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预习单,促进自主预习习惯的养成
2018-03-16王锦标
王锦标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一开始就“抢跑”领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习变为主动,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方法指导 激发兴趣 自主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28-02
在课题《城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思想的指导下,对我校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进行全面的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一、目前课前预习的现状
1.预习目的不明确
虽然大部分的老师把预习当成作业布置,但是她们只是说“你们预习多少页的例题”,并完成相应的“做一做”,至于怎么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
2.预习质量差,随意性大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预习形式单一
大部分教师布置学生预习的内容,千篇一律。缺少层次性、趣味性、挑战性,学生只是应付了事,流于形式,是一种笼统、阅览式的预习。
二、利用预习单,设置分层预习内容
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要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这对教师要求比较高,除了要分析自己学生的学情,还要结合教材特点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价值,又有吸引力,并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预习兴趣的预习内容。我是这样做的:
设计有层次性预习的内容,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预习单,都能找到自己应该思考、解决的问题。学困生只要通过仔细阅读知道下一课我们学习什么,大概是怎样的就可以了;大多数中等生就应该在这个层次上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优等生应在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思考还可以怎么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如:《长方形周长》的预习内容安排:1.说说长方形的特点和周长的含义。2.至少掌握一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长方形的周长有几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最简便?学困生只要求完成1题就行,中等生完成2题就可以了,而第3题更高一个层次,主要是为学优生准备的。这样分层次的预习单的设计,能很好的兼顾好中差的学生,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预习时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再让预习简单而乏味。
三、注重预习成果的检查与评价,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
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检查、评价和反馈方式,才能有效推进预习习惯的养成。检查的方式有检查学生的预习单、课前提问、课内提问、出几个题让学生回答等。无论采用何种检查方式,检查后都要对本次预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以推动下次预习。这样不仅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便于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活动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教学《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一课时,引入新课后我就向学生提问:“你们都预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问题自己已经解决了?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接下来我就让他们在同桌交流互助学习,一起讨论存在的疑问。然后再让同桌派代表上台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疑问”的数量与质量、讲解的层次性与逻辑性,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适时补充重难点知识,解决学生在本课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作出评价。
四、家校合力,助推预习习惯的养成
预习往往是在家完成的,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家长在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预习环境,积极参与到预习活动中来,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长会、QQ群、微信群以及和校园等平台,发布家长指导学生预习的一些方法与策略,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养成。
1.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尽量让自己解决
要求家长再忙也要尽量抽时间检查孩子的预习完成的情况,当孩子遇到疑难问题被难住了时,家长要注意不要孩子一问就什么都给代劳,有些题是孩子经过思考、费点力就能解决的,这时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思考的乐趣,遇到问题乐于去思考、探究。而长期遇到问题让家长代劳的孩子,久而久之,形成依赖心理,养成依赖习惯,学习上就很难养成自己去克服困难、解决难点的习惯了。
2.提前了解学习内容,有目的地进行预习指导
预习的目的之一是让孩子知道明天的课要学会什么。如果孩子对将要学习的新课目标明确,上课听讲的时候他才更有主动性和针对性,一节课下来,他才会明确知道自己学会了没有。以此来增强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五、坚持预习,杜绝急功近利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教师不能因为学生不习惯预习而用自己的讲授法代替学生的预习活动,要坚持学生自己能学懂的知识一定要学生自己学。开始阶段,老师要多指导,在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后,逐渐减少指导,使学生由被动预习过渡到主動自主预习。指导中教师更不能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希望学生能短时间内掌握预习的方法,其结果必然是“欲速而不达”,而且会严重挫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以致功败垂成,前功尽弃,成功往往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总之,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渗透习惯养成教育,循循善诱、坚持不懈培养,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只有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