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冷凉灌区色素辣椒疫病的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技术
2018-03-18王瑾王亮
王瑾王亮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酒泉 735000)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光热资源丰富,有效积温高,非常适宜色素辣椒的生长,生产的辣椒干个大、粗纤维少、红色素含量高。目前,肃州区色素辣椒年种植面积2 000 hm2以上,平均667 m2收益4 000元以上,色素辣椒已成为肃州区农业特色产业之一,为拉动地方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色素辣椒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和连茬、重茬种植,肃州区色素辣椒疫病危害逐年加重,发病率达93.7%,平均病株率为20.36%,部分田块甚至绝收,经济损失严重。近年来,我们对肃州地区色素辣椒疫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总结出了综合防治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1 发生症状
辣椒疫病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辣椒的茎、叶和果实均能发病。(1)苗期发病:辣椒植株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有的植株茎基部呈黑褐色),幼苗枯萎而死。(2)成株期发病:辣椒叶片出现暗绿色病斑,边缘不明显,环境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部分叶片软腐,环境干燥时病斑停止扩展呈淡褐色;茎、枝出现暗褐色和黑色条斑,病斑边缘不明显,病斑以上枝叶很快枯萎死亡,茎基部常发生褐色软腐,病部长出白色霉层;果实多从蒂部开始发病,初呈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病斑,后病斑扩展至全果,果肉和种子变褐色,环境潮湿时,果面长出稀疏白色絮状霉层。
2 病原菌
据吕佩珂、李明远等研究发现,辣椒疫病病原菌为疫霉(Pn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其菌丝丝状,无隔膜,生于寄主细胞间或细胞里;孢子囊梗无色,丝状;孢子囊顶生,单孢,卵圆形;厚垣孢子球形,单胞,黄色,壁厚平滑;卵孢子球形,细小,有时见不到。色素辣椒疫病病原菌在肃州地区的寄主范围较广,除辣椒外,还有茄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辣椒疫病病原菌适宜生长发育温度为30℃,最高38℃、最低8℃,25~30℃、相对湿度高于70%时色素辣椒疫病发生重。
3 侵染途径
种子带菌和土壤病残体带菌为色素辣椒疫病初侵染源。病原菌借雨水和病残体等传播,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上越冬。
4 发生条件
4.1 菌源
据调查,种植带菌辣椒种子,死苗率达47%以上;新产区,种子进行药剂处理的,病株率为6.7%。新产区,辣椒出苗前至苗期发病,主要原因是种子杀菌不彻底或人为农事操作和雨水传播。色素辣椒主产区,既有种子带菌引起发病也有土壤病残体带菌引起发病,种子及土壤菌源量越多,疫病发生越重。
4.2 土壤
宜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灌排方便的地块种植色素辣椒,土壤pH值以6.5~7.5为宜。色素辣椒不可连作,应间隔5~7年种植。据调查,色素辣椒如连作,第1年病株率为6%,第2年病株率为22.3%,第3年病株率为34.1%,甚至绝收。
4.3 温度
色素辣椒喜温不耐霜冻,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35℃以上高温和15℃以下低温均不利于果实的生长发育。据栽培区调查,色素辣椒7月初进入疫病发病期,疫病病株率为3.21%;7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病株率为7.32%;8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病株率为27.2%;9月份气温降低,病情稳定。
4.4 湿度
色素辣椒根系不发达,既不耐旱又怕涝,需经常浇水。高湿条件有利于疫病发生流行,特别是土壤渍水会导致疫病暴发。近年来肃州地区色素辣椒疫病暴发均由地块积水和连阴雨天气导致的。
5 防治措施
5.1 农业防治
5.1.1 轮作倒茬
前茬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耕翻土壤,实行菜粮或菜豆轮作。
5.1.2 高垄(畦)栽培
肃州区临水乡、三墩乡的色素辣椒生产区95%以上采用平作栽培,种植密度大,大水漫灌、雨后排涝不及时,导致田间湿度过大,疫病发生严重。试验表明,垄作栽培色素辣椒,疫病病株率较平作栽培可降低20.98%,因此应将传统的平作改为高垄覆膜种植,以降低疫病的发生率。
5.1.3 育苗移栽
肃州区种植色素辣椒多采用直播方式,用种量大,出苗后每穴有10株苗左右,苗弱不抗病,易感染疫病。应采用120孔穴盘和无土育苗基质培育色素辣椒苗,杜绝带菌苗、带病苗入地。2005年以来,我们在色素辣椒部分产区应用了穴盘育苗移栽技术,疫病平均发病率为0.37%。
5.1.4 加强水肥管理
7~8月,色素辣椒传统生产区一般不浇水。我们通过开展水肥试验重新设计了色素辣椒的水肥管理措施:进入高温季节前,5~6 d浇1次水,遇闷热天气、雨后晴天,及时浇穿塘水,做到雨停后田间无积水;进入高温季节,随水浇施硫酸铵、碳酸铵,薄肥勤施,增强植株生长势和抗病性。采用上述水肥管理措施后,色素辣椒的疫病病株率较传统水肥管理方式降低了5%~21%。
5.2 化学防治
5.2.1 种子消毒
色素辣椒种子先用52℃温水浸泡30 min或用清水浸10~12 h,然后用1%硫酸铜浸5 min,将种子捞出后拌少量草木灰即可播种。
5.2.2 土壤处理
播种前,每hm2大田施生石灰550~650 kg,耕耙耱平,1周后起垄,垄面喷洒10%高锰酸钾100倍液后覆膜待栽。据调查,土壤处理过的田块较未处理田块,疫病病株率可降低17.06%。
5.2.3 药剂防治
色素辣椒移栽时用18%护根宝粉剂灌根;移栽后,疫病发生前,对植株茎基部和地表喷洒药剂,防止疫病病菌侵染;色素辣椒生长中后期可喷洒或浇灌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止再侵染;夏季高温(雨季)来临前,667 m2撒施96%硫酸铜4~5 kg后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