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文教育”初探
2018-03-17马平霞
马平霞
【关键词】 小学语文;人文教育;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4—0056—01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1. 从阅读“经典”词句中,感悟人文意蕴。课文中的人文内涵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文中的意蕴是要用心去体会、去感悟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段来品味,反复阅读,使人文内涵得到升华,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如,在教授课文《长城》时,教师在学生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抓住“成千上万的参观者”这个词组让学生感悟整个句子的人文意蕴。通过成千上万的人登上长城,想象他们目睹长城后的不同感受,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了长城留给世人的刚毅、庄重与伟大的品格,一种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这不仅是酣畅饱满的语言表达训练,更是一次审美的渗透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最好的诠释。学生在这样的感染下,也得到了更高层次的人文教育——那就是崇高的爱国情感教育。
2. 从阅读“内容”中,感受人性关怀。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把“关爱生命,塑造完美人生”的人文意识倾注给学生,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并从中感悟、体味人性关怀。如,课文《她是我的朋友》,小小年纪的阮恒肯献出自己的鲜血去挽救一个生命垂危的小朋友,文中深刻地体现了这种“肯为朋友奉献生命”的可贵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敬佩的情感反复阅读课文,并挖掘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所谓“朋友”是彼此能为对方做奉献的人。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感悟洋溢在文章里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深情厚谊,而且要教育学生在当今的社会里,交朋友要以诚相待。这样的阅读教学既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去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真正的人文价值,受到人文教育。
3. 从阅读“古诗”中,渗透人文教育。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首先要从教学古诗着手,引導学生感受古诗韵律美的同时也领会古诗所表达的人文意蕴,寻找人文关怀的根,使人文内涵得到感化。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就充分体现了在异乡的故人思念亲人的深厚感情,特别是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后人所传诵,因为这句诗体现了全诗的主旨:诗人的思乡情怀。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这种真挚的情感。通过阅读古诗,学生不仅学到了传统的古诗文化,还能把这种深刻的诗蕴融入人文关怀之中,从而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文以载道。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情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如其人,作文和做人相一致,教文和教人相统一。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加强人文教育,把人文关怀体现在作文中,这是新课标在作文教学中提出的又一新理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深入地体会新课改精神,把作文与育人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受到人文教育,把人文精神写入作文中。
1. 在学生的情感作文中渗透人文教育。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何偿不是一种人文教育的方式?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的,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小学生心灵纯洁,感情真挚,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温暖的亲情,有真挚的友情,还有浓厚的师生情。教师在教学作文时要引导学生从这些生活片段中挖掘,把亲身经历的事写成作文,在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如,写同学间的矛盾或友爱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写老师对自己的学习或生活中的关怀等等,并用心去倾诉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真话,道出真情,只有这样的作文才是真正“心灵的写照”,才能让人感动,才能达到“我手写我心,我心表我情”的写作目的。这样,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2. 在学生的生活作文中渗透人文教育。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作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应渗透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热爱生活。学生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去观察生活,才能有兴趣做与生活有关的事,写与生活有关的作文。如,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为孤寡老人做家务送温暖、为灾区小朋友捐款捐物献爱心、参加各种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这些社会实践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学生一旦有了这些生活体验,写出的作文才会显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情不自禁地受到感染和教育。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