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T上的衣食住行

2018-03-16胡晓晖

长江文艺 2018年3期
关键词:窝棚食物

胡晓晖

在AT上,生活变得极为简单,简单到每天只关心:

今天天气怎样?有没有雨?

今天的山路怎样?难不难走?多大的爬升?

背囊里的食物够不够?还要几天可以到有补给的地方?

仅此而已!除此以外的整个世界都与我没有关系。

手机被我调到飞行模式,仅被用来拍照和写日志,这样电池可以坚持两天;带了一个充电宝,可以给手机充三至四次电,也就是说手机的电可以维持至少一周,大致和补充给养的频率同步。

AT线从南到北,山里绝大多数地方都没有手机信号,沿途获得信息的最佳方式,竟然是徒步者相互之间的口耳相传,比如哪个窝棚不能住,那里有鼠疫;什么客栈不能去,纯粹是坑爹的地方;哪里有免费提供的食物,去晚了就没了,诸如此类。徒步AT,基本上与外面文明世界完全隔绝,除非到人烟比较稠密的村镇。有次走到一个山口,看到一根歪歪斜斜的木头杆,半中间挂着一面美国国旗。心里还想,旗子掉了一半都没人管。结果下到山脚,说是什么地方遭遇袭击,死了好多人,所以降半旗致哀。又过了若干天,到一个地方,看到还挂着半旗,心想,这里的人也太懒了,这么久了,都不把旗子升上去,然后又有人说,哪儿哪儿又死了许多人,这个半旗是为他们挂的。久而久之,心里渐渐觉得这个世界既无聊又讨厌,而且还如此凶残危险。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走完AT之后就再也回不去文明社会过正常生活,只能终身徘徊在半文明半荒野的世界。

有次和三张老K聊起来,他说要走完AT,除了体力的强悍,还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精神和心理,我非常同意。

AT全长3500公里,重装徒步爬山行走,走得快的人,一天可以走三十多公里;一般速度,一天可以走十五到二十来公里。经常走得死去活来,晚上扎营躺在睡袋里一算,不过走了百分之一甚至两百分之一的距离而已,一想到前面还有几千公里,还有无数山要爬,无数道溪流要涉过,除了气馁就是茫然。每年走完AT全程的人不足两成,许多人中途弃走,不仅仅是体力不足,而是那种无边无涯的绝望感。

AT大部分路径没有特别危险的路段,但山峦起伏一座接一座,每天爬升下降的量都不少,动辄就是一千多米的绝对爬升高度。而且大部分地区无风景可言,就是在单调无味的山林里背着大包上下跋涉,忍受着冰雪、狂风暴雨、烈日和饥渴,日渐一日地消耗着身体内越来越少的体能储备。

和以往一日往返的短程爬山不同,后者是回到城里家中,洗澡换上干净衣服,好酒好菜地大吃一顿,舒舒服服坐沙发上看电视,然后上床睡觉。对于AT行者,下午或傍晚一到宿营点,就赶紧各自找合适的扎营处,有窝棚(shelter)的地方,先到者赶快抢占,铺好睡垫和睡袋,后到者就只好自己找平坦的地方支帐篷。

所谓窝棚是我的神翻译,英文是shelter,有避难所的意思,有人翻译成山棚或棚屋等,ATC在AT沿线每隔十公里或二十公里左右一个,一共修建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shelter。这种棚子一般就地取材,用木头或石头建成,带屋顶和三面墙,没有窗子,一面对外敞开。这种棚子供徒步者躲避风雨和休息住宿,棚子里有一层平平的大约两米深木头地板供人睡觉。那种睡法有点像北方的大炕或旧时车马店的大通铺。窝棚大小不等,小的大约只有三米多宽,只能并排睡六个人,大的约有十米宽,上下两层,至少可以睡二十人。

住窝棚的好处是省了晚上支帐篷和早上收帐篷的麻烦,不怕半夜突然下暴雨。不好的是大家擠在一起睡通铺,得忍受周围人的体味、鼾声,甚至磨牙和梦呓,没有自己住帐篷安静和自在。

修建窝棚的都是当地义工,他们自带粮食甚至工具,利用自己的休假把建筑材料扛上山,然后一点一点地建起来。而购买建筑材料的经费或者是所在地户外俱乐部募捐筹集,或者是户外爱好者或有关人士捐献。有时窝棚上会钉一块铭牌,讲述窝棚的来历。我有篇日记里写了这么一段话:

3月31日

中午经过一个窝棚,看见木头墙上钉着一个铭牌,这所窝棚是一个家庭为他们的去世孩子所捐献。孩子去世时才三十多岁,估计生前也是爱山的人。我想,为纪念死者,这是最有意义的纪念碑,造福社会,方便行人,同时也让大家记住他,这样做比浪费钱修建那些奢华无用的墓碑强多了。

每天到了宿营地,弄好睡觉的地方,就得赶紧趁天黑前打水做饭。营地一般都设在附近有水源的地方。即使这样,有时小溪或山泉依然在山坡下百米远处,走了一天,已然精疲力尽,两脚肿胀,这时候再下坡上坡几百米去取水,实在是件令人绝望的事。除非你不吃不喝去睡觉,否则山里没有服务员,更没有仆人,要想填饱肚子,只能自己挣扎着去做。

吃饭是整个行程中的最重要的事之一。每个人每天要消耗几千大卡的热量,身体需要尽可能获得补充,因此,携带各自必需的食物就是个大学问。既无法什么都带,也不能带得不够吃,虽然路上每隔三五天或者一个星期会经过一些小镇,或者穿过谷底的公路,可以搭车去村镇补充,但在山里一旦断粮,就只好饿着肚子想法逃出生天。现代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营养过剩,吃饭都要算着卡路里不敢多吃。只有走AT的人,去商店专挑高卡路里且重量轻的食物。即使是这样,背囊里装上几天的干粮依然沉重。因此各人的食物各人自己吃,路上结识朋友,也很少互相请吃,顶多相互交流一下食物经。只有到了小镇,食物充沛的情况下,大家聚在一起,才会有请客吃零食的事。

美国环境保护得好,树木茂密,水源干净。尽管如此,山上溪水还是会含有细菌病毒,无论看上去怎么清亮洁净,也不宜生饮,最好经过过滤和杀菌的程序或者煮沸消毒。因此,每个走AT的人都会带一个过滤器以净水。除了滤水器,不少人还会带一小瓶杀菌药。先将水过滤,滤去渣滓,再滴进几滴药水,过二十分钟,据说可以杀死99.99%的细菌。对我而言,每天早上一杯咖啡晚上一杯茶,必不可少,如果水比较干净,为了节省时间和杀菌药水,泡茶烧咖啡的水只要确保煮沸了就不再去过滤和消毒。

取好当晚用水后,一般会顺带把第二天上路所需的饮水一起备好。等把这些都忙完,天也差不多黑了。疲劳的,也许7点多就钻进睡袋休息了,年轻人精力旺盛的,会在石头垒起的火圈里点起篝火,说说笑笑,但一般也都不会超过9点多。毕竟重装徒步爬山几十公里,而且前程遥遥无期,谁也不敢过分消耗体力。更何况走了一天的肿胀的腿脚,也只有平躺下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3月12 日

我的主食只够明天一天了。后天可以到一个叫弗兰克林的小镇休息和补充食物。这两天一路都在听大家谈论弗兰克林,好像在谈论仙山琼阁一样。天天吃便携和能量食物,大家都有点疯了。今天早上出发前因天冷风大,没有煮咖啡,走了两小时经过一个窝棚,我想休息一下,顺便煮杯咖啡。正好三张老K也到了,我就邀请他一起喝一杯,他顿时脸上笑得如花朵般灿烂。一个开宝马的前广告公司老板,为了杯黑咖啡,谢了我五次。

AT不难走,但日复一日负重长途跋涉,每人都尽量只带最简单和最需要的东西,尤其是食物,每人都计算好了每天的定量,携带四天到一周吃的。所以,谁也不会开口吃别人的东西,谁也不会轻易请别人吃东西。一杯咖啡,虽然用量只有一勺,但辛苦从山下背来爬山这许多天,还有冲泡咖啡的用水,烧水的燃气,这些都是背着每天走的重量,一杯咖啡,人情大了去了。

3月27日

早上起来,揉着眼睛出窝棚,昨晚同住在窝棚的那对江湖气挺重的男女在做早饭,我准备煮咖啡,就问了一下那男子,要不要来杯咖啡?并加了句,是真正的咖啡哦。那男子眼睛顿时亮了:“好啊,谢谢你。”然后给我看他带的雀巢速溶咖啡,说没法喝。喝完咖啡,他执意要把他抽大麻的烟斗送给我做个纪念,说报答咖啡的美意。哈,上次一杯咖啡交了个朋友三张老K,这次一杯咖啡换了个里面填有大麻的漂亮木质烟斗。

走AT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想多吃就得自己不怕重多背。不论多牛的大款大腕大官,平时可以有老婆秘书司机助理一大群人围着帮忙打理,一旦走AT,自己的东西就得自己背着。

谁要是空着手走AT,后面跟着背大包的仆人,那肯定要成为AT线上的最大笑料,以及报纸上的花边新闻。这已经是AT文化的一部分,谁也不敢轻易破坏。所以沿途有那么多人自愿上山修整路径,有那么多好心人掏钱慰劳和帮助AT徒步者,因为在他们眼里,走AT的都是牛人,至少是要完全通过自己个人的努力成为牛人。AT线是个很公平的游戏场,同时也很残酷地把人逼回到最原始的状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体力和支撑力,决定自己的游戏能力,没有例外。你可以走得很快,每天走三十公里或四十公里,也可以慢慢走,一天十五公里或二十公里,除非你自己放弃,否则最终都得用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走完3500公里的全程。

3月21日

昨天中学同学群里,一位老友问我现在最难的是什么?今天在路上一直在想怎么回答。

这次走AT,等于把小时候和年轻时吃的苦再集中吃了一遍。不能放量吃饱,只敢按自己设下的定量吃,好像回到“文革”时的粮票时代。每天爬山,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晚上还没法洗澡。温度稍高,比如摄氏5度以上,还可以用杯子烧点热水,把毛巾打湿擦一下身子,像今天这样零下10度,干脆就别想。只能换身干净衣服进睡袋,身上出汗后的盐黏黏的,也只好由它了。汗湿透几次的速干衣服,晾干后第二天第三天接着穿,直到天气转暖,或者住进客栈才能洗。每天背着几十斤的大包爬山几十公里,风里雨里雪里跋涉。

路上肚子饿了,只能背对着风,哆哆嗦嗦吃一把干果或者一條巧克力充饥,喝几口随身带的冷水。这些苦其实我们小时候或年轻时都吃过,不过那时觉得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认为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人在水深火热中,我们很幸福。

这回走AT是自找的,虽然也有思想准备,但没走,还是没意识到会有这么苦。AT的路一点不难走,没有危险路段,如果是走几个小时,或一天上下,会很惬意。但连续几个月,会很折磨人。

走AT的人都是自觉自愿的,没人强迫,不是奴工,更不是赚钱,想撤,随时可以下山。实际上,几乎每天都有人退出,尤其是经过小镇,回到文明社会,很多人就不想再回到小道上了。

走AT就如同修道,各人悟道不同。前几天一个小伙子突然宣布,他发现自己没那么爱爬山了,于是立即退出,准备回学校完成学业。这其实也是一种悟。

可以不吃的苦为什么要去吃?花半年时间去做这个似乎没意义的事有什么意义?理解和坚持其实是最难的。好在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退出的意思,身体也还算给力,既然如此,就坚持下去。

AT实际上就像一列漫长的列车,大家都在起点上车,信心满满地要驶向终点,列车中途不断停靠,许多人下车休息玩乐再回来,接着向前,但更多的人下车后就离开了。在AT路上,我也不止一次情绪低沉过,其实有这样心情的远不止我一个。每个人都在坚持,坚持着,不抛弃,不放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去。好些一路的同伴因为受伤留在了后面,还有一些因各种原因离开了,也许是暂时,也许是永远不再返回。

3月22日

昨晚冷啊,尤其是入夜之后,那是透骨的寒冷。我在窝棚里穿上所有带来的御寒衣服:保暖长袖内衣,连帽抓绒衣,薄羽绒衣和冲锋衣,下面是条保暖长内裤,外面是冲锋裤。8点多,大家都进了睡袋,我还不想睡,一个人坐在石头垒起的壁炉旁边,加柴烤火,一边写微信朋友圈日记。火烤得暖和,不想脱衣服睡觉。窝棚对外一面没有墙,也没有门窗,只有一张大塑料布挡风。我坐在塑料布后面,对着火苗,听外面大风啸吼。海拔5500英尺多的高山上,风的威力格外强大,裹挟雪粒一遍一遍扑打着窝棚。10点半了,不能不睡了,穿着羽绒服进睡袋。

早上,大家纷纷起来收拾东西,我窝在温暖的睡袋里不想动,赖到8点半才不得不起来。

外面的温度只有摄氏零下15度。窝棚里和外面相差10度。我水瓶里的水冻了一半。水袋的吸管完全冻住。

哆哆嗦嗦融雪化水给自己煮了杯咖啡,让身体暖和起来。出来走AT两周多,第一次早上没去上大号,这种苦寒,露天厕所,到底是找屎还是找死呵。整个窝棚里没一个人去,因为,去厕所的雪地里,没一行脚印。

走AT,第一要素就是能忍,冷热,饥渴,苦累,还有……你懂的。

记得3月6日,也就是走AT的第四天,经过一个山口,公路穿过那里,路边有家客栈,徒步者一般都会在那里休整。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客栈里有热水洗澡,可以用洗衣机洗衣服。那感觉真是天堂般舒服死了。人类享受现代文明已经太久了,无法再摆脱现代文明带来的享受。四天不洗澡,好像过了一百年。客栈卖热狗,一口气吃了两个,不过瘾,又买了个披萨,大家一起吃。又有人搭便车到山下镇子里买来啤酒,一人一罐。有人说,像是在过圣诞节。欢乐时光呵。

吃完喝完,泡了一杯茶,湖北恩施的家乡茶。享受呵。感觉此时的状态,就像一只喝完碟子里的牛奶,把碟子都舔干净,然后舒舒服服躺在窗台上用爪子洗脸的猫。

3月26日

在山谷里发现好像是鱼腥草的嫩叶,心里一阵高兴: 今晚有新鲜蔬菜吃了,揪片叶子一闻,不是鱼腥草,应该是种野藤的嫩芽,有点失望。

上次吃蒲公英,好多朋友好心劝告我不要乱吃野菜,以免中毒。在此谢谢大家好心(做抱拳状)。记得上中学时,“文革”还在进行,学校没什么功课,当时正在兴赤脚医生运动,推广中草药治病,书店除了毛著,就多了许多中草药的书。于是拿零用钱买了本中草药书,开始按图索骥,放学后就拎着锄头漫山遍野挖草药,有些挖回来种在屋前屋后,有些煎熬炮制,按方子煮来自己吃。但凡看见书上说是清脾健胃保肝明目,就弄来吃,虽然没吃成一代名医,倒也没有毒死自己。想想那时父母真是开明放心,任由我胡来,有时还饶有兴味看我制药,从不阻挠和担心。

江南地区夏天潮湿阴凉处生长着一种叫蛇莓的野果,叶子和果实都有点像草莓,但只有手指甲大。大家都传说蛇莓剧毒,是蛇吃的果子,所以虽然成片生长,果实红红的诱人,但没人去摘来吃。我看见中草药书上说蛇莓无毒,且甘甜,是一味中药。于是很想尝试,终于有一天,我当着同学的面,壮胆采了几颗大的蛇莓吃进去,然后忐忑不安地上课去了。心想万一中毒,大家都知道原因可以及时送医抢救。一直到下课都没事,大家都问我肚子痛不痛。从此,我就经常自己去摘蛇莓吃,而其他人,依然不敢吃,传统观念的力量真是大呵!

虽然当年自学没有成才,所学也大多忘记了,但毕竟多认识了一些常见植物,知道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

走在山里,每天都是吃随身携带的固定干粮:土豆粉,干面餅,方便面,牛肉干,意大利香肠,以及能量棒,水果干和坚果等。没有新鲜肉食,更没有蔬菜和水果,体内所需的维生素就靠每天吃一粒维生素丸补充。虽然新鲜食品到山下村镇补给时可以买到,但大家都是当时痛吃狂吃一顿,谁也不会带上山,新鲜食品太重了,背不动。出发头一两个月,山上还是苦寒时节,看不到多少绿意,采不到野菜野果。当3月18日走到佐治亚州和北卡州交界的方坦纳时,那里海拔低,地势平缓,春意盎然,竟然让我在田野边发现许多蒲公英和野葱,兴奋地采了好多,和方便面一起煮起来,那种青涩的苦味,吃在口里实在太香了。我把这事写在微信日志里,引来许多朋友在我微信日志后面留言忠告我,千万小心不要误食毒草。

蒲公英生命力强,容易找到,只要没抽苔开花,就不至于苦到难以入口下咽,因此让我吃了一路。有次扎营做饭,一个德国男孩饶有兴趣地看我煮蒲公英,好奇地请求尝一点,品了半天,说好吃,味道像菠菜,我大笑。

到了5月中下旬以后,山里野果开始生长,桑葚、覆盆子、刺莓和蓝莓相继成熟,运气好碰到可以采来吃。

6月25日

真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早上6点起来,7点多就出发了。8点40分左右,翻过一座山,在山顶东南坡向阳处发现一大片蓝莓树的果实已经熟了。

大喜,俯身摘了几个放嘴里。觉得不过瘾,索性放下背包,专心摘了起来。这一摘就是半个小时,吃了好几大捧,今天的蔬果维生素算是补足了。幸亏时间早,虽然9点的太阳已经很热了,但还可以忍受,要是正中午,估计吃不了这么久。

吃了半天才吃了一小片树丛。坐吃山空固然爽,但要赶路奈何?只好边吃边悻悻撤离。

山上的野蓝莓虽然没有超市买的颗粒大,但是新鲜硬朗,不像后者经常都软塌塌了。而且这山上的蓝莓,绝对的纯天然,没有化肥和农药污染,干干净净的。

3月30日

一夜没睡好!

下午到达窝棚时已经5点半,窝棚里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在温泉镇艾尔默客栈住过的德国人,一个是上周在大烟山碰到的不会说话只会发单音哑巴女。其余的人在外面扎帐篷。当时也没多想,因为天气好的时候,许多人愿意自己扎营,比较自由自在不受干扰。等我做好饭在外面吃的时候,哑巴女已经坐进睡袋记日记。突然听见她一惊一乍地咿咿呀呀。不知怎么回事,进去一看,她指着墙角呜呜哇哇,原来窝棚里有老鼠!

老鼠就老鼠吧,老鼠没什么了不起的,只是沿路流行老鼠传播诺娜病毒,许多人中招,挺讨厌的。不过当时天已快黑,白天包重坡陡,走得挺累,不想再去找地扎营,将就一夜吧。

天黑后降温,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下,晚上被冷醒,然后听到头顶上老鼠在木头墙梁上狂奔疾走。不知是在追逐斗殴还是竞跑比赛,只听到一阵一阵细碎的脚步声绕着窝棚顶上的木头墙此起彼伏,好像下雨一样。有点怕老鼠一失足掉到我头上成千古恨,于是躺在睡袋里醒着睡不着了。

睡不着就想事情,于是想起辛弃疾的一首小词,好像题目是夜宿破山寺什么的: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檐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这首词大约是1971年到1972年间读到记住的。

当时我们全家在湖北农村五七干校,住着勉强可以遮风挡雨的芦席棚屋。不记得是某日因为床下老鼠跑来跑去,还是下雨打着油毛毡屋顶作响,父亲即兴谈起辛弃疾的这首词,并说到最后两句描写大梦初醒时的幻觉妙处。即人已醒,但眼神和意识都还在梦中,眼前呈现的还是梦中的景色,于是现实和梦境混合为一派迷离状态。因为父亲的即兴讲解,觉得有意思,就把词找出来读了。此情此景恍如昨天,却转眼四十多年过去,我也从一个十多岁的青葱少年变成了华发苍颜的老汉(有照片为证呵)。

躺在恍如四十多年前的窝棚里听老鼠打架,人生如梦,无如此者。

在AT上,最令人头痛的动物是熊和老鼠,而尤以鼠老大为甚。

有时疑惑,中国十二生肖,为什么把老鼠排第一?总有他的道理吧?据说西方科学家断定,如果发生核战争,一切都毁灭之后,最有可能生存下来的,只有两种动物:老鼠和蟑螂。

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必定会出现老鼠,即使是AT线的荒野中也不例外。多数窝棚里都有鼠迹,即使在外面扎帐篷,有时也会有老鼠钻进去搞破坏。每天晚上睡觉前把所有的食物,包括食物包装纸等垃圾都放进防水袋里吊起来,除了防熊,也是防老鼠。我的背包被老鼠咬了好几个洞,有一次随手把巧克力糖纸放在外面的网兜里,结果招来了老鼠啃咬,有一次是几粒花生米掉落在背包里,老鼠闻香而来。

最讨厌的是老鼠会传播疾病。那年美国南方几个州流行一种诺娜病毒造成的脑炎, 而诺娜病毒的宿主正是老鼠。因此,在老鼠特别多的一些窝棚,大家都避而远之,即使下雨天寒,也宁愿自己扎帐篷宿营,不去住窝棚。即使这样,还是有不少AT徒步者中招得病。

美国东部地区对人可以构成威胁的大型野生动物只有黑熊。黑熊活动范围广,食量大,据说为了觅食可以一天在山里奔走上百公里。记得中国北方管熊叫熊瞎子,说是熊的视力差。作为补偿,熊的嗅觉特别灵,几公里外都能闻到食物的味道。所以走AT的人背包里都必须有两件东西:防水袋和一根长绳。每天到了驻地吃完饭之后,就得把所有的食物装到防水袋里,扎紧。然后用长绳拴住,在远处(至少20米外)找个有粗壮横枝杆的大树,把绳子另一头拴个石头,扔过横枝杆,然后把防水食物袋拉起来吊在空中,让熊够不着。

黑熊胆子相对比较小,很少有主动攻击人的时候,偶尔新闻上说熊抓破露营者帐篷冲进去伤人,主要也是因为闻到食物的味道忍不住去觅食而已。所以走AT的人喜欢在窝棚附近扎营,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那里人多势众熊轻易不敢来捣乱。忘了起步的第二天还是第三天晚上,我睡在窝棚里半夜被惊叫声吵醒,第二天早上听说是有人起夜看到了熊在附近徘徊,吓尿了。

出发前,想到熊就打怵,于是花了五十美刀买了一罐强力高压防熊喷剂,说明书上说辣椒粉剂可以喷出十米远,让熊睁不开眼張不开嘴。开始几天我一直把这罐喷剂挂在腰上,以便随时随地可以掏出“作战”,渐渐地胆子大了,把它装在背囊里,一个月后感觉实在没用,竟然邮寄回家了。久被文明尘蒙的野性在山林里慢慢回归,心态上觉得自己就是荒野和自然的一部分,谁怕谁呀。

年轻时有许多年极为酷爱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当时国内翻译出版的几本,如《马丁·伊登》、《海狼》、《雪虎》、《白牙》等,见一本买一本,而其中最喜爱是那本叫《荒野的呼唤》的中篇小说,当年不知道翻来覆去读过多少遍。小说写文明世界里的一条叫杰克的高贵狼狗被人弄到阿拉斯加,成为淘金者的雪橇狗。在适者生存的旷野里,杰克最终回归野性的大自然,成为了一条凶猛的头狼。

在山里扎营,不论是住窝棚还是睡帐篷,特别容易惊醒,大约是贴近荒野和大自然,人类的动物性开始复苏,一点风吹草动就有警觉。每天晚上睡觉的时间虽然长,但醒的次数特别多,一根细树枝落地,一只小动物穿过草丛的窸窣声,都会让人醒来。只有下到村镇住进客栈,真正睡到四面有墙的屋子里,才会神经松弛下来睡得特别香,特别沉。

在AT上走了一两个星期,就习惯了自得其乐地一个人爬山,和别人在一起,虽然可以说说话,但难免会感觉鸹噪。一个人走,进入状态后,就像他们说我是行走机器,其实我自己感觉更像是行尸走肉。手脚配合,进入机械状态,眼睛盯着眼前的路,小脑控制动作协调,大脑则进入海阔天空状态,随意想到很多过去的事,过去读过的书,或者一些历史或现状的事,有时甚至在想一些故事,编编小说(我脑子里编过无数小说,编过就忘了,从没写出来)。这样走,越走越兴奋,根本感觉不到累。所以AT将近半年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走,完全没有寂寞感。有天下午一个人走着,猛然发现路边一双大脚两条腿,吓一跳,抬头一看,是一个AT径名叫熊袋(Bear Bag)的络腮胡子中年大汉,这三天来,我们都在一个窝棚住。他笑着对我说,看你远远走来,我就等在这里,看你什么时候才看到我。我笑着说 幸亏你只是个熊袋,要是只真熊,我就完蛋了。

记得有天下午,也是一个人一边往窝棚赶,一边想起一些历史问题,于是想起费正清的书,然后想起他用刺激反应理论模式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再想起最早提出刺激反应理论研究历史的那位英国历史学家,思路突然就在这里卡住了,竟然怎么也想不起他的名字。左想右想,就是想不出。于是用联想法,把年轻时读过的西方著作和西方作家在脑子里过一遍,希望能带出他的名字:连福科、苏珊·朗格和荣格这些不相干的名字都想到了,还是想不出。一边走,一边想,一边沮丧。突然间,脑子灵光一现: 是汤因比!哈哈。习惯地看了一下表,5点52分。2016年3月20日,西域老狐一个人走在大烟山上的AT小道时,想到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可惜这历史瞬间并没有什么意义。年轻时读过一些书,许多早已忘掉,更多的是从来不会再用上甚至想起。但偶有闲暇,回味一下,真的很有趣。就像一头老牛,白天吃进许多草,到了晚上,独自在牛棚里,半睁半闭着眼睛,慢慢反刍咀嚼。一个人在山野里走了171天,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把自己大半辈子的人生道路重新过了一遍。许多人觉得不解,好像我浪费了半年大好时光,我却觉得太值了,只花了短短半年时间,就把自己的人生重新又活了一遍。

3月13 日

下午4点15分在Long Branch Shelter扎营,清点食物包,只剩下最后一包方便面和一张pita干面饼了。今晚全部吃掉。

这种美国超市卖的方便面,平时谁也不会去买,要多难吃有多难吃,在AT上,却是我镇山之宝的美味,在最后一刻才吃掉。明天就到弗兰克林了,我跟三张老K已经约好,中午去吃披萨,晚上吃中餐。他是意大利后裔,披萨算是意大利食物。明天早上走不到12公里就可以到弗兰克林了!可以想象战争中,当那些饿兵们攻破一座城池,听见主帅许诺大掠三天时是何等狂喜!钞票,大大地有!胃口,大大地有!就一个字,吃!明天进城,我要狂吃两餐!

记得年轻时读过《东坡志林》里一则故事,说两个叫花子谈人生谈理想,一个说,等到我有钱了,我要吃了睡,睡了吃,吃吃睡睡个不停。另一个悠悠地说,倘若我有钱了,我要吃了又吃,吃了又吃,哪里有工夫去睡。

没走过AT的人,很难想象食物在AT徒步者心中的地位。每天重装跋涉,消耗几千大卡的能量,而补充进去的则远远不够。我走AT的第一个月就掉了差不多15斤体重,最后走完全程,我的体重从171磅掉到了136磅,整整瘦了35磅(一磅大约相当于9两半),晚上平躺在床上,肋骨一根根凸起,小腹凹进,犹如战乱中的饥民。

记得3月14日到弗兰克林,一办好客栈房间,我马上就要去吃饭,但得福坚持要照程序走,洗澡洗衣服再出门,也只好罢了。总算一切弄好和他再加上三张老K上街,经过两家餐馆,得福有点嫌贵,然后说去找传说中物美价廉的墨西哥餐馆。

走了一截,我看到路边的麦当劳,再也忍不住,说,你们去吃墨西哥菜吧,爷要去麦当劳了。我买了食物去墨西哥餐馆找你们。然后径直奔进麦当劳。

当时已经下午两点,吃饭的人不多。进店没等收银员问,我就说要最大号的套餐!收银女孩说那就是Double Quarter Cheese Ponder汉堡。我说好,还要大号薯条。女孩还在问汉堡里面要什么蔬菜,洋葱,生菜,酸黄瓜……我立刻打断:全要!整个儿饿牢里出来的囚犯。这时突然想起,水浒里写那些梁山好汉下山,到酒店总是一声大喝:店家,切五斤牛肉,沏两角子酒,要快!原以为是豪气,现在才知道,其实是饿极了,渴了油水。

当蘸着番茄酱的第一根薯条进嘴,胃里竟然一阵悸动。那种感觉难以言表。说什么端着食物去墨西哥餐馆找他们?我拿到食物等不及立即大吃大喝起来。等风卷残云吃光,同时还喝完一大杯可乐,才心满意足地又去续了一大杯可乐端着去找他们二位(美国麦当劳是可以免费随意续杯的)。

三张老K说他之所以对我印象深刻是我们第一次下到一个叫海伦的小镇去餐馆吃饭,大家都点了普通的食物,只有我毫不犹豫地叫了牛排,还是大块的;蔬菜沙拉,我一叫就是双份,而且统统吃完,一点不剩,令他为之侧目。我们后来成为了好朋友,原来起源于我的吃货嘴脸。我当时还告诉他:有位革命诗人说过,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就是革命加爱情。我却觉得重装长线徒步最浪漫的事应该是走AT吃牛排。即使这样,每次到有磅秤的地方,上去一秤,体重还是在直线下降。

再说说AT线上碰到的几位兵爷。

35岁的大脚(Big Foot)长得高大健壮,摄氏零度以下的天气,他照样每天穿短裤爬山。和他聊起来,他说,来走AT之前,每天在家修自己的房子,没有工作,因为自己是残疾人 (disable)。因为战争受伤而享受政府津贴补助。看他膝盖上有道伤口,问是不是那里,他说不是,他在伊拉克呆了一年,并没有真正受伤,而是得了所谓战后心理综合症(PTSD),无法适应战后生活。美国政府已经给了他三年的钱,不知道还要给多久。他自己也不知道,说能拿多久是多久。

前几天在路上碰到叫岩石(Rocky)的另一个退伍军人,他当了十年兵,应该是职业军人,后来在阿富汗因直升机坠毁腰背受伤,提前退役。他说他可以享受政府的终身医疗照顾和福利。

虽然美国政府对退伍军人照顾可以说无微不至,但这些都是国库开支纳税人的钱。美国在911之后打了两场仗,直到现在还没完。除了天文数字的军费开支,战后的这些福利开支同样是天文数字,而且无穷无尽。奥巴马上台后始终不敢再对外用兵,因为他知道,再打仗,美国经济就会被彻底拖垮。

问大脚成家没有,他说和一个女孩订婚过,后来还是分手了。等走完AT,他会养条狗,一个人这样过也挺好。39岁的岩石走AT前是一个大公司食堂里的厨师,也没结婚,一个人过。

走AT一开始我就认识了一位奇人。他叫Lee,AT名阿甘(Forest Gump)我在第一篇里提到过,走AT的开始一段时间跟一帮年轻人走在一起,阿甘就是那一伙年轻快腿的领头,带着他们走,教他们各种有用的知识。有几天那些小伙子们走不动要休息,他就一个人跑在前面去帮助当地的户外俱乐部,当义工修整窝棚,然后又走回头路去找那些小伙子。有天我和他在路上迎面碰到,聊了几句。我听说他两年前走过一次AT,这次又来重走,一直觉得奇怪,所以抓住机会问他。他说2015年腰受伤做手术,不幸出了医疗事故,腰以下完全瘫痪,医生说他余生得在轮椅上度过,再无可能站立和行走。结果他经过顽強努力,不仅站了起来,还能爬山了。这次重走AT对他意义非凡。问年龄,他那年58岁。牛人呵!令人膜拜。他爬山飞快,如履平地,没想到是曾经瘫痪之人。问他名字的来历,他说一直在政府森林部门工作,所以起名Forest,后面再加个Gump,合起来就成了阿甘。

阿甘为人极为宽厚正直阳光,乐于助人,而且户外知识渊博,和他同走了几天,在他身上学到很多。他后来实在耐不住陪那些懒散的年轻人一起慢慢走,于是自己独自疾风般走到前面去了,自此就和他失去了联系。一直到六七月份我走到新英格兰,偶然听说他在新罕布什尔州白山地区出了大事。据说事发经过是当地警察不知为何误把他当做了一名危险的越狱逃犯,于是一边跟踪他,一边暗中调集人手,趁他不注意时一拥而上,用枪顶着他脑门,按在地上铐起。他年轻时当过兵打过仗受过伤,得过战后心理综合症。后来病好了,进了政府部门工作,不料猝不及防被人按在地上用枪顶着脑门,精神一下崩溃,人竟然发狂了。再后来,除了知道他被送进医院治疗,就再没任何他的消息了。希望他能像上次那样,重新站立起来,再走AT。

决心走AT全程的人,除了纯粹是因为爱好户外、追逐梦想或挑战自己的人,还有许多是因为各种原因逃避社会、家庭或自己心理阴影的人。而这其中,从军队复员,尤其是从战场归来的人不在少数。当年第一个走完AT全程的夏福尔就是因为始终摆脱不了战争的噩梦才进入山林的。

8月2日,我在新英格兰缅因州穿过一条公路时,看到路边停着一辆房车,车边坐着一名颇为粗犷的中年汉子,穿着美国陆军游骑兵图案的T恤。见我背着大包走过来,那汉子起身问我是不是走AT全程者,得到肯定答复后就招呼我在旁边的折叠椅上坐下,请我吃冰激凌,喝可乐,并让他太太赶紧为我做三明治。问名字,他自称无名,但听他太太叫他安迪(Andy)。他说曾在军队服役多年,退役后无法适应社会生活,于是在几年内一连走了两趟AT全程,这样精神才恢复正常,找到工作建立家庭。现在夏天没事就开着车在新英格兰AT经过的地方沿途摆摊,免费招待走AT的人。

走AT的生活,极为艰苦但淳朴简单,富有大自然的挑战却无职场上的勾心斗角,于是成了许多逃避生活人的另类选择。

4月11日

今天是4月10号,按中国时间,现在已经是4月11号了。是我60岁的生日。不知不觉,一不小心,就活到60岁了。

本来想今天去中国餐馆大吃一顿的,但中国餐馆实在太远,又不想麻烦别人开车带我去。犹豫来犹豫去,最后决定自己去不远的超市买来大量食物,加上收到邮寄包裹中的调料和食物,做一桌菜,请几个这些天一直在一起走的小伙伴,加上客栈老板,大吃一顿。

菜单: 烤猪排,青椒榨菜肉丝,酸辣包菜,麻辣海带丝,凉拌黄瓜。外加红酒,配白米饭。这是我3月3日开始走AT以来,第一次吃正宗的中餐和米饭。所有菜肴和米饭一扫光。

活到60岁,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转了一圈,其实不容易。小时候觉得60岁是很老很老的年纪,现在自己竟然也糊里糊涂就到了这个很老很老很老的年纪了。说实话,还是有点心理压力和生命紧迫感的,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辞职,赶紧做这件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时间不等人。

在AT线上过60岁,虽然是自己早已计划好的事,但到了这一天,还是很感慨。感谢父母给了自己健康的体魄,感谢过去的各种生活苦难和历练,让自己有这种去實现梦想的意志力,也感谢这几十年来许许多多新老朋友的鼓励和关心,给我巨大的前进动力,当然,还有亲人的理解和支持。

无论活到什么年龄,人都不能失去梦想,有机会就尽力去实现它,不管这些梦想多么卑微或者匪夷所思。

此刻,在弗吉尼亚南部边境小城大马士革的一家小客栈里,我感觉到60岁到来时的满满幸福,没有丝毫老之将至的悲凉。

明天不爬山,给自己放假一天。什么也不做,就在小镇闲逛,去镇里图书馆看书,或者看见什么有意思的人,就去和他们聊天……生命有时也需要无所事事的闲暇时光,就像一幅画需要留白一样。

责任编辑 楚 风

猜你喜欢

窝棚食物
以融媒体讲述“窝棚创业者”的故事
“避税窝棚”(大家拍世界)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
Food(食物)
忆辽沈战役中的励家窝棚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