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行为 提高教学质量
2018-03-17潘文魁
潘文魁
【关键词】 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专业素养;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9—0042—01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也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众所周知,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关键的因素之一,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方法的运用,乃至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合理。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说,教师所具有的教育理念及其所体现出的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促进教师由观念到行为的转变
1.深化落实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观与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目的。此外,教师还应具备科学的学生观,认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耐心地对待一些学习上存在不足的学生。
2. 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新课程的两大改革目标分别为转变学习方式和培养综合学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自身角色的定位,从原先的教学者转变为助学者、引导者。
3.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思想政治教师应扎实自己的学科功底,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尤其是一些非思想政治专业毕业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更应及时弥补理论功底上存在的不足。此外,作为教师还应时常进行教学反思,以了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作出及时调整。
二、进一步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1. 降低教师课堂讲述的比重。传统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新课程的实施则要求教师转变自身角色定位,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实践能力。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缩短自己的讲述时间,提高课堂讲述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与思考空间,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
2. 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提问是教师最常使用的课堂教学技能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组织部分。提问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被称为“教学的生命”。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通过合理而有效的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进一步优化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行为,在问题的设置上多下功夫,提高问题设置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于问题深层次的感悟。教师必须研究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整合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在理论深度的设置上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当加深教学的难度。
三、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1. 强化内容的整合与专题的构建。教学内容的呈现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引导,都依赖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与分析。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学生实际,在了解学生学习背景及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教学难度。其次,专题或话题的设置必须密切联系当前社会时政,体现鲜明的时效性,同时,还要增强选题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 优化课堂提问。提问的内容必须具有启发性、思考性以及趣味性。教师应巧设疑难,引导学生思维,同时,所设置的问题还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问题要具有思考价值,答案不能显而易见,问题设计需具备吸引力,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问题的设置上必须对难易程度进行区分,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设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以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直接式提问、引趣式提问、比较式提问、连环式提问、质疑式提问以及诱发式提问。教师所采用的提问方式应是多元化的,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富有趣味的提问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反应通过几个具有递进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当学生感觉自己胜券在握时,故意设置矛盾,通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求知欲。
3. 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讨论的内容,讨论的设置应从较小的切入点着手,围绕学生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开展,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可采取多样化的讨论形式,针对具体学生的特点,将一些不善言辞,不能较快融入讨论中的学生有意识地安排在较为活跃的学生之中,适当改变学生座位,而非千篇一律地采用前后左右的讨论形式。讨论要适时,并且在讨论中教师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言论,避免只有固定的两三个学生参与其中,小组中其他成员充当陪衬,要提高学生对于讨论的参与度。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