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计算练习提高运算能力
2018-03-16黎美薇
黎美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44-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提出十大核心概念,其中就有“运算能力”。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练习课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呢?现结合我的个人经验谈谈我对计算练习课教学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粗浅认识。
一、在计算练习课中注重运算方法的梳理
在本节练习课之前,学生已经经过两节新授课的学习,学会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笔算的简便写法,大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掌握较好,也能较准确地进行计算,但由于两步计算比一步计算复杂,所以计算速度欠佳。因此,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注重算法的梳理,关注口算和笔算的有机结合,渗透凑整的思想,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具体是这样设计并实施的:
计算下面各题:(1)22+34+18= (2)62+30-45=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同桌交流,并汇报算法。
(1)22+34+18=74 可能出现的竖式写法有:
第一种: 22 第二种:22
■ 34
■ ■
教师肯定了两种方法都是正确之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第二种简便写法,先观察三个加数个位的特点,能凑整的先相加比较简便。
(2)62+30-45=47 有部分学生只有第二步用了竖式计算:
92
■
在学生汇报这一方法后,教师提问:“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题目,为什么只有一个竖式呢?”
用此方法的学生原因基本一致:“62+30比较容易口算,所以不写竖式。”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是的,像这样比较容易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
(3)47-(26+15)=6 学生展示竖式写法:
26 47
■ ■
以上这一教学活动,通过三道计算的练习、对比与交流,让学生更有条理地明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基本算法,以及计算中“能凑整可以先凑整”、“能口算可以直接口算”的优化方案。
二、在计算练习课中关注学生的易错点及不良习惯
计算练习课作为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新授课的课堂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情况主要为以下两种:1.只算了第一步,漏算第二步;2.在计算退位减法时没有退位。除此之外还有个别学生出现漏写横式得数、写竖式时写错数、看错运算符号等习惯上的错误。因此,针对以上错因,我设计并实施了两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下面的计算对吗?请在对的旁边打“√”,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87-31-24=56 (2)65-16+39=90
87 65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错因,并全班汇报。
在汇报第(1)小题的错因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注意:在两步计算时,算完第一步后,不要漏了算第二步。
在汇报第(2)小题的错因后,教师又及时追问:“那么在计算减法的时候,当个位不够减时,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回忆并巩固“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这一知识点。
这一活动,通过“改错”的形式将学生在计算中常见的两种错误情形呈现,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從而避免再犯同类型错误。
活动二、课件出示个别学生出错的实例:
小组活动:仔细观察并交流这三道计算分别错在哪里,并针对这些错因,说说你认为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三、在计算练习课中发展学生优化运算过程的意识和能力
立足小学数学的实际,运算能力的结构包含了基本口算、算理理解、算法掌握和运算策略四个方面。
归根结底,教师在低年级的计算练习课中,应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方法、查缺补漏,在巩固计算基础技能的同时,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从而落实“有效提高学生运算能力”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