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杀菌剂防治草莓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2018-06-22凌明华徐冬毅范文俊
方 帆 凌明华 徐冬毅 黄 芳 范文俊 黄 华
(1.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经济局,浙江嘉兴 314050;2.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农作物管理站,浙江嘉兴 314001;3.嘉兴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嘉兴 314006)
嘉兴市草莓栽培面积达466.67 hm2以上,大多采用设施栽培。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受低温寡照、棚内高湿等因素影响,草莓灰霉病发生严重[1],一般造成减产10%~3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2],而且灰霉病使草莓品质下降,导致种植户经济效益降低。目前,草莓灰霉病主要采用以化学防治为主、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辅的防治措施[3~4]。据报道,多地灰霉病病菌对多菌灵等药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5~6]。为此,2018年我们选择多菌灵、腐霉利、啶酰菌胺、啶菌噁唑、嘧霉胺、克菌丹等几个常用于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杀菌剂进行药效试验,明确其使用方法及防治效果,以期为科学防治设施草莓灰霉病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药剂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5%啶菌噁唑乳油、30%嘧霉胺悬浮剂、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和20%腐霉利悬浮剂。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颜。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桃花源农场设施大棚内。2017年9月下旬定植草莓,667 m2栽6 000株。试验设50%多菌灵WP600 g/667 m2、50%啶酰菌胺WG36 g/667 m2、25%啶菌噁唑EC60 mL/667 m2、30%嘧霉胺SC60 g/667 m2、80%克菌丹WG45 g/667 m2、20%腐霉利SC90 g/667 m2以及清水对照,共7个处理。另设1次用药和2次用药处理,1次用药处理在2018年1月2日施药,2次用药处理分别在1月23日和30日施药。各处理重复3次,共42个小区,小区面积15 m2,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设置保护行。采用喷雾方法施药,每667 m2用水量15 kg。
1.3 试验期间的天气情况
2018年1月2~5日以阴雨天为主,室外气温1~12℃;1月8~9日阴转晴,室外气温为-3~5℃;1月15~16日多云转阴,气温4~17℃;1月22~24日以阴雨天为主,气温4~11℃;1月28~30日雨雪,气温-4~5℃;2月5~6日晴天,气温-5~5℃。
1.4 调查统计方法
1次用药处理药后3 d、7 d、14 d和2次用药处理各药后7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草莓有无药害发生,评价各参试药剂的安全性。各小区随机定点20株草莓,调查各药剂对灰霉病的防效。1次用药处理,分别在施药前及药后3 d、7 d、14 d调查草莓灰霉病的病情指数;2次用药处理,分别在用药前及第1次用药后7 d、第2次用药后7 d调查草莓灰霉病的病情指数。
草莓灰霉病病情分4级:0级-全株无病;1级-全株1/4以下花梗发病或花萼发红;2级-全株1/4以上、1/2以下花梗发病或花萼发红;3级-全株1/2以上、3/4以下花梗发病或花萼发红;4级-全株3/4以上花梗发病或花萼发红[7]。
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数×4)]×100,
防治效果(%)=[1-(对照区药前病指×处理区药后病指)/((对照区药后病指×处理区药前病指)]×100。
数据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进行差异性显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参试药剂的安全性
1次用药处理的药后3 d、7 d、14 d和2次用药处理的各药后7 d,各药剂处理区草莓的叶片、花和果实的生长发育情况与清水对照区完全一致,未出现药害等不良现象,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参试杀菌剂均对草莓安全。
2.2 1次用药处理各药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
由表1可知,清水对照处理用药前草莓灰霉病的病情指数为29,用药后3 d、7 d、14 d分别为35、43、64,说明在自然状态下,草莓灰霉病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加重趋势;用药后7 d,各药剂处理草莓灰霉病的病情指数较用药前降低,用药后14 d病情指数再次上升,说明各参试药剂残效期较短,同时也说明用药后7 d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峰值。从防效上看,用药后7 d各药剂处理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达到最佳,50%多菌灵WP45 g/667 m2、50%啶酰菌胺WG36 g/667 m2、25%啶菌噁唑EC60 mL/667 m2、30%嘧霉胺SC60 g/667 m2、80%克菌丹WG45 g/667 m2、20%腐霉利SC90 g/667 m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35.00%、53.78%、47.00%、46.31%、44.33%和41.52%,其中啶酰菌胺的防效最佳,多菌灵防效最差(极显著低于其他几种药剂)。
表1 1次用药处理各药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2.3 2次用药处理各药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
由表2可知,清水对照处理草莓灰霉病的病情指数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各药剂处理草莓灰霉病的病情指数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第1次用药后7 d,50%多菌灵WP45 g/667 m2、50%啶酰菌胺WG36 g/667 m2、25%啶菌噁唑EC60 mL/667 m2、30%嘧霉胺SC60 g/667 m2、80%克菌丹WG45 g/667 m2和20%腐霉利SC90 g/667 m2处理的防效分别为30.10%、41.29%、42.70%、38.48%、37.25%和32.36%,第2次用药后7 d分别为46.94%、58.56%、56.99%、51.78%、49.55%和47.69%,说明啶酰菌胺和啶菌噁唑防治草莓灰霉病效果较好,方差分析显示,这2种药剂的防效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药剂。
表2 2次用药处理各药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杀菌剂未对草莓造成不良影响,对草莓安全。1次用药处理,药后7 d 50%啶酰菌胺WG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最好;2次用药处理,50%啶酰菌胺WG和25%啶菌噁唑EC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药剂。1次用药和2次用药处理,多菌灵的防效都极显著低于其他参试药剂。张颂函等和李成等研究表明,啶酰菌胺和啶菌噁唑防治草莓灰霉病的防效都在70%以上[8~9],且药剂持效期较长,远大于本次试验结果。我们认为这可能与防治时间有关,本次试验时间前草莓灰霉病田间病情指数已达30~40,发生较为严重,对防效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生产上建议在草莓灰霉病发生初期使用啶酰菌胺和啶菌噁唑,并交替使用,不建议使用多菌灵。此外,高翠珠等人研究发现,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草莓灰霉病的发生都有直接的关系[10]。本次试验期间多阴雨天气,室外温度较低,大棚内温度保持25℃且湿度较高,未做好通风排湿工作,田间灰霉病的发生较重。因此,田间生产管理过程中,仅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草莓灰霉病是不够的,还需配合深沟高畦、保持排水通畅、加强温湿度控制、及时清除病残体等措施。
[1] 王华弟,沈颖,赵帅锋.草莓灰霉病发生流行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2):2239~2241,2245.
[2]宋巧凤.50%嘧菌环胺WDG防治草莓灰霉病田间试验[J].上海蔬菜,2012(6):57~58.
[3]杨肖芳,童英富,苗立祥,等.几种不同药剂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比较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3):367~369.
[4]袁坤,吴光旭,郭春林,等.艾蒿提取物对草莓灰霉病的抗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55~56.
[5] 张亚,刘双清,马文月,等.湖南省草莓灰霉病对4种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J].植物保护,2016,42(5):181~187.
[6]潘以楼,朱桂梅,郭建.江苏草莓灰霉病菌对5种杀菌剂的抗药性[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2):299~304.
[7]李涛,李成,吴丹,等.不同生物药剂对草莓灰霉病防效试验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7(4):126~127.
[8] 张颂函,陈秀,赵莉,等.6种杀菌剂防治草莓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评价[J].世界农药,2015,37(5):47~49.
[9]李成,朱吉明,徐锦瑾,等.青浦区防治草莓灰霉病药剂筛选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7(4):123~124.
[10] 高翠珠,杨红玲,黄夏宇骐,等.湖北省设施草莓灰霉病发生规律及流行因子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7,50(9):1617~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