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灾害护理学研究进展综述

2018-03-18薛超莉常淑文束余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护理学灾害救援

薛超莉, 常淑文, , 束余声

(1. 扬州大学 护理学院; 2.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江苏 扬州, 225001)

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日益增高且程度严重,给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带来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巨大损失。医院作为社会公共应急救援单位,理应努力提高应急救援知识、技术水平,以给予积极响应。本研究就灾害护理学的进展进行综述,并针对应急措施的制定提出相关建议,现报告如下。

1 灾害护理学

1.1 灾害护理学定义

灾害护理学为医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对各类灾害事件的新兴崛起的学科。世界卫生组织[1]将灾害定义为社区或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造成人类、物质、经济或环境的广泛损失,超过受影响社区或社会应对自身的能力资源。日本灾害护理学[2]将其定义为系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害护理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所开展的活动。也有美国学者[3]认为,灾难护理是护理人员通过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启动紧急行动指南,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按照救治的先后次序,在灾难发生后进行紧急救援活动,以促进、维护和重建受灾人员的健康状态。

1.2 灾害护理学特点

灾害事件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等特点[4], 这使得灾害护理工作也同样具有危险性、技术性、复杂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因此,在实施灾害紧急救援时,务必要全方位考虑灾难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合理的应急措施方案。Kim Usher等[5]提出,灾害事件具有强大破坏性,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个人苦难、高度健康和经济损失等,并指出护士必须具备充分的理论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能,以确保灾难救护的高效性,强调在大学教育中应注重灾难护理内容和临床实习。SiMu Li等[6]提出新世纪的灾难事件特点有了重大变化,包括工作条件困难、组织机制临时性、工作内容急切性、心理工作量剧增、护理中心改变等,护理人员应当牢牢掌握其变化性质和特点,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响应措施,减小灾害影响。由此可见,灾害护理学的特点不仅涉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并且极具易变性,这从客观上提高了对灾害救援能力的要求。

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2.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YE Yan等[1]报道,美国于2001年发生“9.11事件”后开始高度重视灾害护理学,成立国家紧急事件处理系统及联邦灾难心理卫生服务系统,同时开展灾害护理相关课程,以提高学生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和素质修养。Mayumi Kako等[7]总结了日本灾害护理的研究趋势和问题,提出灾害护理学的相关研究将影响对应灾害事件的实践活动,并预计在探索以证据为基础的方法论、灾害护理的理论框架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Judith C Kulig 等[8]概述了乡村医院的准备计划,并提出在课程中使用国际护士协会(ICN)的灾害护理能力框架对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的灾害护理教育进行评估将在当前护理教育实践中意义深远,也有助于发展农村护理实践和提高灾害管理能力。董超群等[9]介绍,日本“21世纪COE(Center of Excellence)计划”建立了灾害护理核心能力,详细解读了灾害护理的基本能力。2009年ICN和WHO联合制定灾害护理能力框架,旨在提高全球护士灾害护理能力。Hye-Young Park 等[10]提出,灾害护理核心竞争力对于灾时提供紧急护理服务至关重要,并强调定期进行灾害相关教育、为急救护士提供培训课程的必要性,指出护理专业应积极参与灾害护理教育培训项目并启动灾害护理专业人员培训。刘代骏等[11]报道,德国美因茨于1976年成立专门研讨急诊和灾害问题的组织(Club of Mainz), 之后发展为“世界急诊和灾难医学学会”,并于1994年更名为“世界灾难与急诊医学学会”(WADEM), 成为国际上首个有关灾难的学会。由此可见,国外灾害护理学已经将重点集中在灾害护理相关课程建设、灾害护理能力框架应用、灾害护理能力培养等方面,意义深远。

2.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由于中国灾害护理起步较晚,一系列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等正处于发展期,杨美芳等[12]报道,中国于2005年首次应用“灾害护理学”的概念,并相继在医学院开设灾难医学、灾害护理学选修课程,同时在继续教育课程中加入灾害护理学相关内容。李玉乐等[13]报道,中国灾害护理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项目开展时间较晚,高等护理教育的基础教育中尚未将灾害护理学纳入课程设置,发展尚未达到国际水平。2003年5月9日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推动了灾害护理学的发展[14],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际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灾害护理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理论依据[15]。徐晓华等[16]采用便利抽样法,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在全国7个行政区域的146所医院开展调查,结果显示护士救灾技能和灾后管理能力不足。宫平等[17]研究发现,中国灾害医学的教学课程较为零散,救助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由此可见,中国灾害护理学起步较晚,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与国际还有差距,各项调查研究也表明中国灾害护理人员的救援能力还有待提高。

3 制定灾害事件应急措施建议

3.1 战略准备

目前,战略准备在国际上应用广泛,对于灾害救援工作具有指导意义。Basu M等[18]提出应做好备灾战略,确定各种资源需求,在灾难的不同阶段,研究如何使不同的资源需求在灾害时能够得到快速满足,使这种资源映射能够在未来挽救生命、节省资源和通用资源。Negar Pourvakhshoori等[19]提出灾害护理决策模型对于灾害护理具有指导意义,这种模式要求护士在灾害发生时提供服务,并帮助护理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准备的结构和过程,使得在灾害情况下取得最佳成果。Christopher E Marrion[20]指出,针对火灾应制定各种计划以配合消防战略,包括消防安全管理计划、紧急疏散计划、消防队预案以及建造、改造、恢复程序,使得每个结构都与目标一起独立考虑,最后根据具体情况作出措施选择。

3.2 卫生系统筹备

做好灾后卫生管理工作对于灾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卫生系统包括环境卫生和身心卫生。Antonio S M等[21]认为灾害发生后,除做好必要的应急抢救措施,还要同步开展落实基础卫生干预措施,以预防传染病的播散、伤害和非传染性疾病。灾害反应的综合征率取决于卫生系统的破坏规模,因此可以明确区分响应和恢复阶段,这些趋势有助于决策者为未来的灾难计划后勤和人力资源。Ju-Yeon Lee等[22]认为,应尤其重视青少年灾后的精神卫生服务,在观看灾害场景时向儿童/青少年提供情感支持,媒体暴露于创伤事件可能是青少年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危险因素,采用校园筛查和对创伤儿童采用针对性干预十分重要。

3.3 科学技术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提高灾害救援效率的重要保障。张学等[23]提倡手术方舱设备建设使用,手术方舱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助时,具有单元化、小型化、模块化、车载化等优势,可实现“急救前台平移”,能够最大程度减少灾害人员伤亡,同时完善了中国应急救援系统。Yasuhiro Nasu 等[24]指出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当前的目标是快速高效的信息管理和灾难信息共享,并提出数字化方法,这个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使医院及时获取灾害受灾者的信息,提高了救援效率。

3.4 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为灾害救援提供技术路线、指明实施方向。侯世科等[25]提出要在医院设计各种应急预案实施方案,并借鉴美国应急管理系统,做好应急管理体系化建设,一是建立一致性强的管理系统,专业术语规范化,二是要建立应急管理研究机构,整合不同领域的研究结果,三是重视预案的实用性和加强教育与演练,形成事件预防、准备、响应及恢复4个阶段进行标准化建设的体系。都定元[26]指出灾害应急计划的重要性,任何单位在灾害救援中都应互相协助,强调灾害计划必须与外界机构、临近医院和创伤体系整合,避免灾害计划冲突。计划应当简单、分级明确,并适合于应对多发灾害与大规模灾害事件。

3.5 演练实施

演练实施是使得灾害救援事件能够有条不紊进行的有力保障。张雪容等[27]提出,应在医院成立灾害应急救援梯队,制定突发事件演练方案,并加强应急梯队人员培训及演练,同时重视伤病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心理护理,倡导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时严格培养感染防控意识,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积极面对灾害事件。李云峰等[28]的调查问卷显示,中国护理人员的灾害救护能力普遍较低,同时提出可采用周期性演练等手段强化备灾训练,使护士在灾害环境中感同身受,不仅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灾害救援能力意识,并且还提高了灾害救援技术水平。Yehua Xu 等[29]认为,加强系统的灾难护理教育和培训,加强急救护士的灾害护理能力,可以有效解决急救护理人员救灾准备水平低下的问题,同时也能减少灾害造成的社区损失和健康危害。Aiko Yamamoto[30]指出,灾害护理领域应被认为是一种对社会有益的合法学术,应优先增强灾害护理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在护理教育机构、卫生机构和公众中做到加强防备,并采用科学的实践方法进行培训演练,使护理人员在实践中提高救援能力。

4 讨 论

制定全面而有效的灾害事件护理预案: 自然灾害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损伤,而中国灾害护理学的发展起步又较为迟缓,为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文明稳步协同发展,尽快制定科学、合理、高效、可行的灾害事件应急措施方案成为当务之急。灾害事件具有严重毁坏性,个人和社区在灾害事件发生后会长时间受到灾害影响[31], 故尽快帮助受灾群众恢复身心健康显得尤其重要。同时,灾害不仅严重威胁人们人身财产安全,更会使人们失去亲友,从而导致精神障碍[32]。苏晓津等[33]提出,护士应重视在灾害期间及时为患者提供精神卫生服务,以帮助其度过心理危机段。娄伟等[34]指出积极开展灾害护理教育对于提高护士灾害救援能力、促进现代护理学发展、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有重要意义。

建立灾害护理教育培训体系: 护士作为面对灾害事件的一线群体,应通过系统的灾害护理教育提高灾害护理综合能力并接受专业培训。中国应设计一个范围广泛、简单易懂的概念模型,以便在遇到死亡概率高的灾害事件时通过提供灾后护理服务模式,这样可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准备工作的结构和过程,使其在灾难情况下取得最佳效果[19]。同时,为提高护士的防灾准备效果,可通过学习和教学方面的批评和研究,创立一项抗灾能力建设课程,并使越来越多的同行和合作伙伴建立正式的指导关系,以确保课程建设的成果推广应用[35]。另外,设计随机优化模型[36], 即紧急医疗服务(EMS)的灾难性网络,包括识别转移点(医疗供给分配中心, MSDC)和备份MSDC的适当位置,以确保灾害救援中各种物资分配无误及参数信息来源精准。最后,借鉴国外先进救援理论及体系建设经验,总结国内近年来灾害事件特点,做针对性分析,从事件处理中找到薄弱点、欠缺点和改进点,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社会发展的灾害救援体系。这些问题均是中国目前面对灾害事件亟待解决或完善的重点问题。

国际灾害护理学发展迅速,体系日益完善,极大推动了中国灾害护理学相关体系建设的发展。随着灾害事件的接连发生,结合国际前沿理论的指导,中国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已有很大提高,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与国际水平还相差甚远,因此应积极汲取国外体系建设之精华,结合中国实际,以完善中国灾害护理学的发展,构建更完整、有效、切实可行的灾害事件应急措施。积极建立灾害医学教育体系,提高中国灾害医学水平[37], 可在灾害事件发生时,能够做到将健康危害和生命威胁降至最低。

[1] Yan Y E, Turale S, Stone T, et al. Disaster nursing skill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required in earthquake relief: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Nursing Review, 2015, 62(3): 351-359.

[2] 戴娇娇, 王玲. 我国灾害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当代护士, 2017, 10(7): 14-16.

[3] Elizabeth G NeSmith. Defining “Disasters” with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Scholarship and Practice[J]. Disaster Management & Response, 2006, 4(2): 59-63.

[4] Sun Q Y, Li X Y, Yu F. Designing an emergency continuity plan for a megacity government: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coping with natural catastroph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Protection, 2016, 13(C): 28-35.

[5] Kim Usher, Lidia Mayner. Disaster nursing: A descriptive survey of Australian undergraduate nursing curricula[J]. Australasian Emergency Nursing Journal, 2011, 14(2): 75-80.

[6] SiMu Li, XiaoRong Li, Dan Yang,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in disaster nursing competency framework of nurses in China[J].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2016, 3(4): 154-157.

[7] Kako M, Arbon S M P. Literature Review of Disaster Health Research in Japan: Focusing on Disaster Nursing Education[J]. Prehospital & Disaster Medicine, 2012, 27(2): 178-183.

[8] Kulig J C, Penz K, Karunanayake C, et al. Experiences of rural and remote nurses assisting with disasters[J]. Australas Emerg Nurs J, 2017, 18(20): 98-106.

[9] 董超群, 桂莉, 刘晓虹. 灾害护理能力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10): 26-29.

[10] Park H Y, Kim J S. Factors influencing disaster nursing core competencies of emergency nurses[J]. Applied Nursing Research, 2017, 3(7): 1-5.

[11] 刘代骏, 黄文姣, 冯先琼. 川港合作建设灾害护理实验室的模式与思考[J]. 科技资讯, 2016, 14(6): 92-93.

[12] 杨美芳, 钟清玲, 陈婧. 灾害护理学的研究新进展[J]. 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3, 53(1): 96-98.

[13] 李玉乐, 李凡, 史冬雷, 等. 我国灾害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 2015, 15(1): 115-118.

[14] 刘巍. 灾害护理学的发展及护理工作的相关性[J]. 吉林医学, 2009, 30(20): 2535-2536.

[15] 王子秀, 杨晓明. 灾害护理教育方式探讨[J].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4, 3(3): 197-199.

[16] 徐晓华, 绳宇, 李真, 等. 中国护士灾害准备度的横断面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8): 903-908.

[17] 宫平, 霍金荣, 吴丹. 浅析灾害救援中护理专业体系发展的意义[J]. 全科护理, 2016, 14(32): 3431-3432.

[18] Basu M, Ghosh S, Jana A, et al. Resource mapping during a natural disaster: A case study on the 2015 Nepal earthquak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17, 24: 24-31.

[19] Negar Pourvakhshoori, Kian Norouzi, Fazlollah Ahmadi, et al. Nursing in disasters: A review of existing models[J]. International Emergency Nursing, 2016, 31: 58-63.

[20] Marrion C E. More effectively addressing fire/disaster challenges to protect our cultural heritage[J].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6, 20: 746-749.

[21] Antonio S M, Arturo P, Ronald L, et al. Post-disaster health impact of natural hazards in the Philippines in 2013[J]. Global Health Action, 2016, 9: 31320.

[22] Lee J Y, Kim S W, Bae K Y,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among adolescents exposed to the Sewol ferry disaster in Korea[J]. Psychiatry Research, 2017(256): 391-395.

[23] 张学, 王秀梅.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移动方舱医院手术车的设置与管理[J]. 实用医技杂志, 2017, 24(1): 69-70.

[24] Nasu Y, Ashida N, Kanzaki H, et al. Efficient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u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o aid disaster victims[J]. Journal of Medical Systems, 2012, 36(4): 2689-2695.

[25] 侯世科, 孙标, 樊毫军. 国内外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的比较[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2, 28(8): 638-640.

[26] 都定元. 从汶川地震看大规模灾害的应急救援计划与处理[J]. 创伤外科杂志, 2009, 11(2): 100-103.

[27] 张雪容, 吕晓君. 军队护理人员灾害护理能力的培养[J]. 当代护士: 综合版旬刊, 2017, 10(4): 176-177.

[28] 李云峰, 王丽媛, 臧渝梨. 地震救灾护理人员的灾害护理能力及其对相关必要性的认识[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4): 23-25.

[29] Xu Y, Zeng X. Necessity for disaster-related nursing competency training of emergency nurses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2016, 3(2): 198-201.

[30] Aiko Yamamoto. Development of disaster nursing in J apan, and trends of disaster nursing in the world[J]. Japan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2013, 14(10): 162-169.

[31] Wong H T, Li S. Healthcare Services Demand in Post-disaster Settings: The 2014 Earthquake in Ludi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 2016, 7(4): 445-449.

[32] Ashida N, Ashida N, Kanzaki H, et al. Efficient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Us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o Aid Disaster Victims[J]. Journal of Medical Systems, 2012, 36(4): 2689-2695.

[33] 苏晓津, 阮鹤瑞, 张晓英, 等. 护理人员对灾害事故的心理救援[J]. 中国急救医学, 2014, 38(z1): 103-105.

[34] 娄伟, 李红玉. 构建灾害护理课程体系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10, 24(35): 3272-3273.

[35] Usher K, Redmanmaclaren M L, Mills J, et al. Strengthening and preparing: enhancing nursing research for disaster management[J]. 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 2015, 15(1): 68-74.

[36] Mohamadi A, Yaghoubi S. A bi-objective stochastic model fo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network design with backup services for disasters under disruptions: An earthquake case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17, 23: 204-217.

[37] 刘明华, 郭国宁, 向强, 等. 立足灾害事故救援的急救医学课程构建与实践[J]. 中国急救医学, 2012, 32(8): 753-755.

猜你喜欢

护理学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3D打印大救援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救援行动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