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感染的综合防制
2018-03-18
猪圆环病毒感染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病。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形式,以体质下降、消瘦、贫血、黄疸、生长发育受阻、腹泻、呼吸困难、母猪繁殖障碍、内脏器官及皮肤出现广泛病理变化,尤其是肾脏、脾脏及全身淋巴结的高度肿大、出血和坏死。该病还可导致猪只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继发或并发其他传染病,危害较为严重。目前,该病分布较广泛,普遍存在于养猪的国家和地区。我国在2001年第一次发现,目前该病在我国已经广泛流行,并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该病已经成为我国养猪过程中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笔者将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和综合防制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病原
猪圆环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目前最好的单链环状DNA病毒,不具有血凝性。根据猪圆环病毒基因组和致病性,其可分为PCV-1、PCV-2 和 PCV-3三个亚型。PCV-1感染猪后不表现临床症状,主要存在于一些传代细胞中,不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PCV-2感染猪后表现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皮炎和肾病综合征、渐进性消瘦和生长发育受阻等多种症状,是最常见的流行亚型,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PCV-3是猪体内新鉴定的亚型,其临床表现和致病机制还不明确,其感染率和流行率增长速度较快,感染者只表现为生长不良,没有其他明显的临床表现,2016年发现以来,已经有美国、中国、韩国等国家都报道发现。该病毒对外界条件的抵抗力较强,可耐受较强的酸性环境,常用消毒剂很难将其杀灭。
二、流行病学
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猪对其有较强的易感性,各年龄段猪都易感,以仔猪感染后危害较为严重,胚胎期或出生后早期感染的仔猪经常在断奶后表现临床症状,一般在5~18周龄,尤其是6~12周龄表现临床症状者较多。妊娠猪感染后可垂直感染仔猪,表现繁殖障碍。猪体表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如鼻液、唾液、泪液。粪便、尿液中也含有病毒。易感猪通过接触经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带毒的公猪精液中含有病毒,并可感染给母猪。
三、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PCV-2感染可以表现以下情况:
1.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常发于断奶仔猪,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体温升高、机体衰弱无力。腹泻、呼吸困难、眼睑水肿、黄染、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皮肤湿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剖检可见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肝脏硬化、支气管内多量粘液、肺脏呈花斑状,质地似橡皮。脾脏肿大,色暗,有坏死灶、肾脏呈苍白色、肿大、有坏死灶、心包和胸腔有纤维素渗出、胃肠道粘膜出血、坏死。
2.皮炎和肾病综合征。常发于8~18周龄的猪,以皮肤上出现红紫色隆起、大小和形状不规则斑块为主要特征,采食量下降,有的病例体温升高。剖检可见肾脏肿大,呈苍白色,有出血点和坏死灶。
3.增生性坏死性间质性肺炎。常发于6~14周龄的猪,剖检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呈灰红色。
4.繁殖障碍。母猪返情率增加,可出现木乃伊胎、流产以及死产和弱仔。
另外,猪发病过程中常伴发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霉菌毒素等感染。
四、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很难确诊,可依靠实验室检验。常用的实验室方法有检测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单克隆抗体法等。徐镀涵,王燕等在《贵州省7个市(州)猪圆环病毒2型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应用猪圆环病毒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贵州省7个市(州)猪圆环病毒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显示抗体阳性率为45.94%。;检测抗原的方法有病毒分离鉴定、PCR等。魏凤、李峰等在《一例猪圆环病毒3型的诊断》中利用PCR及测序,确诊了病死猪的组织中还有PCV-3。
五、综合防制措施
加强卫生消毒和饲养管理,提高猪只抗病力,做好伪狂犬、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细小病毒病、支原体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免疫接种和综合防控措施,并针对发病规律,在饲料中可添加支原净、金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预防,抑制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增强猪只抗病力,对发病严重猪群及早淘汰,对有价值的可使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免疫接种疫苗也可提高预防效果,李结,路鹏云等在《不同类型圆环疫苗免疫效果分析》中显示哺乳仔猪免疫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