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盛行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转变
2018-03-14赵英娴
赵英娴
内容摘要:网络出现后,网络语言也随之出现,到现在网络语言盛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初中学生显然也受到了影响,而学生在写作中也常会使用到网络语言,但学生没有一定指引的运用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网络语言存在虽给作文教学带来困境,但也同样带来了机遇。
关键词:网络语言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转变
一、引言
網络语言多样,使用方便,常常一个符号,一个简短的词语就能代表多重含义,初中学生对此很喜欢,网络语言是无法被“禁止”出现的。学生的想法也不可能完全被限制,因此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出现也成为必然,那么教师需要做的是,如何在这一条件下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转变。
二.网络语言盛行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转变形式
语文作文教学中常会对学生写作情感、题材形式、结构特点等内容有要求。作文是靠语言进行组织的,那么在网络语言盛行的今天,学生在写作中的语言受到了影响,其结构的运用,题材的选择也都会受到影响,那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亟需转变。
(一)转变传统作文教学思想
我国从古代开始就有写作教学,如古代的科举制度,对文章的写作也有要求,这也使得作文教学深受其影响,有一定的标准要求。但在在网络语言盛行下,学生在写作时应用网络语言,甚至应用网络符号都比较常见,如果教师一味的纠结其结构等问题,会限制学生在写作上的思维发展。教师在面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结构等进行写作时,不要完全去限制,要适当的放宽条件,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如学生以一些网络语言符号来进行写作时,会选择每一行使用一个符号来代表自己的一些意思,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放宽要求,只要学生不通篇都以这种方式来进行表达,就可以不去阻止学生的发挥。如果学生能以这种结构形式将文章的内涵表达清楚,同时还能表达出情感内容,那么教师就完全不需要控制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进行发挥。教师转变思想后,教师和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也转变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其教学效果也会提升。
(二)转变语言使用要求
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的语言有一定要求,学生们如果用一些网络语言教师会认为不伦不类,虽然这类语言也存在,但还是少数,网络语言中还是不缺乏好的内容的,学生有时在使用这类语言时表达内容会更贴切,如某学生在写一篇和妈妈相关的文章时,写到妈妈为他买了一件礼物,是他梦寐以求想要得到的,于是对妈妈说“偶稀饭你”这样的写法从笔者的角度认为要比“我喜欢你”更好,首先初中学生还是小孩子,他们的语言中带有俏皮可爱很正常,其次和妈妈说话,不需要那么正式,如果说我喜欢你,会显得比较生硬。最后用“偶稀饭你”给人一种轻松的感受,也体现出了浓浓的家庭氛围,虽然语言没有那样正式,但感觉上却更好。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要过于去对学生作文中使用的语言有要求,在这类文章中学生选择网络语言表达的内容有时更为贴近。但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学生不要所有类型的文章都放任学生网络语言的运用,要引导学生把握使用的时机,真正使网络语言在作文教学中能有效应用。
(三)转变题材选择风格
初中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教师也同样如此,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会为了学生的作文成绩稳定,对其作文题材的选择有一定限制,但以网络语言来选择题材并不都会影响学生的作文写作方向,在很多时候会将作文的新颖性体现出来,并且会获得更高的分数。因而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网络语言去创新作文题材,例如初中生的生活大多是在校园,因而初中生选择的写作题材也多是如此,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都差不多,因而题材内容比较局限,要想题材内容新颖也就需要借助网络语言。如“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功夫负了有心人”等,“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套用“忍无可忍”俗语,表现自己无奈、愤怒心情;“功夫负了有心人”是根据“功夫不负有心人”创造的新词汇,可以用在展现老师尽心尽力不断启发但学生仍然不明白的情景;可见中学生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在写作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潜能,旧词新用、大词小用、转换词性改编俗语,写出了具有个性、富有青春气息的独特语言。而且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写作语言日益富有活力、风趣幽默。诙谐幽默的个性化语言讲述了中学生酸、甜、苦、辣的学习和生活,字里行间流露着中学生的生动活泼和奋发向上的激情,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而且感染人心,让人感受到中学生五彩斑斓的绚丽人生。这才是中学生应有的生活。
三.总结
初中生比较活泼,对一些新奇的事物比较喜欢,因此网络语言也是他们比较喜欢的。写作文、写文章注重的是真实情感的表达,让读者能产生共鸣。那么教师教学也必须转变,让学生能自由发挥。同时教师为学生进行指导,提供正确的写作思想,使学生能在网络语言盛行的大环境下有效将其应用在作文中,使写作能力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