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课堂”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8-03-16唐姗蒋买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职教师大数据互联网

唐姗 蒋买勇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环境,教育事业必将产生颠覆式的变革。本文从专业技术更新、信息化技术渗透、大数据分析需求等方面客观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从传统课堂教学迈入信息化教学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通过革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拓展固有知识和技能、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提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等有效对策,可为同类课程建设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高职教师;大数据;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7;TP39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9-0061-02

在“互联网+”背景下,其身后所潜藏的大数据和生产生活方式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也直接影响人类的知识构架。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环境,教育事业必将产生颠覆式的变革: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融合,不光能够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下空间与时间的束缚,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充分保障;利用大数据环境,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教学资源支持,同时还能够通过对各类网络数据资源的统计分析,对课程成绩和教学成效进行合理评估。

一、“互联网+课堂”教育背景

(一)“互联网+”背景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究其实质,也就是互联网与各领域学科的深度融合,主要依托于当下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全面推进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课堂”教育

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一场信息化的变革正悄然发生。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王强表示,“互联网+教育会生成的结果无疑是智慧教育。为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国家出台了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等政策,每年均设置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网络课程项目和信息化教学竞赛。

二、“互联网+课堂”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课堂”教育模式虽然为当下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对教学成效的提升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该教育模式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是高职院校教师需要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变革带来的挑战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往往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且教师被无限拔高到“天地君亲师”的神坛位置,导致了教师难以切实放下身段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而学生受教师权威的影响也难以主动与教师沟通,属纯粹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互联网+课堂”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受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的影响,往往会面临较大的挑战。

(二)专业规程和技术更新带来的挑战

规程规范和专业技术的不断更新、法律和制度的与时俱进也在导致教材、软件的更新和完善。对此,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构架,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地应对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效果,甚至带来笑话。

(三)信息化技术渗透带来的挑战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及教学手段不断涌现,课堂教学本身就要求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能够利用互联网开展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相配套的教学资源也有待教师去开发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的数量之多、任务之重且教学内容之统一均要求教师以团队形式开发建设并不断更新完善教学资源。

(四)大数据分析需求带来的挑战

哈佛大学某教授曾言论:大数据是一场革命,能够以量化的方式推动各个行业的不断发展,无论哪个领域都不能避免。在专业调研、课程教学、教学资源开发等多个环节均离不开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课程教学评价时,对学生自学用时、答题效果、讨论情况的分析处理,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统计和分析处理能力;同时,某课堂观察应用软件开发商的研究显示,在45分钟的课程内每个学生大约会产生5~6GB的数据量,而可以归纳并进行整合分析的数据约占所有数据的1%,若要对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了解,必须对该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分析处理。

三、高职院校教师应对“互联网+课堂”挑战的应对措施

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其在课堂教学中给高职院校教師所带来的挑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大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与执业素养。

(一)革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

为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以此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课堂教育活动。

(二)拓展固有知识体系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这对教师的权威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所以教师应该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

(三)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准确定位和收集信息,教师在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时,为准确收集资料,需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与教研需求找出需要检索的关键词汇,筛选出有利信息,将处理信息的范围加以精细化处理。

2.掌握信息应用技术,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推动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到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除需要掌握Office软件操作技能外,还需要掌握Flash、Java、SPSS等应用程序以及iMindMap、VideoScribeDesktop、Camtasia stutio等网络课程制作程序的应用。

3.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积极利用世界大学城等平台,统筹推进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实现教师和学生拥有网络学习空间。

(四)提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互联网+课堂”背景下,常规的数据处理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整合分析大数据的实际需求,教师应该切实提高自身的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对各类数据处理技术的认知,如遗传算法、回归分析法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对Matlab、Mathematics等数据处理软件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数据处理能力。

四、结论

通过对“互联网+课堂”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从传统课堂教学迈入信息化教学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革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拓展固有知识和技能、提高数据整合处理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成效,全面落实提升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鑫.“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7,(01):92-94.

[2]庞德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发展面临的危机及对策[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43-46,53.

[3]顾沈静.“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大学(研究版),2016,(11):32-37,18.

猜你喜欢

高职教师大数据互联网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