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成果导向的《高级交换型互联网技术》教学单元设计

2018-03-15金忠伟朱丽华裴伟田文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成果导向设计教学

金忠伟 朱丽华 裴伟 田文君

摘要: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成果导向教学实施的必然要求,在课程结构调整以后,应对课程的教学标准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开发教学单元,对课程实施情况的具体细节进行设计;以明确单元基本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条件、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准备课堂教学资源、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学生活动历程、实施多元评量、合理部置作业为历程完成教学单元设计,有利推进成果导向的教学实施。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学单元;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233-03

黑龙江职业学院2015年全面开启成果导向教学改革,根据黑龙江职业学院课程开发与学习成效整体设计,开发了学校—二级学院—专业三级核心能力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做为首批试点的教学改革专业,开发了专业的能力指标体系。

改革过程中,调整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结构,而《高级交换型互联网技术》是专业核心课,核心技术借鉴了神州数码网络通信高级工程师课程内涵,课程教学则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的行动学习为手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得以有效落实。

课程改革小组按照成果导向教学理论对课程教学单元活动进行了详细设计,下面以“单元2—运用二层技术管理园区网”为例详细阐述设计过程。

一、明确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基本信息包含课程名称、单元名称、授课类型、班级、人数、授课时间等项。此部分可根据学校相关要求和课程大纲的相关信息自行设计。

二、分析学生学习条件

学生学习条件分析是单元教学设计的前提,其目的是“以学定教”,其内容是对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因素分析,侧重于方法論和实践的层面,内容框架结构要合理,并且分析的内容要细化。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起点能力分析、学习重点分析和学习难点分析三方面。

单元教学设计前必须分析学生的先备能力,为单元教学设计确定学习目标的起点和要达成的终点提供内在逻辑依据,撰写起点能力分析要以条目式表述,内容包括完成本单元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先备知识、技能和素养,如表2所示。

然后,分析学习重点,要找到知识结构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并把它作为知识网络中的连接点和教学设计过程的主要线索。撰写时要明确把握教材内容,在对知识体系完整了解的基础上,用清晰的、条列式的短句描述出来。

最后,分析学习难点,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主动学习的角度出发,找到学生学习历程中的困难点,而不是从知识结构中寻找难以掌握的知识点。

三、选择教学方法手段

成果导向教育不要求教师采用固定的教学、学习方式,鼓励教师善用批判性思考及广泛、多元的方式引导学生依其个别差异与需求来学习。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但任何教学方法都有特定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最优教学方法”就是倡导不同教学方法的相互组合。教学方法选择时不能过分理想化,必须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师风格”、“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六个方面的因素。

《高级交换型互联网技术》单元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手段仅指教学设备与教具。教学手段在授课前应根据需求填好并进行准备,教学设备与教具的选取应兼顾课程需求与实际情况,还应考虑安全、实用、经济等因素,较多地使用多媒体、录像、电影、标本、模型、任务单、学习单、墙板报、磁铁、胶带等,最好是能根据学生人数列出具体数量,此部分不作具体要求,教师可根据情况自行确定。

四、准备课堂教学资源

《高级交换型互联网技术》单元教学设计中以现有的实训条件为基础,结合仿真系统能够实现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支持预期成果达成。资源准备分为学生课前准备和教师课前准备,教师课前整理了企业的真实案例,准备了视频、案例、耗材、设备等教学资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访问、实施调查、分组讨论等措施,完成必要的课前准备,但学生准备资源时不能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

五、撰写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活动实施之前的制定原则,是实施之中的检核标准,是实施之后的补救依据。

单元教学目标的撰写一定要呼应课程教学目标,并要紧扣与其对应的专业能力指标。制定时根据知识、技能、素养目标三向度结构层次,应考虑学生已具备的能力、本单元要达成的预期教学成果。单元教学目标要有可测性,叙述力求简化,要用条目式表述,最低不得低于4条,最多不超过8条,如表3所示。“由于专业方向、课程内涵与单元的要求不同,所以单元教学目标的描述方法也不尽相同。成果导向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中没有评价对与错的统一标准,只提倡更清晰、可测的表述方式。”

六、设计学生活动历程

《高级交换型互联网技术》的教学单元设计是按照准备活动、发展活动、总结活动三个阶段为主线完成学生活动历程的设计,设计过程中包含了参与主体、行为目标、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五个基本要素。

1.准备活动阶段。是活动历程的开始阶段,完成课程导入、学生分组、教师和学生资源整理等课堂学习内容,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示学习重点。

2.发展活动阶段。是活动历程的运行阶段,主要任务是检验准备活动的效果、应用学习方法与内容、创造学习环境、展开各项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要强调参与的主体是学生,应该体现行动学习的特点,教师以“助手”、“顾问”、“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历程,促进学生的行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安排不能低于50%。学生活动历程的每一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应尽量标明,最好至少以10分钟为单位,大于10分钟的活动要说明原因,如表4所示;要提供给学生每个阶段需完成的基本目标和最晚完成时间,活动历程至少得有70%的学生能达成目标、进行时间设计。活动方式等同于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资源等在活动中的综合体现。活动内容的选取要以课程大纲和进程为依据,要联系职业岗位的真实需求,把新的知识技能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实践领域以及兴趣点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

3.整合活动阶段。是活动历程的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整理学习内容、检验学习成果、展览学习成果、共同思考学习历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果改进学习历程。

七、实施多元评量

学习评量是单元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指对学生完成学习活动情况的评价,通过学习评量可以有效监控学习过程,调节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持续发展。“单元2—应用二层技术管理园区网”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评量注重记录过程,向上响应课程大纲中的评量内容,但更具体,单元中的平时表现、出席率部分应纳入课程大纲部分进行记录,其余部分则说明具体的评量方法、配分原则,单元学习评量中必须说明课后作业如何给分、评分,评量规准等。

八、合理部署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也是联系课堂内外的重要桥梁。作业设计要避免单调、形式陈旧,避免学生陷入机械的抄记误区,达不到学习巩固和知识拓展的目的。作业要突出重点,明确导向,体现作业的启发性,要有创新,是知识的加深、加广和整合,让学生有机会把学习到的成果和能力转化为实际应用。单元评量中对作业有分数的规定,而且有详细的评分标准,以便更好地激励学生做好课后作业。

成果导向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其仅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促进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的一个过程,为了有效实施行动学习,要持续改进教学单元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及预期成果的达成。

参考文献:

[1]王晓典.成果导向高职课程开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邵燕楠.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3,2.

猜你喜欢

成果导向设计教学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