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论析

2018-03-18陈金明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陈金明, 谢 丞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当下,逆全球化浪潮肆意泛滥,“恐惧全球化”幽灵挥之不去[1],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全球治理举步维艰。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新理念正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传播,并逐步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共识,表征了中国国际话语权与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中心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过程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经提出便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它不仅向世界发出了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传播了独特的“中国理念”,也为世界展示了一个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充满机遇的“中国方案”,成为中国新时期打开世界的新钥匙。

1.“人类命运共同体”发端中国

“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是对马克思社会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2]马克思阐明了社会共同体存在的重要意义,即真正的社会共同体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3]。这一理念是推动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经提出,旋即在世界范围内引发热议,迅速成为网络搜索热词,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并开始走向世界。

2.“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播亚欧

2013年3月,习近平出访俄罗斯时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他明确指出,人类已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同一个地球村里,处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之中[4]。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首次通过官方渠道走出国门,正式向世界传播。2015年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强调要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亚洲各国首脑政要,习近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落实了“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合作框架,中国同欧亚国家的互利合作不断被推向新的历史高度。至此,一个睦邻友好、互惠互利、横跨亚欧大陆的“命运共同体”横空出世,迅速引起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强烈关注。

3.“人类命运共同体”回响世界

2015年9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重点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要内涵,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联合国得到广泛传播,并被世界各国首脑政要理解和认同。2017年1月,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演讲并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就是要“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5]。习近平在此次演讲中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途径和具体方案,倡导以“工匠精神”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3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它标志着中国方案赢得世界认同,中国智慧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近5年来,习近平在国内外重要场合100多次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已先后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及国际人权话语体系,它所倡导的主权平等、对话协商、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二、“人类命运同体”国际传播的特点

1.传播领域辽阔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相继出访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足迹遍布全球6大洲。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以至全球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声音。不仅如此,习近平还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借助互联网传播数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时效强、传播范围广等优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穿越时空、跨越国界,从一维空间扩展到三维空间,传播领域更加辽阔。

2.传播对象广泛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充满生机、互利共赢的体系。它在传播过程中把不同国籍、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肤色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只要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可成为其中的一员,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极广的受众面和极强的包容性。伴随着“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期成果已惠及100多个国家、数十亿人口,受到众多国家的金融机构、海外学者、企业团体、华侨华人、国际媒体、民间组织及普通民众的热切关注。传播对象呈现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传播使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也让世界领略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魅力。

3.传播方式多样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依靠多种方式、多种手段进行长期努力。一是习近平主席在各种国际场合不辞辛劳地向世界宣讲“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阐明解决全球战略问题的中国立场。二是中国同世界各国、各种国际组织间政治、经济、文化、生态领域的合作也潜移默化地传播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具体体现在“亚投行”和“一带一路”的建设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了正能量。三是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传播,这些媒介成为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排头兵”。尤其是国内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有大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时报道;国外如CNN、BBC、路透社、时代周刊等知名媒体也在不断报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信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变得更加迅速便捷。四是国内外众多学者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同时也间接传播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

4.传播反响强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诉求,代表着时代的发展趋势。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传播在全世界引发强烈反响。

一是国际政要高度评价。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汤姆森曾在日内瓦万国宫高度赞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主席菲利普·查沃斯曾表示,世界各国和联合国都会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受益。二是各大媒体讨论热烈。每一次“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在世界舞台上的闪耀都会引起各大媒体的强烈关注。《美国外交官亚太时事杂志》曾评论: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寻找到了与其他大国和平共处的重要方式。英国《每日邮报》曾在其官网发表了题为《Towards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的文章,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人类的美好未来,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战略。新加坡《联合早报》也曾多次全文转载习近平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甚至刊登过题为《达沃斯观察:习近平为何能抢风头?》的专题文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火热令世界诸多媒体争相报道,这些媒体的热议又反过来进一步传播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三是众多学者争相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范围内的持续火热使国内外众多学者积极探寻其中的奥秘,许多知名专家、学者为此专门发表自己的看法。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主编的《习近平复兴中国》一书评价说,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纲领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了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也给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6]。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发的强烈反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的原因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所以能在海外广泛传播,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

1.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中国这个坐拥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二服务贸易大国,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为扩大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每一次出访都会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也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并在海外得以广泛传播。

2.中国方案切实可行

中国始终保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积极姿态,同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红利,同世界各国共享惠及世界的中国方案。这些举措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赢得广泛赞誉。“一带一路”的繁荣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已经成为迄今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也将“一带一路”建设纳入重要决议内容。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7]。跨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中国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沿线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果惠及全世界。“一带一路”建设的兴盛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切实可行的有力佐证。

3.符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为人类思考全球治理方案乃至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和全新视角。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前瞻性思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共通性。这种“共通性”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价值指向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福祉,是基于全人类共同利益而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所包含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全球治理观已成为国际价值共识,也是国际社会为之长期奋斗的共同理想和愿景目标。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传统的“零和博弈”、“丛林法则”相比较,前者更加符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4.顺应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

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仍是和平与发展,但金融危机的阴影依旧困扰着世界,南北差距的持续扩大也加深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鸿沟。许多国家依然陷入战争泥潭里无法自拔,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暴力冲突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世界秩序仍被一些强国所左右,他们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牢牢掌控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借此维持其自身的世界话语体系。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贡献世界的一粒“定心丸”。中国不仅打破了当前世界充满隔阂的现状,还积极地参与到全球治理之中。在国际关系处理上,中国倡导“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展现了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态度;在经济交往中,中国致力于“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建设,展现了欢迎世界各国搭乘“顺风车”的博大胸怀;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方面,中国始终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理念,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非凡气度。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顺应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潮流,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愈来愈多的红利,因此,这一新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和广泛认同。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的影响

1.响亮地发出中国声音

话语权绝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一股以社会实践为主体、具有支配性和役使性的力量。国际话语权的大小既取决于该国的综合国力,也取决于其话语体系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8]。长期以来,国际话语体系牢牢被西方几个大国所主导,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此束手无策。对此,习近平强调:“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9]“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就是让世界能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以便国际社会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然而,中国国家实力的大幅提升使周边某些国家和西方国家居心叵测地宣扬“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等错误论调,妄图造成中国周边国家的“恐惧”,加剧中国周边地区的紧张局势。这些不实言论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还会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发生转变,变得更加疏远中国。面对丑化中国、中伤中国等一系列错误言论的老调重弹,面对中国被“妖魔化”的尴尬局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如同一股清流,更加鲜明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有效地将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用国际社会易于接受的方式分享给世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魅力。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当今国际重大问题的思考与担当,也展示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意味着中国正在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声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中国始终与国际社会保持友好交流与通力合作,努力寻找二者间的利益交汇点和话语共同点,为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开辟新的境界。

2.有力地彰显大国形象

近代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侮辱,国家形象荡然无存。当下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再次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使命和道义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庄严宣誓,中国将继续为人类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进一步彰显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形象。

“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中国首倡,为世界共享。这一“中国方案”让世界认清了中国的崛起不会给世界带来威胁,反而会给世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10]中国始终按照新思路和新理念推动建立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充分彰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出“中国担当”和“中国自信”。

3.进一步传播中华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国家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把“和而不同”作为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准则,它的核心思想是既承认差异,又和而不同,通过互济互补,达到和谐、统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明交往理念,它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核,吸收了“和”文化精髓,并将“和”文化古为今用,内化成新时代的要求,以此来处理现代国际关系,充分反映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的友好诚意。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就是要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11]。它不仅传播了其自身理念,也传播了中华优秀文化,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为妥善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这正是文化自信的表现,体现了中国思考人类命运发展的深邃哲学智慧。

4.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实现本国繁荣稳定的同时,还大力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从利益相关到命运相连,中国通过自身的努力,始终保持同世界的联系与合作,致力于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蛋糕越做越大。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互惠互利的新理念。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亚投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建设,正在与世界各国共同打造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战略平台。此外,在涉及朝核问题、中东暴力冲突、非洲难民问题、全球气候问题等世界重大敏感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磋商与谈判,用和平的方式参与国际事务的处理,推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兼顾了现实针对性与长远方向性,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发展观,也是一种全新的共同利益观,更是一种包容互鉴的世界文明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传播有利于中国的和谐发展,更有利于世界的文明进步。

五、结语

继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间的传播则生动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世界梦”,表征了中华民族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真诚愿望,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贡献了智慧。伴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的不断深入,影响不断扩大,中国肩负的责任将会更大。如何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果巩固落实将成为摆在中国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中国必须倡导国际社会一道讲信修睦、相互尊重、共商共建、合作共赢,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使这一“中国方案”更生动、更出彩。

参考文献:

[1]张久安.“命运共同体”:全球化问题的共证理念[J].公共外交季刊,2016(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2).

[4]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4(02).

[5]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01-20(02).

[6]班威.中国方案的世界回响——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安理会决议之际[D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324/c1001-29166069.html.

[7]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N].人民日报,2017-05-15(02).

[8]杨鲜兰.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难点与对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2).

[9]习近平.2016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6-01-01(02).

[10] 习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3-29(02).

[1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161.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秀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