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生命教育开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8-03-16孙继刚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命教育留守儿童

孙继刚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初中教学中缺失生命教育,农村教师生命教育意识缺失,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判断是非能力较弱、生命精神缺失等现状,探索农村初中顺利开展生命教育的对策,通过更新农村教师的生命意识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方式、家校合作教育等方式,共同做好农村初中学生的生命教育。

【关键词】留守儿童 农村初中 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030-02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二元结构引发的矛盾加剧,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务工,催生了“留守儿童”这一新概念。由于父母缺位、情感教育缺失,边,留守儿童存在着诸多教育上的问题,生命教育就是其中之一。缺乏必要的生命安全教育又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着生命情感淡漠、生命意义迷茫、功利性思维、人生观扭曲等问题。因此,如何在农村初中开展生命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困境:农村初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生命教育是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涉及到人的生活、情感与人生的教育。1974年,澳大利亚的一名牧师有感于青少年吸毒死亡事件提出了“生命教育”这一概念,自此拉开了各国开展“生命教育”的序幕。在我国,最早关注生命教育的学者是叶澜教授,她在1997年提出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1]。进入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生命教育,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各样的生命教育——生命安全教育、挫折教育、逆境教育等。然而,农村的中小学在开展生命教育这一块困境突出,缺失严重。

1.农村教师生命教育意识缺失。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引导者,理应成为农村初中生命教育的主力军。然而,当前农村教师在教学态度上普遍缺乏生命意识,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突出,缺乏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尊重;在教学内容上缺失生命意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缺少对学生生命的尊重与完善。突出表现为:部分农村教师忙于课外兼职,课堂教学应付了事;部分年轻教师将年农村教学视为跳板,并不安心教学工作;部分教师存在着严重的教学倦怠,对教学失去激情等。这一系列应付教学的现象背后,是教师自身缺失生命意识,背离生命精神、消极对待生命态度。这样的教学,如何能与学生进行“生命的对话”?同时,在不少农村学校,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依然存在,既危害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也伤害了学生的生命尊严。例如,2013年3月,江西九江市都昌县某一中心学校教师体罚学生导致学生心脏病发死亡,这一事件充分暴露出部分农村教师缺乏对学生生命的足够尊重,随意采用体罚、变相体罚的方式践踏学生的人格尊严。

2.农村学生生命意识缺失。

农村学生对自身生命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判断是非能力较弱;生命精神缺失,骄纵任性、情感淡漠、自卑敏感等,而家长、学校在生命教育上的缺位也让学生对生命的探索游走在危险的边缘。例如,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紧急通报了三起中小学生溺亡事故,发生在同一天的三起溺水身亡事件均發生在农村,充分暴露了当前农村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加之农村的留守儿童多半都是隔代抚养,老年人对孙辈的溺爱以及父母缺位用金钱来弥补的状况让不少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骄纵任性、自私自利。同时,由于父母的缺位,农村初中生在青春叛逆期时特别容易表现出叛逆与迷茫,不少学生自卑、敏感多疑但同时自尊心又较强,行为上常常表现出退缩与冷漠、自我膨胀与胆怯交替的现象。同时,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关爱,使得他们对父母的亲情较为淡漠。父母为了生活、挣钱将他们留在农村又容易让他们形成“金钱至上”的功利观念。

二、变革:农村初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对策建议

农村初中生命教育的缺位直接影响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落实,因此,探索农村初中顺利开展生命教育的对策,加强对农村初中学生的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更新农村教师的生命意识观念。

提高农村教师的生命意识观念,让农村教师认识到在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首先,地方在政府要重视农村教师待遇提升的问题,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义务教育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倾斜的政策,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保障农村教师生活无忧,才能让教师能安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通过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通过丰富农村教师的生命精神世界让教师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有个正确的认识,了解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目标,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法治观念培养,让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在教学中能充分贯彻生命意识教育[2]。

2.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

针对当前农村初中生生命意识淡薄的现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协同学校、教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方式以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

一方面,学校可以充分结合杜威的“生命既教育”的理念,在农村中学开展“生命体验周”的活动,以语文、政治和生物课教学为主导,完成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然、正确认识生命。例如,以生物课教学为主线在学校开展生命体验周活动,从呱呱坠地的生命到蹒跚学步的幼儿;从幼儿园到敬老院再到墓地,通过组织一次又一次的参观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的自然属性,了解生命的真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再通过政治课程教育,组织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哲学,理解“量变引发质变”、“过犹不及”、“乐极生悲”等生命的规则,激发学生充分认识人的社会属性,探求自身的角色定位,了解人这一社会动物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再通过语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体会名家名著中的生命真谛,让学生从书籍中汲取力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我,理解人与人的关系[3]。

另一方面,做好家校合作教育,双管齐下共同做好农村初中学生的生命教育。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组成单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在帮助青少年顺利完成社会化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与学校在促进青少年成长与发展方面的目标一致性,使两者有了形成合力的前提。现代社会,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是建立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的基础上的。无论父母还是学校,都必须清楚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可能取代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不能完全代替家庭驾驭,两种教育相辅相成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家校合作沟通的内容上,要扭转当前只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现状,丰富家校合作的指导内容。学校要引导家长既要关注青少年在学校的学习、思想情况,也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方面,学校作为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要帮助家长认识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从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循序渐进,避免揠苗助长[4]。

三、结语

生命教育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初中生命教育普遍缺失的状况,更新农村教师的生命意识观念,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对生命的尊重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是农村教学中十分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23

[2]马笑雪.农村中小学生命意识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4

[3]李鉴文.农村中学高中生生命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东云浮市罗定县为例[D].广州大学,2015.6

[4]高艳红.教育治理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家校合作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9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生命教育留守儿童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