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婚和已婚女性重复流产特征的比较分析

2018-03-15鲍正娟徐晓锋王一琳周勤芬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性传播避孕措施性伴侣

鲍正娟,徐晓锋,徐 红,王一琳,周勤芬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妇产科,上海 201800)

重复流产是指有2次或2次以上的人工流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性观念的开放,人工流产率急剧上升。其中,重复流产率平均为35%,某些地方甚至高达63%[1]。人工流产术中及术后可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子宫穿孔、宫腔粘连、继发感染和继发不孕症等并发症,不同程度地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及身心健康,重复流产危害更大。国内许多学者对我国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都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与探讨,但相关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未婚女性或整个女性群体[2],对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未婚与已婚女性重复流产的特征及比较其避孕失败的原因,使采取的干预措施更具侧重性、针对性及有效性,更有助于降低重复流产率,提高女性保健工作和其生命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妇科住院部行人工流产的女性300例,未婚者和已婚者各150例,分别作为未婚组和已婚组。纳入标准:①年龄18~45岁;②自愿进行人工流产者(包括药物及手术流产);③愿意接受问卷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此次人工流产术前1年内有过流产手术史(排除自然流产);⑤确定宫内妊娠,孕周≤10周,无并发症、合并症者。排除标准:①除人工流产外其他原因所致的流产;②有不适合生育的躯体及神经精神疾病而行人工流产术;③有吸毒等不良嗜好;④自愿退出本研究者。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进行现场调查研究,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调查并现场审核问卷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调查信息包括一般情况(民族、年龄、户口、文化程度、职业情况、月收入水平、初潮年龄、首次工作年龄、性伴侣文化程度、父母婚姻状况),性生活状况(首次性行为年龄、首次性行为意愿、性生活时长、多性伴行为),避孕状况(避孕频率、采取避孕方法),对性传播疾病知识、避孕知识和流产危害等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本次人工流产主要原因、既往人工流产情况等。其中,对性传播疾病、避孕和流产危害等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评价标准:研究对象10min之内完成一份含有8道有关性传播疾病知识、8道避孕知识和8道人工流产知识选择题的问卷,将每部分问卷答对5题及以上者判定为“了解”,否则为“不了解”。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再把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双录入、校验。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独立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特征

两组年龄在18~45岁之间,未婚组女性平均年龄为(24.35±4.13)岁,已婚组女性平均年龄为(28.58±5.26)岁。两组对象在年龄构成、月收入、文化程度、性伴侣文化程度及父母的婚姻状况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特征比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wo groups[n (%)]

2.2性生活特征

未婚组首次性生活年龄比已婚组更早,18岁以下年龄段占比达12.00%,已婚组仅占4.67%,两者首次性生活年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组性生活时长主要在1~2年(23.33%)及2年以上(62.67%)较多,而已婚组则集中在2年以上(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组多性伴行为例数也显著多于已婚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性生活特征的比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sexual lif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wo groups[n(%)]

2.3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已婚组对性传播疾病、避孕、人工流产危害相关知识的知晓率(54.00%)也显著高于未婚组(4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未婚组和已婚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的比较[n(%)]
Table 3 Comparison of reproductive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between unmarried group and married group[n(%)]

2.4避孕失败的原因

已婚组和未婚组避孕失败的原因不同,差异存在显著性(χ2=34.648,P<0.001)。在避孕失败者中,41.33%的未婚者认为是“安全期把握不准”,28.67%未采取避孕措施;34.67%的已婚者认为是“安全期把握不准”,31.33%认为是“避孕套滑脱或破裂”,见表4。

表4 未婚组和已婚组避孕失败原因的比较[n(%)]

注:*结扎失败、体外排精、脱环妊娠等避孕失败。

3讨论

3.1未婚和已婚女性重复流产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性观念逐渐开放,出现未婚的重复流产女性较已婚的重复流产女性偏年轻化,首次性生活年龄提前,更多的多性伴行为等现象,且未婚的重复流产女性及其性伴侣文化程度较低,对性传播疾病、避孕及人工流产危害等生殖健康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再加上月收入较低,父母的离婚、丧偶或再婚率高等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未婚重复流产女性不安全性行为频率大于已婚重复流产女性,性保护意识也比已婚重复流产女性差,避孕时往往因“安全期把握不准”而避孕失败,甚至部分未采取避孕措施。根据幼年经历会影响女性的性与生殖决策的理论[3],父母离婚、再婚或丧偶均有可能促使女性在青春期后较早去寻找两性情感进行代替,增加了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女性首次性生活年龄越大其发生重复人工流产风险越低[4],主要原因可能是女性首次性生活年龄越小,其暴露于性生活时间越长,但采取有效避孕等安全性行为比例较低,也可能由于较早开始性生活,对于避孕及人工流产危害等生殖健康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本研究显示,未婚重复流产女性首次性生活年龄低于已婚重复流产女性,但性生活时长低于已婚重复流产女性,且差异显著,可能与未婚女性多性伴行为较多,已婚重复流产女性婚后性生活稳定、注意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有关。

3.2未婚和已婚女性重复流产特征及避孕失败原因的比较

本调查对重复流产女性一般情况、性生活状况,以及对性传播疾病知识、避孕知识和流产危害等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本次人工流产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未婚的重复流产女性较已婚女性年轻,未婚女性重复流产人群主要集中在18~24岁年龄段(52.00%),而已婚女性则集中在25~29岁年龄段(52.67%),两者的年龄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未婚的重复流产女性及其性伴侣文化程度也总体低于已婚女性,未婚的重复流产女性及其性伴侣文化程度多以高中或中专为主(54.67%、52.00%),已婚重复流产女性及其性伴侣中以本科及以上学历居多(47.33%、50.67%),二者文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别(P<0.05);而对性传播疾病、避孕及人工流产危害等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未婚重复流产女性(36.00%、42.00%、40.67%)也均明显低于已婚重复流产女性(49.33%、56.00%、54.00%);在月收入方面,未婚的重复流产女性大部分处于2 000~4 000元水平(73.33%),已婚重复流产女性月收入水平更高,主要集中在4 000元以上,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未婚的重复流产女性父母的离婚、丧偶或再婚率(17.33%)亦显著高于已婚的重复流产女性(7.33%);未婚的重复流产女性与已婚的女性在在首次性生活年龄构成、性生活时长构成、多性伴行为等方面的构成比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未婚的重复流产女性在避孕失败原因上与已婚者也存在显著差异,未婚者认为主要是“安全期把握不准”(41.33%)和未采取避孕措施(28.67%)导致避孕失败,而已婚重复流产女性认为主要是“安全期把握不准”(34.67%)和“避孕套滑脱或破裂”(31.33%)。

3.3针对重点人群采取强化干预措施

现有证据表明,人工流产术有引起感染、出血及流产不全、子宫与宫颈损伤及心理创伤等威胁女性身心的风险[5-6],需对其加强性知识及避孕措施的宣传力度。通过对未婚和已婚重复流产女性在人口学特征、性生活特征、生殖健康知识了解情况、避孕失败的原因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在对育龄女性重复流产行为采取干预措施时,可以根据女性婚姻状况确定重点干预人群,有侧重点地进行强化干预,如干预对象为未婚重复流产女性,应加强对年龄在18~24岁之间、高中或中专及以下学历、月收入2 000~4 000元,以及父母有离婚、丧偶或再婚,首次性生活年龄19~21岁,性生活时长>2年,有多性伴行为,采取安全期避孕方式甚至未采取避孕措施者的干预,从而有效降低女性重复流产率,保障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

[1]杨聪莉,谢琪,贺鸣,等.未婚女青年人工流产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4):591-592.

[2]李江利,于凤英,刘卫娜.低龄未婚女性人流及重复人流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24(3):382-384.

[3]Bleil M E,Adler N E,Pasch L A,etal.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nd repeat induced abortion[J].Am J Obstet Gynecol,2011,204(2):122.e1-122.e6.

[4]Bajos N,Prioux F,Moreau C.Increase of repeat abortion in France: from contraceptive issues to postponement of childbearing age[J]. Rev Epidemiol Sante Publique,2013,61(4):291-298.

[5]WHO.Safe abortion: technical and policy guidance for health systems[M/OL].2nd ed.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2[2017-02-01]. 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10665/70914/1/9789241548434_eng.pdf?ua=1.

[6]WHO.Clinical practice handbook for safe abortion[M/OL].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4:32[2017-02-01]. 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10665/97415/1/9789241548717_eng.pdf?ua=1.

猜你喜欢

性传播避孕措施性伴侣
2010~2015年合肥市某三甲医院梅毒流行特征报告
计划生育服务对女性人工流产后避孕措施的影响分析
探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对避孕措施的影响
刍议糖尿病女性不宜采用节育环避孕措施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艾滋病的防治与护理
性伴侣多 前列腺癌风险高
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人工终止妊娠术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干预效果观察
英国1/3女性有性伴侣却无恋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