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调查报告

2018-03-16杨光杰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调查报告职业倦怠

杨光杰

【摘要】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相当普遍,直接影响着农村孩子的成长和农村教育的发展。其中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即社会、学校、家庭和教师。为此,我们要积极研究和制定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职业倦怠 调查报告

【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6]GHB1169。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99-02

谈起“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这个话题,对于一直在农村从教十八年的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亲眼目睹和亲身感受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种种表现。这些表现确确实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教师的不良评价。

那么,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哪些呢?经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归纳,我认为主要表现在社会、学校、家庭、教师自身四大方面。

一、社会原因

1.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已经成了这个社会批评教育教师的口头禅。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他们认为一个好教师就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他们把孩子的未来几乎全部寄托到教师身上。尤其农村家长,他们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不得不艰难地四处奔走、打工,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像他们一样,而是希望孩子们将来有一个好的职业。一旦学校的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对教师的批评和责骂会铺天盖地而来,在这样的压力下,老师只能头顶压力、小心翼翼地工作,因而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待遇过低。

低微的经济收入使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焦虑频生,加之单调繁重的工作,无不感到心力交瘁,心绪不宁。甚至一些男孩子高考报志愿时都不愿选择师范专业院校。

3.评聘职称难。

作为教师,最大的追求就是能够及时享受职称待遇。可是,近几年来,职称评聘成了广大教师最头痛的事情,达到评选条件的人数多,而岗位少之又少。到每年评聘职称时,平日同事之间的亲密和睦、团结友爱将不复存在,存在的就是尔虞我诈、拉帮结派,甚至大打出手。在这种情况下,被评之人兴高采烈、喜笑颜开,能够积极投入工作。可是落评之人则吹胡子瞪眼,唉声叹气,情绪低落,没有了工作热情和动力,从而导致他们厌倦当老师,产生职业倦怠感。

二、学校原因

1.农村中小学的管理制度相对单一。

从全国来看,同一类学校的管理制度基本雷同,甚至说是千篇一律。这些制度条文呆板,人情味不浓,诸如“不得”、“禁止”之类的法律性词语充斥其间,如同法律一般笼罩在每个教师的头上,一直困扰着教师的职业发展。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所有学校严格实行“教师坐班制”,并实行刚性的监督管理,各种安全培训,让许多教师感到身心疲劳、极度压抑,创造激情受到了极大的挤压,同时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践踏。

2.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不科学。

农村中小学可以用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来衡量教师工作。但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各地均实行的是就近免试入学生,教好教差,学好学差对教师来说差别不大,上级部门又多次明确不得对学生进行排名,并严格限制考试的次数。这样一来,学生的成绩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健康人格的培养等更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进行评估了。长期工作在没有评价标准的工作环境中,天长日久,任何一个有激情的教师都难免会丧失进取心,生出懈怠心。

3.农村教师的人际关系失调。

现阶段教师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一是同事之间人际关系失调。农村中小学平行班级数少,一个教师包一个班的现象也不少见。在这样的环境下,铃响进班,下课批作业,放学回家,同事之间沟通少,易误解,不和諧的人际关系使得一些教师产生孤独感。

三、家庭原因

很多农村教师,不仅在思想上是家庭的支柱,在经济方面也是家庭的主要来源。家,已经不是一个温馨的港湾了,学校工作的烦恼不能够在家里得到缓解,相反的是,像大山一样繁重的家庭压力,累得老师上课是精疲力尽,苦不堪言。年轻教师结婚难、住房难,中年教师孝敬父母难、子女教育难,老年教师精神生活难。这些因素也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四、教师自身原因

1.新老教师的来源及工作表现不一。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他们对教育充满憧憬,认为教师必须有一个完美的形象,对自身要求极高,甚至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出成绩,出成果。然而,一旦出现差错,或是碰了钉子,这些教师内心冲突往往表现得极为强烈而持久。对于大部分老教师来说,他们在工作上不是带头示范,更多的是倚老卖老。

2.工作环境单一。

农村好多学校流动机制不畅,在编教师没有大的失误不会退出。不在编的师范毕业年轻教师又进不来,一些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呆在同一所学校,教同一年级,面对相同的环境,相差不大的教材,只起到了留声机的作用。

3.教师评价体系不够科学。

现在好多学校仍是管理量化的考评体系,教师的管理被量化成等级,教学行为被变为分数,教学绩效被当成左右晋级待遇的杠杆。这样一些死教书,教死书,搞题海战术,拼时间的平庸教师反而高分在上,那些从事教学科研实践的教师,却在方法创新、改革尝试阶段就败下阵来,失去继续创新、教研的热情。这种不以教师能力水平、教研水平为标准, 而以学生成绩好坏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使得教师个个都在学生成绩上苦钻研而不在学生能力成长上下功夫。

总之,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十分普遍,直接影响着农村孩子的成长和农村教育的发展,急需研究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或机制。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调查报告职业倦怠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2016年中国台湾直销事业调查报告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