,呈现出转产、倒闭状态,大规模的养殖基本是负债经营,主要原因是奶价低成本高无效益。既然无法左右市场,那就应当从牛场内部管理抓起,做好生产管理中的每个细节,从管理中出效益,以适应市场。
1 严抓牛场的疫病防控
牛场疫病比巡演各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防疫、检疫和其他兽医卫生制度,定期进行消毒。建立系统的奶牛病例档案。每年定期进行1~2次健康检查,其中,包括酮病、骨营养不良等病的检查。近几年布病结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头患结核的挤奶牛,所释放的牛分歧杆菌足以污染100头健康牛,检疫出布病结核牛只应立即处理。
2 提高牛场的繁殖率,优化牛群结构
“抓奶先抓配”可见繁育的重要性,奶牛场要想有效益首先得先有产犊。
杜绝空怀牛。对牛场计划留用的后备牛,要进行子宫检查,发现有先天缺陷的要及时淘汰,适配的后备牛及时参加配种,做好记录。30 d后做B超检查,90 d后复检,严禁漏配情况出现。按25元·头-1·d-1饲养费算,空怀1个月就要多增加成本750元·头-1。
选择好的冻精。好的冻精是一个高产基因的延续,是一个牛场产生高效益的基石,现在被好多管理人员忽视,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选择好的育种员。1个好的的育种员,要有责任心,勤快,讲卫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别人配1头牛平要2支冻精,他比别人少用1支,1支性控冻精价格98元,1个500头牛场,1年参配300头,节约成本300×98元=29 400元,同期发情处理时,有1/3牛在第1针PG处理时,及时观察到了,1个情期少用1只PG,300×3=900元。胎间距比别的育种员缩短20 d,每头奶牛每天成本65元,1年节约300×20×65=390 000元。1个好的育种员直接关系到1个牛场的存亡。
及时淘汰生产性能差的牛只。进一步优化牛群结构,即提高主动淘汰率,将没有饲养价值的牛只及时淘汰出群。对于久配不孕,产奶量低,生产性能底下的牛只要及时淘汰[1]。
3 力促高产
营养平衡的日粮。给奶牛提供营养均衡的日粮,推荐使用全混合日粮(TMR),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效率,省工、省时;而且有利于开发和利用当地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可改善适口性,避免挑食,减少草料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也能够及时调整混合配方,以充分发挥产奶潜力和繁殖力。
科学的管理。高产奶牛要及时铺换褥草,清洗乳房和牛体上的粪便污垢。夏季采取排风和其他防暑降温措施;冬季,防寒保温,每天应坚持一定时间和距离的缓慢运动。高产奶牛每胎必须有60~70 d的干奶期。干奶前,用CMT法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查,对强阳性应治疗后干奶[2]。
4 保证牛奶质量
提高鲜奶产量的最好方法就是改善牛群管理模式。通过密切监测规模牛场的每1个生产环节,包括牛群管理、牛群健康、繁殖、产奶量、挤奶程序、犊牛及后备牛饲养、遗传改良等,来提高管理模式。
此外,牛场除了做到增加牛奶数量以外,还要在牛奶质量方面下工夫。目前加工企业收购生鲜乳基本上能做到以质论价、优质优价。通常情况下,生鲜乳质量考核的指标包括:乳脂、乳蛋白、干物质、细菌数、体细胞数、酸度、抗生素、奶温、冰点、杂质度、滋气味等等。作为牛场就要遵循这些指标,任何1个指标都不能放松,只有生产出的生鲜乳质量比乳品加工厂的要求更高更好,才能获得加工企业的认可,从而提高牛奶销售价格。
5 抓好人员管理
让牛场每个员工都能发挥出主人翁意识。做好牛场队伍建设,确保牛场经济效益。
转变场长管理理念。在平时工作中、学习中我发现,各牛场效益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是人的因素。经营好的奶牛场都有1个善于学习、能够取长补短优秀场长;而部分奶牛场场长科学养殖理念落后,自以为是,经营管理能力不足,技术和管理措施执行力不高。1个称职的场长不但可以改变1个牧场的存在价值,生产出优质生鲜乳,还可以带出一支过硬的、稳定的奶牛场专业化生产管理队伍。
培养具有责任心的、能够长期稳定工作的一线工人。现在牛场工作机械化越来越高,机械化程度再高,还得要人来操作;目前奶价低,有些牧场主为了降低成本,削减工人的福利,这样带来的后果首先是人员的流动性大,新招的饲养员需要至少1周的适应时间,这1周牛奶产量减少100~500 kg·d-1,牛只混群,可能造成抗奶,损失更大。新进犊牛饲养员经验不足,造成犊牛腹泻、死亡,药费成本增加。新进挤奶员对挤奶程序不熟练,导致挤奶时间延长,奶牛采食延后,休息时间减少。
面对现在的奶价低,成本高,不能等政府救助,不能等市场好转,应该立即从自身内部着手,减少浪费,抓好管理中的每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只要注重细节,就会比别人效益好,就会比别的牛场更具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