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8-03-17马晓峰
马晓峰
【关键词】 信息技术;科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4—0117—01
当前信息技术媒体教学在日常教学中被普遍应用,因为信息技术媒体教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电视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声像等方面的技术。这些技术的优点中,既可以输出影像、声音等文件,又可以对一些声音、图片进行处理,辅助教师完成很多技术性的工作。信息技术媒体教学又有互动性的特点,它不仅可以对声音文件等输出,还可以和学习者形成互动,互相交流。这两个特点都说明了信息技术媒体教学的功能性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功能,信息技术媒体教学才可以在教学中被普遍应用。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学科本身的需要,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科学的需要。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虚拟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策略
通过信息技术媒体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无声变成有声,化静为动,将学生带入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存在持久性差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时,利用信息技术媒体能化静为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心理和学习兴趣。例如,《食物链》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运用信息技术媒体教学就能解决这一难题。恰当设计课件,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一片金色的稻田,稻田中害虫正在吞噬着禾苗,一只青蛙眼看就要把它当作美餐,却在不远处有一条青蛇吐着红芯,在稻田窜来窜去,很快向青蛙发起攻击,突然一只巨鹰从天空俯冲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蛇扑去。通过这样的信息技术媒体课件设计模拟,引导学生思考水稻、害虫、青蛙、蛇与鹰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激起学生对食物链的探究兴趣。
二、演示复杂过程,再现情境的有效策略
在教授《蚕的生命周期》时,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养蚕的实践,但在课堂要把长达近两个月的养蚕过程及蚕生长的过程清晰完整地表述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利用信息技术媒体课件就可以轻松地把这个过程连续、动态地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向学生展示了蚕生活的环境和生理结构、习性等知识,还了解到蚕的繁殖、发育过程,遵循了从“实践——理论”这样一个认知规律。通过这一动态课件,学生不仅准确概括出蚕一生的四个环节(卵——幼虫——蛹——成虫),还水到渠成地形成昆虫概念,受到感受生命的神奇和伟大,关注、亲近、珍爱生命,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搜集的科学信息,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丝业文明而自豪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小学科学课本中有一些关于宇宙的知识,如果单纯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凭空想象,很难理解其中的知识内容。如,教授“日食和月食”时,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这两种科学现象,自然难以想象。但是,信息技术媒体教学通过录像、剪辑、制作等,把整个日食、月食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完整演示出来,学生亲眼目睹后,再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概念就容易多了。信息技术媒体的运用,突破了时空局限,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过生动逼真的信息媒体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精准演示实验,规范操作的有效策略
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措施,但在日常教学中,一些简单的实验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假如在实验的过程中粗心大意或者操作步骤錯误,出现事故,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还可能会损坏实验仪器与设备。科学实验存在的“危险性”并不代表教师可以回避实验或者完全不开展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还是应当积极地开展实验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媒体来打消学生的紧张感,指导学生正确的操作,减少实验的危险系数,避免出现伤害事故。例如,在讲解“热传递”实验时,教师就可先带领学生观看湿热传递实验的视频,教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酒精灯,首先为学生展示酒精灯,使学生对酒精灯有个大概的认识,帮助学生记忆;其次,可以展示点燃酒精灯过程的动画,先展示拔出灯帽的过程,再播放怎样点火的过程;最后展示灯芯被点燃的过程,灯芯点燃后教师可让学生观察火焰的三层颜色,对学生讲解外焰的温度最高,用信息技术媒体演示如何熄灭酒精灯,演示完毕后,可让同桌两人相互讨论与思考,让学生自己观察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方法,同时加以阐述,强调注意事项,如此便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而掌握基本的操作步骤。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