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质量分析
2018-03-15林俊何少奎
林俊 何少奎
摘要:伴随国内高校的持续扩招,高等教育基本上已实现大众化教育的目标。但与此同时,也迎来我国七百余万应届大学生面临就业激烈竞争的格局。基于此,武汉商学院商贸物流学院运用以“产、学、研、创”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打造大学生实习、就业、创业一条龙体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创)业质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021-02
一、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特征的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1]2016年,我院有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营销与策划专科三个学科的七个班级,共计265名毕业生。截至2017年8月,全院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6.23%,其中协议就业197人,就业率达到74.34%(含升学6人);灵活就业58人,就业率为21.89%。
2017年我院各专业就业率均高出学校94.30%的平均水平,与往年数据对比分析来看,我院毕业生就业明显具有以下特征:毕业生协议就业率较以往有明显上升;一次性就业率较高,毕业生工作相对稳定;毕业生的工作地区和省份分布更为广阔。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就业体系构建
商贸物流学院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整体工作部署,院领导亲抓落实,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是教职工认识到位。学院把就业工作质量提升作为检验办学层次和办学效益的标准来抓,将三个专业的毕业生推荐就业、跟踪指导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绩效挂钩,真正落实二级就业管理,切实做到拓宽渠道、沟通企业、搭建平台、服务学生。
二是院系加大人力、物力投入。以服务学生为第一前提,以学生平稳就业为目标,院系安排专人专岗落实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2016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服务工作的体系建设与财政资金的合理投入,真正确保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工作的顺利推进,以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为毕业生搭建有效平台。
三是人人工作到位。我院就业工作从2015年11月起步至今,做到了早起步、立目标、有计划、抓效率、建平台,肩负起对毕业生和每个学子家庭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使就业创业各环节经得起社会用人单位的检验。这具体体现在:
1.真诚细心、有条不紊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工作。以实习指导教师为就业引导与服务的骨干力量,以就业教师及毕业班辅导员教师紧密配合为依托开展工作。一是全面了解学生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做好针对性指导工作。掌握我院毕业生的学科特征及行为特点,以专业教育为前提,结合职业规划指导、创新创业引领示范、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塑造年轻学子积极正确的择业观念。二是学院毕业生就业教师及毕业班辅导员通过问卷调查、网络平台、回访座谈等途径了解毕业生的思想状况。另外,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动员毕业生应征入伍为国效力,到军营去历练自己。三是依托网络平台及时提供最新就业信息,不断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力求让每一位毕业生都感受到国家对当代大学生的关怀,感受到社会学院对大学生未来的辛勤付出。
2.做好校内外招聘工作,搞好两个服务,拓宽就业渠道。认真抓好校园专场宣讲会、校园招聘及社会招聘宣传工作。即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邀请更多、更知名的企业进校,把宣讲会开到具体专业和班级,让学生和企业面对面接触,把学生需求和企业需要统一起来,真正地为学生着想。在社会招聘渠道中,能够积极动员学生走出去,参与到广泛的毕业生求职竞争中,并获得职位。
3.建立毕业生跟踪制度,收集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与社会评价。在2016年的就业回访环节,我院为进一步跟进毕业生就业动态,向吸纳我院学生就业的用人单位发放“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以全面收集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及对学校的宝贵建议。问卷调查内容基本涵盖这样几个方面:(1)毕业生与职位匹配调查;(2)对商贸物流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3)部分企业课程植入的可行性探讨。这次调查所收集的一手数据为今后的就业工作提供了指导思路,对学院不断完善本科层次教学和调整办学层次结构、优化开设课程、补充教学大纲、丰富实践教学方案,体现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特殊价值。
4.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就业现状与质量分析。衡量和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效果的有效途径,是发挥信息反馈功能。在毕业生层面存在的困难是:(1)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由于我院个别专业的社会需求较为旺盛,部分毕业生采取观望的态度,希望好中选优,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从而错过了很多就业机会。(2)毕业生存在着“有业不就”的现象。部分学生不愿满足于随便找个工作,出现就业不稳定、频繁换岗的情况。甚至有些学生放弃就业机会,他们的工作处于待定状态,对就业率也有一定的影响。(3)毕业生对职场身份与职业精神认识模糊不清。由学校进入职场,学生存在对自身定位认识偏差、对职业道德认知模糊而造成不能较快适应有序工作节奏而离职或换岗的情况。
在院系的二级管理层面,有待解决的困难表现在以下三点:其一,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利用现有途径高效便捷地依托网络平台传递就业信息,或重新为毕业生群体构建网络信息渠道,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其二,随着我院培养的毕业生逐步增多,如何发挥往届毕业生的广泛就业优势,通过多种形式集中优质就业资源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机会,搭建求职信息、就业跟踪、质量反馈等多功能自有网络平台,是我院今后尋求就业工作不断进步的突破点。其三,在当前就业压力凸显的背景下,其为就业和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考虑如何组建专兼职就业工作队伍,势在必行。
在全校服务层面,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调整:
(1)建立完善就业创业的长期规划蓝图,适当引入创新创业理论专业,开设就业咨询服务与规划指导等,使日常工作与毕业生的需求挂钩,以毕业生是否满意为绩效考核标准的工作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全校在职专业课教师、兼职就业指导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一线辅导员的重视度,形成全体教职工齐参与、乐奉献、去服务的良好局面。(2)形成以院长挂帅的工作机制,切实对就业工作负责。(3)给予院系配套专项暑期就业工作经费,提供就业办公室、咨询接待室、会议室及宣讲会专用场地。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展望与设想
1.提升就业服务教师的整体水平,坚持走专业化、精英化的发展道路。为毕业生树立创造机会、主动争取的观念;强调及早决断,高能就、低也处的大局意识;不唯专业、不唯学历、适时决断的紧迫意识,迎接社会的选择和挑战。
2.继续完善我院毕业生“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的总体工作思路。加强与毕业生就业质量较高单位的合作,增强实习实训过程中的监管服务力度,实现从实习到就业的平稳过渡。
3.实施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和发展,完善服务工作体系。立足发挥现有网络平台作用,继续挖掘潜在功能,加强渠道建设,实现企业与学生的实时在线沟通。
4.充分发挥政策指导优势,贯彻落实创新创业发展理念。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方针、政策以及省、市、校有关创新创业的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指导、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充分依托武汉商学院的创业平台,结合商贸物流学院的办学优势,对创业学生开展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跟踪扶持等有效服务,鼓励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促进工学结合,既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工学融合式学习形式,也有‘理论与实践相对分开的交替式学习方式。”[2]总之,校企合作模式的持续发展,有助于完善教学理论与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这是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参与人才教育、人才服务企业、企业回报社会的核心与关键。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3).
[2]王为民,俞启定:校企合作“壁炉现象”探究: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