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淤地坝坝基渗水及泉水处理方法

2018-03-16高星艳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排法集水潜流

高星艳

(临县水利局)

1 淤地坝坝址地质类型与坝基渗水形式

1.1 坝址地质类型分布状况

临县地处黄河中游晋陕峪谷东岸,地貌类型为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壑纵横,坡陡沟深,地表被厚度不等的黄土所覆盖,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属多沙粗沙区,适宜打坝淤地。自1986年以来,全县已建成中型以上的淤地坝125座。这些坝的坝址地质类型,大体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岸坡均为马兰黄土层,沟道底部为砂卵沉积层;第二种,岸坡下部为离石黄土层(红黏土层),上伏马兰黄土层,沟道底部为砂卵沉积层;第三种,岸坡下部为岩层,岩层上伏离石黄土层(红黏土层),离石黄土层上伏马兰黄土层,沟道底部为岩层或砂卵沉积层。第一种坝址地质类型分布较少,第二种坝址地质类型稍多,第三种坝址地质类型分布较为普遍。

1.2 坝基渗水及表现形式

上述的三种坝址地质类型,前两种一般不存在坝基渗水问题,第三种约有30%的坝基岩层存在渗水溢出和泉水涌出。这些岩层渗水和泉水的出现,与地下水分布的多少有关,其表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果地下水量分布较少时,大面积砂岩层缝隙中出现渗水,形成坝基渗水;如果地下水量分布较多时,坝基底部出现固定点水流涌出,形成小泉水。

1.3 坝基渗水危害与处理方法探索

在淤地坝建设过程中,坝基两岸的岩层渗水如果处理不当,岸坡与坝体结合处先是出现清水渗出,逐渐水质变浑形成管涌,最后演化形成小型沟壑,从而危及大坝安全。坝基底部的小泉水,如果处理不当,泉水慢慢向坝体下游渗透,逐渐湿润坝体,当坝体土质形成饱和状态后,常会造成下游坝坡出现流体滑坡,从而破坏大坝结构的稳定。解决坝基渗水问题较为棘手,也没有现成的方法可供借鉴。在多年的打坝实践中,我们逐步摸索、研究与不断总结,逐渐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法—集水输排法。这种方法根据渗水处理实际,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单井输排法,主要用于坝基形成的泉水处理;二是截潜流输排法,主要用于坝基大面积岩层渗水的处理。

2 坝基渗水地质条件分析

临县坝基岩层渗水和泉水的地质是典型的“三层构造”,岸坡从下到上由变质砂岩层、离石黄土层(红黏土层)和马兰黄土层组成,沟道底部为变质砂岩层或砂卵沉积层。

变质砂岩层岩性为吕梁山群朱家坊组片麻岩,以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为主,岸坡一般出露在3-30 m高度处。此层地质为中型以上淤地坝坝肩与岸坡结合比较困难的地方,也是坝基产生渗漏的主要通道,为淤地坝发生破坏性较强的环节层。

坝基底部的砂卵石层,多为历史行洪沉淀下的堆积物,厚度一般在1-3 m,如若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渗水。

离石黄土层(红黏土层)为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保德组,具深红至褐红色,夹有砂砾岩层,厚度一般在10 m以下,容易处理,一般不会形成坝基渗水。

马兰黄土层为新生界第四系下、中更新统,多为棕黄色亚砂土和亚黏土,厚度一般60-120 m,容易处理,一般不会形成坝基渗水。

3 集水输排法技术要点

3.1 集水输排法概念

集水输法就是将坝基内的渗水,先采用工程方式收集起来,然后采用一定的输水方式将其排在坝体外。单井输排法和截潜流输排法,是集水输排法的两种型式。

单井输排法是指在坝基内有泉水的地方,修筑一个井将水收集起来,然后用管道将其排到坝体之外。井原本是一种用来从地下取水的设施,在这里指的是用井的形式修建的集水池。

截潜流输排法是指在坝基内选择适当的位置,修筑一个截潜流工程,将坝基内大面积的岩层渗水收集在截潜流集水井中,然后用管道将其排到坝体之外。截潜流原本是指利用工程设施,截取河床下层或古河道中的地下水流,进行开发利用,在这里主要用于收集坝基渗水将其排出。截潜流工程是在沟底砂卵石层,垂直沟道修建截水墙,同时在截水墙上游修筑集水廊道,将坝基渗水引人集水井,方便排出。

3.2 集水输排法工程布置

3.2.1 单井输排法

布置在渗水以单个或多个泉眼出水的坝基内,井位设在出水的泉眼处,有几个布置几个。排水管道可采用塑料管,根据水量大小选配塑料管的规格。如果需要布置几个井,排水管道可以采用一个井配设一条输水管道,也可以采用串联起来配用一条输水管道。为了避免施工中对管道的扰动和压损,排水管道采用挖沟壕埋入。

3.2.2 截潜流输排法

布置在有大面积岩层渗水或沟道底部砂卵石层内有渗水的坝基内,由于没有固定的渗水点,采用单井输排法无法处理,故采用截潜流方法。具体布设位置一般选择在坝体下游部位或坝脚处,截水墙沿坝轴线方向布置,将坝基沟底全部拦截,将渗水全部收集在集水井内,然后用塑料管将集水井内的渗水输排到坝体之外。

3.3 集水输排法工程设计

3.3.1 单井输排法

工程建筑物由集水池、井筒、井盖和输水管道组成。

(1)技术要素设计。现根据工程组成分述如下:

①集水池。大小根据泉水的流量和排水管道的排放量来确定,一般深1-1.5 m,内径0.5-1 m即可满足要求。位置选择在坝基泉眼处,建筑材料可选用M7.5浆砌石或C20混凝土。

②井筒。尺寸一般与集水池的尺寸相同,修筑在集水池上部,高度1 m左右。建筑材料可选用M7.5浆砌石或C20混凝土。

③井盖。用来封闭井筒,建筑材料选用C20钢筋混凝土,钢筋按构造筋配制。井盖厚度一般0.15-0.20 m。

④输水管道。一般采用塑料管,规格按出水量的大小确定,一般1吋左右规格的管即可满足要求。输水管道进口部位设在集水池中部,坝基内的输水管道挖沟埋填,埋填深度一般在0.5 m以下,以防止施工过程中机械碾压破损。管道铺设到下游坝脚外,出露在下游河道中。

(2)施工注意事项。现根据工程组成分述如下:

集水池基础需挖至岩层上或坚硬的原状土上,以保证基础的稳定;采用M7.5浆砌石砌筑时砂浆需饱满扎实,养护凝固后再进行回填;采用C20混凝土浇筑时需振动结实,养护凝固后再进行回填。

井筒施工时,要注意材料配比符合设计要求。井盖采用预制,养护凝固好后再搬运安装。

输水管道需选用韧性大、不易受压破损的材料,根据淤地坝建设施工实践,建议选用塑料管;管道铺设好后,先观察输水情况,出水正常后再进行井盖安装。

大坝回填时,为防止机械碰撞,集水井周围采用人工回填夯实,并对井周围采用防渗处理。

3.3.2 截潜流输排法

工程建筑物由截水墙、集水廊道、透水墙、反滤层、廊道盖板、集水井和输水管道组成。

(1)技术要素设计。现根据工程组成分述如下:

①截水墙。位置一般选在坝基沟底、坝体下游部位或坝脚处的砂卵石层内或岩层上,具体位置可根据岩层渗水的分布情况而变动。截水墙垂直沟道主流布设,长度与坝基沟道宽度相同,两边与坝基岸坡相接。高度一般0.8-1.2 m,建筑材料可选用M7.5浆砌石或C20混凝土。

②集水廊道。位置在截水墙上游侧,宽度一般0.6-1.0 m,廊道坡度以1/50-1/200为宜,两边高中间低。底板建筑材料可选用M7.5浆砌石或C20混凝土,采用M7.5浆砌石时廊道厚度0.4 m,采用C20混凝土时廊道厚度0.15 m。

③透水墙。位置在集水廊道上游侧,布设与截水墙相同且平行于截水墙,建筑材料选用干砌石。

④反滤层。位置在透水墙上游侧,紧靠透水墙上游侧铺一层土工布,土工布外面铺一层0.2 m厚的细砂,细砂外面铺一层0.25 m厚的粗砂,粗砂层外面铺设一层0.3 m的卵石。

⑤廊道盖板。位置搭接在截水墙和透水墙之上,建筑材料选用C20钢筋混凝土,钢筋按构造筋配制。厚度一般0.2-0.3 m。

⑥集水井。位置在廊道的中部,即坝基沟道中部,深度应低于廊道1-2 m,以便沉砂和集水。集水井内径根据集水量和管道输排水量计算确定,一般内径1-1.5 m。建筑材料可选用M7.5浆砌石或C20混凝土。

⑦输水管道。一般采用塑料管,规格按出水量的大小确定,一般1-2吋左右的管径即可满足要求。输水管道进口部位设在集水井中部,坝基内的输水管道挖沟埋填,埋填深度在0.5 m以下,以防止施工过程中机械碾压破损。管道铺设到下游坝脚以外,出露在下游河道中。

(2)施工注意事项。现根据工程组成分述如下:

截水墙基础开挖、砌筑及养护,同单井输排法。

集水廊道基础不一定要放在岩层或坚硬的原状土上,但一定要处理好,以防止沉陷。

透水墙基础需挖至岩层上或坚硬的原状土上,采用干砌石砌筑时,必须放稳扣实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以增强抗力。

反滤层铺筑时,要注意每层滤料的级配。

廊道盖板采用预制时,养护凝固好后再搬运安装。采用现浇时,必须等养护凝固后再拆模及在上面填土。

集水井基础需挖至岩层上或坚硬的原状土上,周围采取防渗处理,为避免回填时机械碰撞,宜采用人工夯实回填。

输水管道施工的注意事项,同单井输排法。

在大坝回填时,为防止机械碰撞,截潜流工程周围宜采用人工回填夯实。

4 坝基防止渗水效果观测及分析

经过长期的观测,凡是采用了集水输排法的淤地坝,坝脚、下游坝体与岸坡结合处干燥,均没有发现渗水溢出。而没有采用集水输排法建成的坝2-3 a后,有的坝脚、下游坝体与岸坡结合处出现了渗水溢出;有的坝脚处填土形成了流态,坝坡发生滑流;有的坝下游坝体与岸坡结合处,形成了小的流水冲沟。

没有采用集水输排法的坝主要采用的是压水止溢法。用这种方法修筑的淤地坝,经过较长时期的浸润,渗水在坝体内慢慢地攻破了压力,形成了溢水通道,给大坝造成了安全隐患。经比较,集水输排法事先把坝体渗水全部收集起来并输送排出,渗水对坝体形不成浸润、管涌,因此坝体保持干燥,不存在这方面的安全隐患。

5 结论

采用集水输排法处理坝基渗水,是我们在淤地坝建设实践当中,不断试验、探索而研究成功的一种新的方法。长期的观测结果说明,这种技术对处理坝基渗水,切实可行,经济有效。但在配套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法上,还存在着不十分系统完善的地方,有待在今后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加以改进、提高和完善,以便取得经济合理的参数指标,在同类地质条件淤地坝建设中得到广泛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排法集水潜流
纤维素基超疏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连通性恢复的潜流带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插空法巧解题
怎样确定排法
板栗树下打坑集水技术
新疆沙湾县金沟河渗管设计
多角度思考,发散性思维
——对一道高考概率题的探究
自制冲洗液收集装置在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集水明排与深井井点联合降水工程应用
填料级配对水平潜流湿地深度处理二级出水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