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2018-03-17唐春晖李志祥
唐春晖,李志祥
(上海理工大学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动机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显著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学习动力也不够。本文旨在分析影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一、学习兴趣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兴趣是人的内部动机。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内部动机能够促进创造性的形成,而外部动机会抑制创造性的形成[1]。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内部动机在学习中具有较为持久而强烈的作用,它比外部动机更能导致高创造性的形成。
学习兴趣可以优化智力活动过程。科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大脑中相关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而使无关部分得到高度抑制,神经纤维相关部分的信道会保持高度畅通,信息传递将处于最佳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人的思维最为活跃,想象力最丰富,创造潜力最强[2]。
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创新活动的发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从而发展为对所做事情强烈的热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就会得到激发。兴趣会逐渐引导学生以全新观点、全新思路、全新方案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学习兴趣可以推动创新活动。
学习兴趣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古往今来,正是兴趣、好奇心、探究欲等推动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历经千辛万苦,数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创造活动之中,最终结出累累硕果[3]。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学习兴趣现状及原因分析
据一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选择最多的学习动机是“工作压力”和“报答父母之恩”,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9.52%和35.93%。而认为“对专业有兴趣”和“求知欲成习惯”的仅有16.84%和14.94%,选择比例列倒数第一、二位[4]。可见,大多数大学生读书更多是为了将来可以找份好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很少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可想而知,缺乏兴趣,学习活动无疑是被动的、不情愿的,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高校对“软实力”的重视不够
近些年,国内大学普遍有“重硬件设施建设,轻软实力建设”的倾向。各地高校纷纷斥巨资大兴土木,使高校的教学建筑以及各项硬件设施等得到迅速完善。这本是好事,但是过多的追求硬件设施,对学术氛围养成、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及人格魅力等“软实力”的培养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是完善了,可是在校园里很少看到师生亲切相处、问难辩驳的场景。即使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形式,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甚至让计算机辅助教师变成了教师辅助计算机,使师生之间缺失最基本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动力,缺乏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实际应用的了解,而这也正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
此外,现在身处高校一线的教师不仅有大量的教学任务,往往同时还面临科研和论文方面的要求。工作压力大,待遇偏低,使得不少教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准备过程中。
(二)教师重视知识传授忽视素质教育
国内教育长期存在过度的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素质培养的现象。传统的教学理念就是教师把书本上的知识及相关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也能接受这些知识,所以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就形成了单向输出的模式,而考试成绩则成为教学效果的重要反馈。在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缺乏探索新知的过程,可以想象,这种缺乏生气的课堂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相反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使得在很多学生眼里学习就是沉重的负担和苦差事。通过绩点排名把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在一定程度上还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快乐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兴趣得不到激发,学生对探索新知的欲望逐渐泯灭,学生的视野很难得到拓展,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三、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针对该问题,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出一些措施和方法。
(一)高校加大“软实力”的建设
教师自身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视野,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又不乏幽默,必定有极高的个性魅力,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研究不透,照本宣科,对学生的提问不能有效解答,就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更不要说兴趣培养了。高校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高校应改革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要求和标准,降低一线教师在科研和论文方面的工作要求,改善他们的薪资待遇,为一线教师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工作中创造良好的环境。
此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胜劣汰法则和就业压力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一些社会不正之风也会给学生带来无助感,学生会感到前途渺茫;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障碍时,容易自信心受挫,产生学习焦虑等其他一些因素,这些都会对学习兴趣带来负面影响。高校要加大心理教育力度,系统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针对就业问题,帮助他们做出正确判断,去掉不实际的目标,提高自我效能感;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专业教师进行答疑辅导,关注过程,通过不断鼓励增强其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经常举办各种交流讲座、学术活动,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同样能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带来积极的影响。总之,高校应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崇尚严谨负责的教风和积极上进的学风,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高等教育强调素质教育,而素质是人的内在之物。知识能够影响素质的形成,但必须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人复杂的心理系统内化后才能对素质构建产生影响[5]。培养学习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教学创新将无从谈起,课堂传授的知识只能是一堆冷冰冰的死知识,无益于个体素质的提高。
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有好奇心,就会逐渐形成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学理念应该注重的是如何发掘、引导、运用好学生的好奇心来正确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改变“一言堂”的传授教学方式。例如,在“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简单介绍一些基础的知识,如嵌入式系统的概念、Cortex-M3体系架构等,特别是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吸引学生;其次,重点分析讲解存储器组织、通用输入输出、定时器、串行通信、异常和中断等模块的功能和使用,传授文献阅读和软件编程的技能;再次,将学生分组,将剩余的一些模块如实时时钟、数模转换、模数转换、脉宽调制模块、IIC总线、串行外围设备接口等知识由不同组的同学分别自学掌握,并上讲台交流分享;最后,再将一些实际工程应用问题分配到各组去设计与实现。这样,教师虽然是主体,但重点已变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当前,各地高校都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如最近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6],这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的,为社会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其教育本质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教育,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实践表明,适当的创新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如各种学科竞赛,竞争会激发人的潜能与斗志,而大学时期是人生最需要拼搏的时期。在竞赛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感受努力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激发他们更具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三)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密切的联系。“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安顿自己的情感。人只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情感需要,认知等学习活动才成为必要。”[7]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平等、互动、融洽的教学氛围,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影响学生,调动学生热爱和追求知识的积极性;关心学生,课下和学生交流信息,以情动人,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挫折。
教育的理念应该是鼓励和引导:鼓励他们遇到困难不要放弃,失败了不要气馁;引导他们掌握分析问题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努力提供给学生更多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增加自身的学术和人文涵养,增强自己各项教育教学技能,努力成为充满教学智慧、洋溢教学热情、挥洒教学魅力、享受教育的现代型教师。积极倡导“从游之乐”,使师生间相互影响、相互熏陶。
(四)采取多样的课程考评方法
不能否认考试仍然是相对公平的测试手段,但仅依靠试卷考试存在很多弊端。主要是一方面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丧失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些专业课程仅通过理论考试不能够真正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以“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为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无论是学生竞赛、毕业设计还是将来的工作,都有着广泛的需求,从工程应用角度看,这也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如果仅考理论部分,则成为一门死记硬背令人枯燥乏味不愿学的课程。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取消了最后的理论考试,最终的成绩是按平时考勤20%,作业20%,演示效果和答辩30%,设计报告30%,这四项分数加权得到的分数,取得较好的效果。课程考核应包容学生兴趣爱好个性化的特点要求,允许多元化的考核方案,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有认同感和获得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大大提高。
四、大学生对自身素养的要求和学习兴趣培养
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同样也是学生对自身的要求,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培养学习兴趣,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
大学生是具有一定激情、具备一定适应力和专注力的年轻人,年轻人就要有理想有追求,要认清自己,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西方教育比较重视人生规划,而国内很多大学生对这个问题一脸茫然,这说明国内教育存在某种缺失,但大学生自身也需要面对现实和积极应对。
大学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会学习——学会这些要比学习知识本身重要得多。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习可以给自己获取竞争的优势,增加选择的机会,提升认知水平。但学习又不能太功利,急功近利的学习只会是昙花一现。大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坚持学习会使我们更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将来成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
高校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我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国家以及省部级的创新创业平台、专业技能竞赛都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多机会,学生可以主动寻求专业教师的指导,积极参加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各类专业竞赛。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科研方向和课题项目,大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和老师多沟通,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跟随老师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成果产出,是很好的锻炼过程。此外,大学生还要努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这不仅丰富了个人的社会阅历,更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他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真正的创新,一定是来源于生产实践和实际生活。
五、结束语
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三方面都要考虑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提升“软实力”;一线教师则要勤修内功,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人文涵养,改进教学和考评方式,重视和学生互动和情感交流,只有先培养好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也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