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大学贫困生职业价值观及教育接受机制

2018-03-17

关键词:贫困生价值观职业

曹 英

(上海理工大学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社会对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就业、职业价值观等问题非常关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同时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高校做好贫困大学生教育与就业工作,是兑现这个承诺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开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引导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充分了解职业道德,明确行业规范,掌握职业素养,实现职业发展,在就业过程中应当保持良好端正的就业意愿、态度、意向和心理,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就业压力问题,提前做好就业准备。有的贫困生抗挫折能力较差,表达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比较欠缺,职业价值观存在一定问题。如何进一步做好贫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成为时代交给高校关于德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贫困生职业价值观的调研与分析

课题组在上海市市属高校贫困生中开展了调研活动,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 023份,同时开展了个别访谈。调研学生覆盖各年级、各专业,与调研高校贫困生整体情况基本一致。调研结果显示,贫困生对职业价值观教育不同内容的接受程度有一定差别。

(一)就业意愿比较合理

在本科毕业就业意向调研中,选择直接就业和读研究生的比例分别为46.6%和40.2%,占绝大多数。而在近几年的毕业生中,贫困生实际直接就业人数总体在七成以上,大大高于就业意向调研数据比例。部分贫困生在高年级放弃了考研,选择了直接就业。没有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贫困生,绝大部分选择了直接就业,而不是再复习一年继续考研。贫困生实际读研人数比例远低于最初意愿,而直接就业比例则远高于最初意愿,显示出贫困生在毕业就业最终选择中的理性,也充分说明贫困生对高校就业意愿方面的教育接受成效比较理想。

(二)就业态度比较端正

在就业态度的调研中,贫困生选择先择业再就业的比例为26.7%,大大低于先就业再择业的73.3%。在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态度上,71.7%的贫困生希望工作与专业相关,18.0%的学生对专业是否对口持无所谓的态度,仅有10.3%的贫困生希望专业一定要对口。这一调研结果表明在贫困生的择业问题和就业中的专业对口问题上态度理性,其中高校开展的就业教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得到学生一定程度的接受。

(三)就业心理比较稳定

问卷调研显示,贫困生对就业遇挫感到压力很大为18.0%,压力较大36.9%。但在与贫困生及辅导员的面谈中发现,问卷数据并非反应贫困生在就业中实际存在的压力大,而是反应贫困生预估就业压力大,并在统计数据中得到体现。面谈显示很多贫困生对就业不成功和压力可能性做了扩大化预估,并做了更加充分的就业准备,同时得到各高校政策、教育和经济上的专项支持,实际就业进展比较顺利,总体就业心理比较稳定。当贫困生感到就业压力大时,36.7%的贫困生选择向老师咨询,34.4%向朋友诉说,26.6%自己消化,仅有2.2%选择先跟父母诉苦。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与辅导员等在就业咨询指导中的专业性得到贫困生认可。76.6%的贫困生会主动向已经找到工作的大学同学寻求帮助,也显示贫困生尽快就业的意识比较强烈。贫困生职业价值观状态与就业进度应当得到更多关注,其就业中可能遇到各种困难,需要适时提供相应指导与帮助。贫困生对朋辈的经验信任并且非常需要,提示做好朋辈教育的重要性。

(四)对职业认识与就业准备存在不足

调研显示,大部分贫困生通过兼职对职业产生一定认识。77.6%的贫困生大学期间做过兼职,22.4%没有参与。总体上,贫困生开始关注就业信息时间较晚。仅26.2%从大一开始关注,31.1%从大二开始,34.6%从大三开始。在拥有就业实习经历方面,24%的贫困生已有经历,72.6%打算有;在拥有有助就业证书方面,23.3%已有证书,68.8%打算有。部分贫困生缺乏职业体验,关于就业存在一定盲目性,就业准备不太充分。尤其在低年级贫困生中缺乏职业认识、职业素养和就业准备方面的教育与指导,职业价值观教育接受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就业意向有一定功利性

本次调研中,贫困生期望的工作城市,62.7%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15.2%南京大连等二线城市,6.4%西安等三四线城市,3.5%西部地区,选择在家乡就业的10.9%。理想的就业意向中,国营企业40.1%排在首位,其后依次为外资企业26.2%,民营企业13.6%,有7.9%希望担任公务员。在面对就业机会时,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选项,依次为薪水福利92.5%;工作内容79.4%;单位性质76.9%;工作所在区域71.0%。学生普遍倾向在一线城市、国营企业就业,并将薪资作为就业单位选择的首要因素,这与高校职业价值观教育初衷差距甚大,是贫困生对职业价值观教育中接受最不理想的部分。

从问卷和面谈结合的调研结果显示,总体上大学贫困生职业价值观比较正确,思想积极而理性,但还存在一定现实性、功利性和主观性的特点。要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有必要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接受问题深入思考与研究。

二、贫困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接受机制的思考

(一)认知心理学与贫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接受问题

心理学发展中,托尔曼以及之后其他的行为主义学者一起研究了认知过程对行为的影响,使认知心理学成为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并成为当代心理学的主要范式。认知心理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以人的认知过程为主要对象,探索人如何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过程,其核心是信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其研究成果提示我们,在研究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接受性时,要充分考虑大学贫困生个体已经构建的认知结构,并考虑教育过程中贫困生心理过程与接受特点。

(二)贫困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接受机制内涵

接受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汉语中,接受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接,即收到信息;二是受,即从收到的信息中选择并留下来。我国关于接受的学术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学、传播学、伦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中对接受理论开展了不同角度的研究。邱柏生在所著《思想政治接受学》中提出,接受主体(即受教育者)在外界影响下,尤其是在教育的控制下,选择和摄取思想教育信息的一种能动活动。可以认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接受,是指在教育情境中,大学生将接收到的职业价值观理论选择、吸收、内化,并将其外化到职业实践中的整体过程。因此本研究认为,贫困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接受机制,是贫困生将接收到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理论和信息,选择、吸收、内化为个人价值观,并在职业发展中加以实践的全过程,存在的内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运作系统。其要素包括认知机构,个人职业需求、个人职业兴趣、家庭职业观和其它影响因素。其运行系统包括认知基础、导向系统、控制系统和协调系统等四部分。

(三)职业发展观教育中的大学贫困生接受机制特点

1.发展中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学生对领域知识的已有观念,包括全部内容与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学生认知结构是其接受的重要基础。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为主的影响下,大学贫困生已经建立了一定的认知结构,并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同时其认知结构还在发展中。与此同时,职业价值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诸多组成一样,由于个人性格特征的差别,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也不同,在接受职业发展观教育的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也会有差异。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应当了解学生个人认知结构,明确其对职业发展观的基本态度和已有认知,结合其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才能确定不同贫困生的职业发展观差异化教育方式。

2.比较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接受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主观能动性。作为接受系统的主体,贫困生在接收到职业价值观教育给予的信息后,个人主观能动性直接影响其信息选择、观念内化及外化于行等接受各环节。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首要心理动力因素是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个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无论原来家庭经济情况如何,大学生毕业后如勤奋努力,砺练若干年都很可能成为社会高级人才,获得较高程度的经济收入并进入追求个人自我实现的阶段。因此,在其大学阶段,职业价值观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贫困生主动追逐人生梦想,追求自我实现的个人主体需求,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为实现其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而努力。

3.受兴趣影响的接受选择

个人兴趣在主体对信息的选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贫困生在职业价值观的接受中,一方面存在专业与职业方向选择中的兴趣差异,另一方面也是不断积累相关经验后比较并择取。贫困生在大学期间对职业价值观的建立是逐步调整和探索的过程。聆听高水平有涵养的学术、专家或校友讲座都可能成为贫困生建立专业与职业兴趣的重要契机和影响其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因素。高校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与实践对职业价值观教育接受的强化作用,研究如何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职业兴趣兴趣,促使其明确更佳的职业价值观信息选择路径,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目标,达到理想的职业价值观水平。

4.以家庭职业价值观和学校教育影响为主的导向作用

家庭作为每个人出生后无条件接受教育的首要来源,是接受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个人系统的第一个输入因素。生涯发展理论的研究同时表明,在任何人的职业发展和职业选择中,均不同程度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多数人会受到家庭文化氛围熏陶和家庭职业资源的影响,倾向与家庭成员有关的职业选择。在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接受导向方面,也同样受到家庭成员影响,尤其是其主要抚养人、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及信任的社会关系人员。在大学阶段,应当引导贫困生充分理解和尊重行业与职业,客观看待家长对职业行业理解,理性思考个人的职业理想。从职业发展教育的接受来看,来自学校的课程教育、任课教师的导向作用很大。不断发生的,重复性的课堂和深度面谈等多形式职业价值观教育,会对大学生产生重要促进影响。

5.以朋辈和网络影响为主的控制作用

接受机制中的控制作用主要是对教育接受对象、内容等信息进行弱化,降低择取信息内化可能性,或是在内化时减少信息量与比例。通过面谈使其了解到,朋辈和网络是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负面消息和影响的重要来源,同时成为贫困生职业价值观接受机制中发挥控制作用的最重要因素。朋辈是贫困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年龄相仿的人群,包括同学、朋友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方面由于某些共同点形成经常性交往,另一方面又由于经常在一起也导致各种观念的相互影响。朋辈的观点态度会影响贫困生的学习安排、课程选择和课余安排,也会对其职业价值观的接受产生重要影响。网络高速发展,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各类信息爆炸式便捷传播,有的信息可能会对大学生思想产生影响,并影响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接受成效。

三、加强高校贫困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实践举措

(一)坚持学校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高校应建立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实施、反馈与调整机制。教育者应当充分了解贫困大学生的个体认知结构,并针对贫困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接受特点,设计和改进职业价值观理论教育方法,使贫困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充分获取教育内容,吸收内化为个人观念。除了常规的课堂教育以外,还应当开拓生动的教育形式,理论与实践结合,面上与个体结合,通过多形式、针对性地反复教育,加深学生对正确职业价值观的认识、理解与接受。面谈发现,贫困生对学校组织的以校友、企业专家等所作专题报告非常欢迎,如主讲人与贫困生有相似的求学经历、家庭背景或心路历程的,尤其容易得到贫困生的共鸣。高校应更为精心地设计与组织此类讲座,作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提升接受成效。

(二)改进贫困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形式

高校应当不断改进职业价值观教育形式。首先要在课堂理论教育中重复强化职业价值观的正确观念与内容。第二要通过辅导员等专业人员随时关注并了解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想法与动态,如有问题应及时干预。第三要充分发挥企业生涯教育实践基地积极作用,在贫困生就业实习实践教育过程中持续做好职业价值观教育。高校在促进贫困生参加社会实践以提升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的同时,更要通过辅导员、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等,随时关注贫困生在校外实践中的动态,强化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与行业规范,真正实现职业成长。应当帮助贫困生懂得不考虑或少考虑个人物质享受,体谅父母为自己成才的付出和艰辛,积极承担家庭责任,通过个人职业发展缓解家庭经济困难,为父母晚年更好生活提供经济支持。

(三)激发贫困生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实现个人价值相结合

应当鼓励贫困生长远看待个人发展,做好艰苦奋斗、积累经验、锻炼才干和准备大干一场的决心和勇气。鼓励贫困生到西部就业、到基层就业和准备创业。从贫困生成长的案例来看,选择到西部、到基层锻炼,或在就业、创业中坚持奋斗经受磨砺的贫困生,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成为在校贫困生学习和就业的榜样。让贫困生理解并认同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理念,无论在什么岗位就业,只要做到坚持努力不懈、不断学习,都能增长才干、得到发展,要让学生懂得志存高远、感恩社会、报效国家。

(四)激发贫困生专业与职业兴趣

从调研中不难发现,大多数贫困生对就业困难有理性认识,但对专业认识和就业前景了解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并在在具体就业认识与实践中存在不足之处。要发挥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任教师和心理中心人员的协同作用,开展一对一和精准化的专业认识、学业指导与生涯辅导。要根据贫困生个性特点、思想观念、能力特长和环境变化,激发其职业兴趣,促使其建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正确理性看待个人职业发展,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扶,提升贫困生职业发展能力与生涯规划执行力。

(五)积极做好朋辈教育,争取网络阵地主动性

高校应当进一步重视朋辈教育,并与心理健康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等相结合,通过义工组织和励志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贫困生参与大学生领导力训练、团队辅导、志愿服务等活动,积极扩大其交际圈,加强沟通、表达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锻炼。进一步发挥朋辈对贫困生的心理支持和就业互助作用,缓解贫困生在生涯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压力,同时发挥朋辈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高校应当保持网络建设方面非常重视的态势,继续建设并占领大学生日常网络应用主阵地,通过易班、微信、微博和腾讯QQ等网络平台,主动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偏好,吸引大学生关注主流信息,避免学生陷入负面信息和价值观沼泽,尽量避免网络对贫困生职业价值观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学生接受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教育。

一位贫困生的成功就业,代表一个贫困家庭能够摆脱经济困难。在高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大学贫困生职业发展教育能力与水平必将得到有效提升,必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更多职业价值观正确、专业能力卓越和职业能力优秀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

猜你喜欢

贫困生价值观职业
我的价值观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