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8-03-18

兽医导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睾丸炎母畜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而引发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布鲁氏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人畜共患,生猪尤为易感。一旦生猪染上该病,则会出现公畜睾丸炎、母畜不孕等症状,影响生猪养殖效益。为此,有必要加强对该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

一、流行病学

猪布鲁氏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该病是由致病菌布鲁氏菌感染所致。在猪养殖业中,猪型布鲁氏菌与羊型布鲁氏菌对生猪均具有致病作用。该病主要传染源除了患畜以外,还包括隐性带菌猪和流产猪,处于妊娠期的母猪感染该病后流产出的胎儿、胎水、胎衣、分泌物以及受感染的种公猪的精液中也会携带致病菌。排出的致病菌会污染圈舍、饲草、饮食用具、产房等,易感猪群一经破损皮肤接触、采食或者配种,则很容易感染。在实际养殖过程中,5月龄以下的幼猪对该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因而易感性较低,而随着生猪日龄的增长,易感性则随之提高。

二、临床症状

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母畜流产,且多发生于母畜怀孕的第二或者第三个月,少数情况也有在母畜妊娠期的第二周或者第三周即发生流产。早期流产的情况,因胎儿或者胎衣时常被母猪吃掉,因而不容易被发现。一般情况下,因感染布鲁氏菌病所导致的流产情况,流产前的症状表现不明显,流出的胎儿大多为死胎,且出现胎衣不下的情况较少,但少部分也会发生且同时伴随出现子宫炎的情况,影响其后续的发情、配种。该病在新感染的猪场中发生流产的情况较多,发生在某地一个新的养猪场中,共有母猪1300头,发生该疫情后母猪的流产率达29%。公猪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睾丸炎和副睾丸炎,急性型发病情况较急,睾丸肿大,局部热痛,同时伴有其他全身性症状。慢性型症状主要为睾丸逐渐萎缩、硬化,性欲减退乃至丧失,公猪失去配种能力。在某场育有20头公猪的养殖场中,曾发生过11头公猪出现睾丸炎的情况。此外,临床上,感染猪布鲁氏菌病的症状还包括关节炎,在母畜或者公畜身上都有出现过,且多为后肢关节,少部分会发生在脊柱关节,患处关节疼痛、肿大,囊内液体充盈,进而引发病畜关节僵硬或出现跛行等情况。据报道,某地曾出现过约40%的病畜出现跛行的案例。

三、病理剖检

患病母猪出现流产症状以后,其子宫内黏膜会出现脓性炎症病变,且黏膜上遍布许多针尖或者芝麻大小的结节,结节中央充满干酪样物质。患病母畜的胎盘处,出现多个出血点,出血点表面被黄色渗出物覆盖,绒毛膜处出现上皮脱落;剖检患病公畜可见化脓性或坏死性睾丸炎与附睾炎。镜检睾丸切面可见大量的化脓灶和坏死灶。慢性型公畜感染病例,多为睾丸萎缩,阴茎肿大,且黏膜上布满大量小的硬结节。

四、诊断

综合以上所述可以发现,无论是从流行病学情况研究,还是从临床症状表现,亦或者从观察病理变化等入手,皆无法有效确诊。加之该病的隐性感染情况较多。因而,对于该病的诊断,应当以实验室诊断为主,再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判断。实验室诊断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最为简单、实用,因而该方法也是该病实验室检查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具体操作为:无菌环境下采集生猪血液,待血液凝固以后,进行分离实验,将上层血清留作被检材料进行实验。实验最终出现凝集现象的为阳性反应,反之则为阴性。

五、防治

1.疫苗防治。在猪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中,最主要且最得力的防治手段为接种疫苗。实践证明,易感猪群通过接种防疫疫苗以后,能够有效地避免感染该病。目前,常用的疫苗类型为二号苗,可对断奶期后的任何日龄阶段的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值得注意的是,在非疫病区,不建议通过接种疫苗来防疫,因为疫苗具有散毒可能,因而在非疫区,应当以改善猪群喂养管理等措施来防范该病的发生。

2.严格检疫制度。有条件的猪场,应当实行自繁自养来遏制致病菌传入。对确需从外引进种猪或仔猪的养殖场,则要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对引进的猪只,要隔离至少2个月以上,期间还需进行2次的免疫生物学检查,在检查结果为阴性情况基础上,待隔离期满,才可将引入的猪群进行混群饲养。

3.加强卫生消毒。此外,要进一步强化场地消毒和场内灭菌工作,通过加强卫生消毒措施来切断猪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以此来遏制该病的传播,达到净化养殖场的目的。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睾丸炎母畜布鲁氏菌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缩宫素和氯前列醇的使用简介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睾丸炎和附睾炎的区别
腮腺炎与男性不育
母畜子宫脱出的诊治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治疗急性睾丸炎的中药验方
浅析维生素对母畜繁殖力的影响
提高母畜繁殖功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