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下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效果

2018-03-15张玉霄

医药前沿 2018年10期
关键词:皮质醇缝隙手术室

张玉霄

(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手术室 江苏 南通 226000)

手术室作为外科治疗的重要场所,工作时间长,技术性强,风险高,是围术期护理的重要单元[1]。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以系统性及连续性为特点,以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为目标的护理模式[2]。本研究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以探究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42.51±5.37)岁,开腹手术39例,腹腔镜手术26例。观察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41.94±5.19)岁,开腹手术41例,腹腔镜手术24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1)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正常;(2)意识清晰;(3)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1)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衰竭等;(2)近期使用胃肠动力药物;(3)哺乳或妊娠期妇女。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成立护理管理小组,设立护士长与责任护士,护士长主要负责人员安排,确保每个环节均有相关人员交接,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及完整性,达到“无缝隙”水平,动态监察责任护士护理工作情况,每周定期召开小组讨论会,反映漏洞及问题,共同商讨解决对策。责任护士负责患者治疗护理工作。(2)术前护理:入院后加强体征、病情监测,加大巡房力度,向患者介绍疾病健康相关知识、手术目的,用亲切和蔼态度回答患者疑虑,通过鼓励性、安慰性的话语缓解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情绪。术前主动与医师联系,了解术中特殊要求,备好手术器械药物,校正仪器。(3)术中护理:做好保暖工作,建立静脉通路,保持其通畅。详细了解术者手术用语、手术体位等工作习惯,及时准确传递器械,积极配合术者工作。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出现异常迅速采取相应措施。(4)术后护理:术毕做好皮肤清洁,及时穿好衣裤,将患者送入复苏室,与麻醉师当面交接。做好导管护理,严密观察切口及周围皮肤情况,对于疼痛难忍患者,可遵医嘱给予适量镇痛药物。与营养师共同制定饮食方案,指导患者进行术后锻炼。

1.3 观察指标

(1)应激指标: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及皮质醇水平;(2)心理状态: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心理状态进行评价;(3)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手术应激指标比较

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及皮质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应激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手术应激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心率(次/min) 皮质醇(μg/L)对照组 65 93.82±5.82 147.12±9.24 81.32±6.89 592.82±44.38观察组 65 84.94±5.36* 122.63±6.52* 68.75±4.14* 513.67±36.21*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两组SAS、SDS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SAS(分) SDS(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65 59.38±3.64 48.26±3.31# 52.73±5.19 48.35±4.26#观察组 65 59.10±4.23 41.48±4.22#* 52.07±4.96 43.16±3.98#*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9%(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手术虽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但本身也属于应激源,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任何不安全因素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是医护人员面对的重要问题[3]。在传统医护模式中,人员分工较为单一,缺乏团队合作,各环节衔接较差,无法满足现代医疗理念,而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护士,使护士全程参与手术室护理工作,使各个环节之间可以无缝连接,体现持续性[4]。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漏洞,并进行动态改进,完善护理流程,体现出系统性[5]。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皮质醇水平、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更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治疗,缓解应激反应。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9%,说明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全程保障患者利益,进而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下的手术室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护理质量。

[1]武超,吴颖,宋艳莉,等.典型无缝隙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16):2534-2536.

[2]王玲玲.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5-117.

[3]朱海娟,吕娜,黄丽华,等.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用于缓解手术室患者紧张情绪的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6):826-828.

[4]徐匀,潘名娥.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5):1836-1839.

[5]徐政秀.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3):1003-1006.

猜你喜欢

皮质醇缝隙手术室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雨的缝隙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唾液皮质醇与血浆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测定的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价值
从文本的缝隙挖掘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