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学解题的认知结构障碍及教学策略

2018-03-16刘娜娜卢曼吕华平

物理教学探讨 2018年2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解题教学策略

刘娜娜 卢曼 吕华平

摘 要:力学是物理学习的根底,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力学学习中的普遍感受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处理问题时感到困难。认知结构的缺陷是物理习题解决困难的原因之一。本文从认知结构角度出发分析解题时遇到的一些障碍和困难,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解题;认知结构;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2-0023-5

力学的解题方法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过程,在物理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许多学生在处理力学这部分知识时,存在着“读书时点点头,作业时摇摇头,考试时昏了头”的现象。认知结构的不完善是物理力学习题解决困难的最主要原因。认知结构,简单来说就是知识结构在人脑中的反映,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日后学习的催化剂。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的布鲁纳和奥苏泊尔(http://baike.baidu.com/view/1576389.htm)都强调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认知结构是在学习过程中,使含有的新材料或新经验融合为一体的内部的知识组织机构[2]。物理学科的认知结构包括三个部分:物理知识、物理内容的组织程度、物理的表征。我们将分析认知结构对物理解题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去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 创设认知冲突,突破思维障碍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强调: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3]。高中物理中关于力学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牛顿定律、动量守恒以及机械能守恒等,力学问题考查的本质也是对力学概念和规律的掌握程度,陈述性知识(概念和公式)的掌握有助于学生的解题。然而,学生在学习之前头脑中已储存了一些感性的生活知识,对知识的掌握存在思维障碍,使之对力学的概念、规律理解得不透彻,造成解题的失败。

例1 如图1所示,有一辆表面光滑、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停止时,若不考虑一切阻力,则两小球( )

A. 一定相碰

B. 一定不相碰

C. 不一定相碰

D. 无法确定

学生错误分析:这是FCI量表中的一道题,FCI量表是美国物理教育工作者David Hentense等于1992年设计的“力学概念调查”(Force Consept Inventory,FCI)[4],主要考查对力学概念的掌握,具备很高的信度和效度。调查发现,学生解答这个问题的错误率较高。这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小车停止时,由于在光滑接触面上,不考虑一切阻力,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速度相同,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同,所以两个小球肯定不会相碰。但是,大多数学生会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想当然地选择A选项。由此看出,学生并没有掌握惯性概念的本质。

“认知冲突”教学策略: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前,大脑并非一片空白,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将影响其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获得的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相互作用,如果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相矛盾,就会引发认知冲突,这时候就该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即顺应[5]。在教学中,创设合理的认知冲突,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运用“认知冲突”教学策略解决例1的問题过程中:首先,教师应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惯性的概念,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其次,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受力分析,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且不考虑一切阻力,以此让学生意识到两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暴露出原始观点;最后,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教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应用物理知识,不要想当然地解决问题。

2 运用变式练习,提升解题能力

变式练习,是指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针对概念进行正反举例,向学生呈现多种变化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规则去解决。知识类型主要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回答怎么办的知识,后者是造成学生解题能力差异的重要因素[6]。在力学教学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能够将物理概念和规律背出来,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说明学生的知识还处在陈述性阶段。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能够组织、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要想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一定是重复训练,而是变式练习。

例2 如图2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设两物块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当用水平力F作用于物块B上,且两物块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共同向右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1,求解弹簧的伸长量?

对整体:

F-μ(mA+mB)g=(mA+mB)a1

对物块A:

F1-μmAg=mAa1

解得x1=F/3k

变式1:如图3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当用同样大小的力F竖直向上提起物块B,使物块A、B共同加速上升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求解弹簧的伸长量?

对整体:

F-(mA+mB)g=(mA+mB)a2

对物块A:

F2-mAg=mAa2,联立得F2=F/3

解得x2=F/3k

变式2:如图4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当用同样大小的力F沿固定斜面向上拉两物块使它们共同加速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3,求解弹簧的伸长量?

对整体:

F-μ(mA+mB)gcosθ-(mA+mB)gsinθ=(mA+mB)a3

对物块A:

F3-μmAgcosθ-mAgsinθ=mAa3

联立得F3=F/3

解得x3=F/3k

学生错误分析:学生在解决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时,会优先考虑整体法的运用,但是求其伸长的长度,学生不会正确地选择分析对象以及运用隔离法。当学生接触到第一个问题并且通过老师的讲解能够正确地解答例2原题时,再让学生分析变式1、变式2的问题,学生可能仍然感到问题棘手,做不出来。

变式练习教学策略:建构主义指出对同一内容在不同的时间段要多次进行练习,并且每次的练习情境都要进行改组(变式),这是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7]。首先,教师要指引学生进行科学练习,如果没有练习,学生的知识会停留在陈述性知识,不会使知识程序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切忌使学生陷入题海,而是通过适当的变式练习,加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没有物理知识的积累,解题能力便不会得到提高。很多人感到物理问题难,是因为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涉及大量的程序性知识,而学生并没有彻底地掌握程序性知识。

比如,在运用变式练习策略解决例2问题的过程中,对于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学生初步接触时会感到比较困难,但是通过变式1和变式2的变式练习,学生就能巩固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知识,以后再解决类似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时,就能运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相关知识正确解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建构知识结构,整合知识碎片

正如波利亚所说的:“货源充足和组织良好的知识仓库是一个解题者的重要资本,良好的组织使得所提供的知识易于用上。”良好的组织能力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非常重要。力学中的概念、公式非常多,学生即使能够想到一些力学问题中的公式,但却不能有效地运用,这说明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零散的并且杂乱无章地放着,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块。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并没有归类储存,在解决新问题时,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大量的相关知识不能被调动和激发,从而不能为解题提供充要的条件。

例3 江苏省2016年高考第14题,如图5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A被固定在水平面上,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墙面,另一端跨过斜面顶端的小滑轮与物块B相连,物块B静止在斜面上,滑轮左侧的细线水平,右侧的细线与斜面平行,A、B的质量均为m,撤去固定斜面A的装置后,A、B均做直线运动。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求斜面A滑动的位移为x时,物块B的位移大小。

学生错误分析:很多学生遇到这类问题时一筹莫展,不知从何下手。对于相对运动以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他们大脑中也储存了此部分知識,但是并不知道将知识组织起来加以利用,因此知识的实用性不会得到提高,造成解题的失败。

结构化教学策略: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结构教学理论,他认为教学理论必须被大批地组织起来,以便使学习者能够很轻易地掌握这些知识[8]。对于解题困难的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碎片化的,并没有对知识进行分类整合,所以在解决问题时,组织起来特别困难。采用概念图或者思维导图,可以将头脑中的知识用直观的图表达出来,来促进学生对知识有意义地建构,清晰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学完力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画个概念图,将力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构建了知识网络,学生在头脑中的知识就不是零碎的。物理知识虽然要点较多,但学生认真研究,仔细揣摩,终究会形成自己清晰的网络结构,良好组织结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时间也会更长久。

比如,在运用结构化教学策略解决例3问题的过程中,根据题目的相关信息,学生应先建构该部分知识相关的概念图(如图6所示)。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当撤去固定斜面A的装置,物体B不仅斜向下运动,还要随着斜面A沿水平方向运动,既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又有竖直方向的速度,学生很容易会联想到平抛运动的知识,由平抛运动的知识刺激到如图6的概念图,学生沿着概念图的主线,很快就可以搜索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块,运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块就能正确地解决例3的问题。

4 创设学习情境,加强问题表征

根据瑞士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学生在11岁以后,处于形式运算的阶段,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并且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所以,中学老师在上课时认为学生能够进行抽象思维。

然而,事实上大多数学生还处于具体运算时期,只有在某一领域拔尖的学生才具有形式运算思维。对于这一点,很多人进行了研究。雷纳和斯达福研究发现,588个美国学生中,只有58人处于形式运算阶段,87人处于转变阶段,423人完全处于具体运算阶段,20人还在具体运算早期[9]。此后,沙耶对大量人群进行调查,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然而,大多数老师认为学生的认知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所以忽略了学生对于事物的感性认识,导致学生解题的时候对问题的表征出现障碍。物理问题的表征是指学生对问题中已有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再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赋予个人意义色彩的所理解的框架[10]。物理问题的表征分为表层表征(文字层面)和深度表征(物理原理),力学解题困难主要是物理原理的表征存在障碍。在解决力学问题时,常常会遇到较为抽象的概念、抽象过程和抽象的物理模型,对于高中生来讲确实是很大的挑战。

例4 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如图7所示为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恒定的速率v=1 m/s运行,一质量m=4 kg的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 m,g取10 m/s2。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学生错误分析: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因为学生很少亲身接触到此类模型,所以学生头脑中呈现出来的是很抽象的模型,并不能将其运动过程具体化,不能很好地将其过程表征出来,不能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所以解决问题会存在很大的困难。

情境化教学策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与“情境”相联系,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原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研究表明,现在大多数学生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模型,学生在大脑中并不能正确地表征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例如CAJ课件、虚拟教室、CCD、虚拟现实软件等技术),实现教学环境的弹性化延伸,创设多种教学环境,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

比如,在运用情境化教学策略解决例4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创设情境,将传送的运动过程放大化,这时候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传送带的运动过程,将其受力情况分析清楚,再结合分离法或者隔离法等解题技巧,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解决起来也相对容易。

5 结 语

学生认知结构的缺陷,是造成学生力学解题障碍的重要原因,要想解决解题的障碍,教师就不要把学生的认知结构当作“黑箱”来对待。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认识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性,采取多元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G·波利亚.怎样解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1-5.

[2]刘雅晨.学习行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调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Chi M T H, Feltovich P J, Glaser R. Categoriz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Physics Problems by Experts and Novices[J]. Cognitive Science, 1981,5(2):121-152.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 第2版[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92-93.

[6]杨心德.变式练习在程序性知识学习中的作用[J].教育评论,2004(2):74-77.

[7]陳景娟.例谈随机通达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14(2):55-58.

[8]杨丹.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2008(12):88-90.

[9]李周爱.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10]孙琴.认知方式对高二学生物理问题表征影响的实验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栏目编辑 刘 荣)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解题教学策略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