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试点区高中生对新高校考试招生制度中选考科目的认知度调查
2018-03-16李太华万能丁晨晨毛予廷卢晓凤
李太华 万能 丁晨晨 毛予廷 卢晓凤
摘 要:新高校考试招生制度于2014年启动试点,并按照规划于2017年陆续推进,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取消文理分科,学生可自主选择3门选考科目。提前获悉学生的选科意向及特点,对新高考制度在全国顺利实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以非试点区重庆市5所高中的1000名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7.04%的学生对高考制度改革不了解;学生在确定选考科目时会综合兴趣与擅长两个因素进行理性选科,且更倾向于选择趣味性高、难度小的科目;选考科目组合的多元化特点明显,体现了新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初衷;成绩优异的学生群体倾向于以“学科中心”为原则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组合,而成绩普通的学生群体则以“总分中心”为原则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组合,体现了一定的投机性;选择理化生的学生人数总体减少,选择政史地的学生人数总体增多。
关键词:新高校考试招生制度;高中生;选考科目;认知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2-0006-5
1 研究概述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随后选取上海、浙江两地试点,这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高考制度改革将全面启动。《实施意见》提出了我国考试招生制度的总体目标:“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陆续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1]。其中,关于《实施意见》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取消文理分科,学生自主选择3门选考科目,学生的高考成绩由语、数、外为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成;高校提前两年公布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以及其他选拔條件要求,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例如,正在试点的上海新高考方案是6选3,选考科目组合共20种;浙江是7选3,增加了技术学科,选考科目组合共35种。
新高校考试招生制度(以下简称“新高考制度”)在上海、浙江地区已开始试点,目前重庆市等其他地区仍沿用传统文理分科的高考模式。提前获悉非试点地区高中学生对新高考制度的认知度,对即将于2017年陆续推行的新高考制度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在文理不分科的背景下,学生基于新的选考科目规则,将对3门选考科目作出何种选择,这对各地区实施新高考制度后的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洞悉学生选科背后的影响因素,对实施改革后的学校教学及高校提前确定专业选考科目也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为此,本研究实施了相关调查。
2 问卷设计及样本选取
2.1 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确定了4个调查维度:学生对新高考制度的了解程度;学生对选考科目的兴趣度、擅长度,选考科目的趣味性、难易度;学生3门选考科目确定结果;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对学生科目确定的影响。
2.2 样本的选取
本研究选取重庆市3所重点中学、2所普通中学,其中包括6个高二理科重点班,2个高二理科普通班,3个高二文科班,5个高一班级,共1 000名高中生。参照重庆市近几年文理科报考人数比例2:3发放调查问卷,其中文科生319份、理科生570份、未分文理科生111份。共回收学生有效问卷901份,有效回收率为90.1%。
3 选考科目选择意向调查结果
3.1 高中生对新高考制度的了解程度
问卷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了解高考制度改革的学生占42.96%,不了解高考制度改革的学生达57.04%,即大部分学生对高考制度改革并不了解。
3.2 选考科目的选择意向统计结果
问卷向学生阐明,本次新高考改革 “不分文理,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再加3门选考科目”,学生理论上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任选3门作为选考科目。
问卷中设置了关于学生选科意向的问题“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课中,选择3门课程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选择化学的学生人数最多,占61.71%;选择地理的学生人数最少,占35.29%。如图1所示,6门科目中按选考人数由多到少依次排序为:化学、生物、物理、历史、政治、地理。确定化学作为选考科目的人数最多,这与刘宝剑的相关调查结果一致[1]。
问卷设置问题“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课程,按感兴趣程度由高到低排序”,28.9%的学生最感兴趣的科目是物理,其次是历史,7.8%的学生对政治最感兴趣,所占比例最小。如图2所示,6门科目中,对各科目最感兴趣的学生人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地理、政治。
问卷设置问题“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课程,按擅长程度由高到低排序”,选择物理为最擅长科目的学生人数最多,为28.1%;选择生物的学生人数最少,为8.9%。如图3所示,6门科目中,学生选择的最擅长科目按人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地理、生物。
问卷设置问题“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课程,按学科难度由高到低排序”,认为物理学科难度最大的学生人数最多,占42.2%,显著高于其他学科;选择历史的学生人数最少,占4.6%。如图4所示,在这6门科目中,被视为科目难度最大所占人数比例由多到少依次为: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政治、历史。
问卷设置问题“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课程,按学科趣味性由高到低排序”,认为物理趣味性最高的学生人数最多,占25.2%,其次是历史,占24.4%,政治学科最少,为7.7%。如图5所示,6门学科中,被视为科目趣味性最高的科目所占人数比例由多到少依次为:物理、历史、生物、地理、化学、政治。
3.3 分析与讨论
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最感兴趣、最擅长以及学科趣味性最高的学科中,学生选择最多的都是物理,然而选择物理作为选考科目的学生人数却排在同为理科的化学和生物之后。究其原因,不难发现,6门选考科目中,有高达42.2%的学生认为物理学科的难度最大,远高于化学(15.7%)和生物(12%),因此物理的学习成本最高,致使部分学生未将物理作为选考科目。
反观化学与生物,如前所述的数据易知,在学生感兴趣程度最高的学科、难度最大的学科、趣味性最高的学科排序中,差异不显著。但在学生最擅长的学科中,选择化学的学生达21.8%,而选择生物的学生只有8.9%。这或许是在确定选考科目时,更多学生选择化学的原因。
歷史的排序同样有趣。在历史、地理、政治的比较中,选择历史为最感兴趣(25.9%)、最擅长(17.8%)、最有趣味性(24.4%)的学生都是最多的,而将其视为难度最大学科的学生只有4.6%,为最少。因此,不难解释,在历史、地理、政治中确定历史作为选考科目的学生最多。
在政治和地理的比较中,13%的学生最擅长的学科是政治,地理只有10.4%;14.2%的学生认为地理是最难的学科,政治则只有11.3%。因此,学科的擅长程度和学科难度是导致选择政治的人数多于地理的原因。
4 影响学生科目选择的主要因素
4.1 影响科目选择的学生两维度:兴趣、擅长原因调查
为了探究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度、擅长度两个因素如何影响学生对选考科目的确定,问卷采用了投射法和排序题类型,设置了问题“请根据您自己的实际情况,将6门科目按兴趣程度由高到低排序;按擅长程度由高到低顺序排序”。
针对调查的原始结果,首先,根据学生选项排序结果由高到低赋分为6、5、4、3、2、1;其次,计算各因素对学生确定3门选考科目的贡献值(算法如表1所示);再次,将兴趣度、擅长度的贡献值进行比较,较大者赋分为1,较小者赋分为0,相同者均赋分为1。
如图6所示,76.36%的学生根据自己对科目的兴趣度确定选考科目,79.69%的学生根据自己对科目的擅长度确定选考科目。由此可知,在确定选考科目时,相对兴趣而言,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但差异不显著。
4.2 影响科目选择的学科两维度:难度、趣味性原因调查
为了探究学科难度、学科趣味性两因素如何影响学生对选考科目的确定,设置了问题“请根据您自己的实际情况,将6门科目按学科的难度由高到低排序;按学科趣味程度由高到低顺序排序”。
如图7所示,74.92%的学生根据学科本身的趣味性确定选考科目,59.82%的学生则根据学科难易度确定选考科目。由此可知,在确定选考科目时,就学科难易度、学科趣味性两因素而言,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学科趣味性较高的学科,且差异显著。
学生确定选考科目的贡献率
4.3 高校提前公布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对学生确定选考科目的影响
在问卷最后设计了问题“以复旦大学2017年高考招生选考科目要求为参考,针对报考专业及专业选考科目要求选择3门选考科目”[2],将3门选考科目的初选结果(在高校对专业选考科目不作要求的情况下选择)和模拟选结果(在高校对专业选考科目作要求的情况下选择)进行对比,分析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对学生确定选考科目的影响。
如图8所示,37%的学生初选和模拟选的3门科目不一致,说明高校提前公布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对部分学生选考科目的确定有影响。
4.4 分析与讨论
反映学生确定选考科目理想因素(学生对科目的兴趣度)、现实因素(学生对科目的擅长度)的统计结果显示,76.36%的学生基于理想确定其选考科目,略低于基于现实选科人数(79.69%),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学生在确定选考科目时,将理想与现实因素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综合两者考虑进行理性选科。例如,化学在兴趣度和擅长度排名中均位列第二,但最终将其确定为选考科目的学生人数排名第一。
反映学生确定选考科目学科属性因素(难易度、趣味性)的统计数据显示,74.92%的学生基于学科趣味性确定其选考科目,显著高于基于学科难易度的选科人数 (59.82%)。由此可知,学生在确定选考科目时,更倾向于选择趣味性高且难度小的科目。例如,物理在兴趣度、擅长度、学科趣味性排名均为第一,但由于其学科难度排名第一,最终将其确定为选考科目的人数排名第三。
5 选考组合中文理比例的调查结果
5.1 文理科学生的选科组合比例统计
本研究分别统计了文理科学生拟选择3门选考科目的不同组合。如表2所示,在理科生中只有47.37%的学生选择“3理”组合(理化生),52.63%的学生选科时至少选择了一门文科作为选考科目(称“非3理”组合),其中历史为首选。
从表3中可以看出,61.36%的文科生倾向于选择“3文”组合(政史地),38.64%的学生会选择一门或两门理科科目,其中生物为首选。
5.2 理科生中不同层次学生的选科组合差异
实验班学生和普通班学生的基础不同,为了了解不同基础的学生选科时的差异性,本调查分别统计了高二理科实验班和高二理科普通班的选科情况。
从图9可以看出,在重点班,56.07%的学生选择“3理”科目作为选考科目,43.93%的学生选择“非3理”作为选考科目。
在普通班,只有33.82%的学生选择“3理”作为选考科目,66.18%的学生选择了“非3理”作为选考科目。
普通班选科组合中各组合人数比例
5.3 分析与讨论
文理科学生的选科组合比例统计中,理科学生选择文科科目作为选考科目时,更倾向于选择历史,与前面的统计结果相符——历史是文科科目中学生认为最感兴趣、最擅长、难度最小、最有趣味性的学科。
文科学生选择理科科目作为选考科目时更倾向于选择生物。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如图4所示,在理化生中,学生认为生物是难度最小的学科。
从总体上看,具有理科倾向的学生多于文科倾向的学生。结合表1和表2进行分析,理科生中有52.63%的学生会选择文科科目,而文科生中只有38.64%的学生选择一到两门理科科目,说明改革后选择理化生的学生总体人数减少,选择政史地的学生总体人数增多。
對理科生不同层次学生的选科组合差异对比中,理科重点班的学生相对而言理科成绩较好,学习时更加自信,各科发展更为均衡,选择“理化生”更能够突出自身的学习优势;而普通班的学生相对于重点班的学生而言理科成绩相对较弱,加上“理化生”3科本身难度较大,部分学生会出现“3理”科目发展不均衡。因此,普通班的部分学生为扬长避短而放弃“3理”中的一科或两科。这与刘宝剑一文所发现的学生选科规律基本一致,即成绩越好的学生越是偏好包含物理科目的组合。
6 结论及启示
6.1 加强对新高考制度的宣传和解读
调查结果显示,不了解高考制度改革的学生达57.04%。因此,对即将于2017年陆续推进的新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各级教育部门或学校亟待加强针对学生的宣传和解读。
6.2 学生确定选考科目组合的特点及其启示
综合调查数据可知,学生在确定选考科目组合时,会综合考虑自己的理想因素和现实因素,基于自己对学科的兴趣与擅长理性确定选考科目;同时表现了趋利避害的倾向,选择趣味性强的学科,而回避难度大的学科。
调查还发现,除传统的“3理”组合、“3文”组合,超过50%的理科学生选择“非3理”组合,近40%的文科学生选择了“非3文”组合,选考科目组合的多元化特点明显,体现了新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初衷。
深入调查发现,在理科重点班,56.07%的学生选择“3理”科目作为选考科目,而在普通班,只有33.82%。表明成绩优异的学生群体倾向于以“学科中心”为原则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组合,而成绩普通的学生群体则以“总分中心”为原则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组合,体现了一定的投机性。
由此可知,如何既兼顾学生选考科目组合的多元化,体现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需求,又回避选考科目组合中的投机性,将是新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后各级教育部门或学校在选考科目指导与教育中深思的问题。
6.3 合理规划师资配比
调查结果显示,47.37%的理科生选择“3理”组合,61.36%的文科生选择“3文”组合。因此,由于选科组合自由度的提高,组合趋于多样化,致使选择物理、化学和生物“3理”的学生,与文理分科时相比有下降趋势。这可能会造成理科教师的选科率降低,而文科教师的选课率提升。相关部门应提前制订师资配比方案,以应对新高考制度带来的师资需求变化。
6.4 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范围确定与录取模式改变
调查发现,学生确定选考科目时,在参考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对专业选考科目不作要求两种背景下,37%的学生选考科目组合不一致。说明,高校出台的专业选考科目范围对学生选考科目组合的确定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就专业选考科目范围做出科学的设置。
参考文献:
[1]刘宝剑. 关于高中生选择高考科目的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 2014 级学生为例[J].教育研究,2015,36(10):142-148.
[2]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2017年上海本科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范围公布[Z].2015.2.
(栏目编辑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