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全方位育人背景下家长的参与途径研究
2018-03-15张鑫燕楠董媛
张鑫 燕楠 董媛
摘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总体要求。深入思考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作者展开了一项关于家长参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研究中发现,家长有参与相关工作的意愿,但大部分家长对学校基本制度、政策及管理工作了解甚微,又缺少了解和参与的途径,故很难发挥作用。考虑到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教师,高校要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总体要求,家长的参与途径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全方位;教育;管理;家长参与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001-02
近些年来,高校在一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处理过程中,时常与家长产生一些矛盾。如学生对大学学习环境的不适,导致成绩过低而留级或无法毕业,学校在处理过程中发现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了解,往往将学生的教育责任归咎于学校,给高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再有,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当学生突发心理健康问题时,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也存在诸多困难。类似问题还有很多,深入分析这些困难皆与家校长期没有联系有关。
一、高校与学生家长联系的现状
(一)源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被动联系
根据多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学生进入大学后,家长与学校的联系非常少。多数家长除新生报到外,几乎从未再次踏入大学校门,更是与学校没有任何联系。即便多数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业,但家长的参与是缺失的,尤其对一部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学校也会因为成绩问题主动联系家长,如学生学业预警通知、留级甚至退学手续办理等。学校作为联系的发起者是被动的,且急于解决具体问题;家长作为接受者,更是被动地得知子女在校的情况,在这种沟通情景下势必会产生很多困扰。
(二)缺少一个实时有效的沟通平台
目前高校与家长联系的基本手段仍以电话为主,联系的发起人通常是辅导员。按照辅导员与学生人数比为1:200的配备要求,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很难与所有学生家长保证实时的沟通,最终自然演变为当学生有具体问题时,辅导员方才与家长联系。而对于家长方面,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很多家长也不清楚学生班主任、辅导员的联系方式,因此也很难主动与班主任、辅导员联系得知学生在校的情况。调查中也有家长担心直接联系会打扰班主任、辅导员的正常工作,所以家长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况的信息全部来自学生本人,而学生的报喜不报忧导致家长不能很好地了解子女的真实情况。
(三)缺乏一个长期、稳定的联系制度
分析中国各个阶段的教育情况,随着学生升学与成长,家长与学校的联系逐渐减少,学生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但是大学与中学较为明显的区别在于学校离家较远,家长不再详细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情况。也有研究发现,在离开家庭管理且自我管理能力尚未成熟时,大学新生入学初期往往对自己过度放松,加之对新的学习环境不适,导致学生出现成绩问题。分析学生的成绩、心理健康等状况往往不是一落千丈,而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起一个长期、稳定的联系制度十分有必要。
二、家长参与的重要性
(一)家长的参与是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
学生进入高校后,部分家长如释重负般地将子女的教育责任彻底交给了高校。家长在关注子女成长的同时,却慢慢忽视了自己的教育责任,导致主动参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识淡薄,而仅仅满足子女在物质上的需求。所以当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或有突发事件时,家长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学校教育管理的责任,极端情况下甚至有过激行为。而家长作为监护人也是子女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应主动参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这也是促进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关键,有助于全方位育人模式的实现。
(二)家长的参与可弥补辅导员配备不足的现状
调查中,有65.9%的大学生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在校情况十分关注。每周与子女联系一至两次的家长超过70%,每月联系一至两次的也有14%。如果让辅导员与学生保持这样的沟通频率,辅导员几乎每天要与近30名学生联系,即便如此辅导员也难以像家长一样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因此,如果能将家长纳入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范畴,引导家长主动参与一些辅助管理,将会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注入非常巨大的力量。
(三)家长的参与有助于学生教育的深入
若要问谁对学生的了解最深入,答案毫无疑问是父母。父母从小抚养子女长大,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脾气秉性等的了解远超过学校的老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如果高校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家长对学校的一些重要制度、政策以及重点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有些了解,家长很容易进入到教育学生的角色之中,加之家长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对子女未来的考虑,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势必会更加深入,所发挥出来的教育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三、家长参与途径的思考与建议
(一)建立起学校与家长的实时联络平台
高校应尽快结束与家长被动联系的现状,主动为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管理提供平台。调查了解,目前70%以上的家长习惯以微信等方式与子女联系,内容以子女在校学习生活状况为主。此外,少部分家长还会将一些学习经验、方法,通过微信分享给子女,也有学生家长自发建立起家长微信群,交流探讨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经验。这些现象早已提醒高校应主动与家长建立联系,而目前家长与学校间却没有这样的途径。
(二)向家长及时介绍重要的制度与政策
高校应为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必要辅导,如向家长介绍与讲解学籍管理制度、成绩评定办法、奖助政策以及就业升学等涉及学生未来发展的学校文件。就像家长熟知当地高考重点分数线及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一样,让家长对大学的制度和要求也有所了解,那么家长在平时与子女沟通学习、生活状况时便会有所侧重,也能更加清楚、明白学生的情况,进而为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提供目标和抓手。
(三)主动与家长合作开展重要教育管理工作
从全方位育人的角度出发,高校首先应从制度上保证家长的参与。如每学期将学生成績单、在校活动及奖惩等情况告知家长。让家长能定期掌握子女在校的情况,同时重点发挥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督导和教育职能。此外,家长在人际交往、升学与就业等很多涉及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方面都能发挥作用。高校可梳理重点工作、重要时间节点,主动邀请家长参与,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教育学生。
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培养学生这一要务上学校与家庭的目标也是一致的,高校和家庭都应该主动思考如何更好、更全面、更深入地开展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这既是高校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补充,也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更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翁明慧,王达.从家校矛盾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家长身份的缺失[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419+421.
[2]刘子金,胡平建.关于大学生家长参与就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28):80-82.
[3]闫妍.家长参与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86-188.
[4]贺艳洁.家长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0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