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的语感训练研究
2018-03-16刘纯兰
刘纯兰
【摘要】语文的知识积累,生活的经历和思维的成就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语感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一年级是儿童语文学习的开始,也是语文语感训练的初级阶段。要特别注重教学与认知相结合的引导,用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相联系,严格进行理解句子意思的训练,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精神。”
【关键词】一年级语文 语感训练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49-02
一、要严格把握句子意思的训练
理解句子是理解句子组合甚至段落和文章的基础;理解簡单的句子是理解复杂句子的基础。一年级要对简单的句子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理解句子的基本含义,其次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基本的方法是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引导学生对句子的感性认识,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开头部分讲的是“谁”或“什么”,接下去的部分讲的是“是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表达这两部分之间有关系的只有三个基本句式,即“谁(什么)、是谁(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谁(什么)做什么”,根据这三个句式引导学生去理解句子的意思。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教学,首先要理解句子的主要含义;二是基于此理解修饰语的意思,体验句子的丰富内涵。如:第一册《秋天到了》中的“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要首先明白这句话说的是树叶落下来了,然后抓住“一片片”,这个词理解是很多树叶掉下来,从而知道是秋天降临了。
二、教师要初步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
一年级的文章虽然肤浅,一年级的学生虽说是刚接触书面语言,但也应该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有:和其它词意思区别细微的词;看似平淡、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现力丰富的词;要联系上下文揣摩才能理解的词句。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比较法
比较法则是将文中的词语和其它词进行比较,了解词语在课文中丰富的表现力,运用比较法,首先要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和句子的意义;再换词比较,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过程如下:①这句话写什么?(乌云)乌云怎么样?(乌云压下来)“压下来”是什么意思?(降下来)怎样的乌云?怎样压下来?(满天、黑沉沉)“满天”、“黑沉沉”表现乌云什么特点?(云多、云层厚)这么多的乌云遮住天空,越降越低,好像要靠近地面,课文用了哪个词?(压)②引导学生用“降”,“落”同“压”比较,体会句中“压”的用词的准确和丰富的表现力。(物体小,一般用“降”;落到地面,用“落”、“掉”;“压”字有一种令人越逼越近的感觉,而“降”、“掉”则不能使人产生这种感觉)③就这句话想象乌云满天、越压越低的情景。
2.联系上下文体会语感
比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表达的不是询问,而要表达的是小白免对小燕子的话半信半疑,结合上下文就会领会其中的意义。教学过程如下:①联系上文引出句子;小燕子说要下雨了,小白免相信吗?从哪句话看出来?要是小白免相信燕子的话,它会怎么想?(要下雨了!)②联系下文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从课文什么地方还可以看出小白免不完全相信小燕子的话?(小白免不是直接跑回家,而是又去问小鱼为什么跑出来。)从而领会到这句话表现了小白免将信将疑的心理。
3.用想象力去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去把握与词汇有关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词句。如《蒲公英的种子》中的“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中的“哪儿”一词的教学,先启发学生想象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什么地方?(山冈、平原、小溪边、房前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这么多的地方,不管是山冈、平原、小溪边等,都可以用“哪儿”表示,“哪儿”可以指任何一个地方。最后要求用“哪儿”说一句话,在实践中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词语。
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语感
语感的形成主要依靠的是理解,靠实践中的积累。 首先要注重阅读文本,精读诵读,因此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语言练习。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就难以形成一定的语言感。因此,要强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其一,不读破词是初步理解句子的标志之一。因此,在指导阅读时,除了阅读准发音外,还应把不读破词作为阅读的基本要求。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最后要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听读、跟读、仿读。还要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的世纪。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应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有能力接受新时代的严峻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海青.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语感训练[J].《中国论文网》20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