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数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对策

2018-03-14葛红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新素养高职数学研究性学习

葛红英

【摘要】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核心素养作用很大.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变革教学思想、活跃新型的课堂对培养学生当前紧缺的创新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高职数学;研究性学习;创新素养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研究性的教学活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出奇招、各有特点.本文以个人实践为基础谈谈认识.

一、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价值

(一)数学课堂放手给学生研究提升思维素养

研究性学习通过营造适宜的数学情境,引出数学问题,以启发引导的方式传授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掌握数学的定义、定理和相关的推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和思考,发现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数学研究弥补传统不足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单单是指彻底否定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或者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是指从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我们知道,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在课堂,所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对学生来说还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何恰当有效地将新型的研究性学习嫁接到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是需要广大教师付出努力的.

(三)研究性学习通过创新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

传统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主要是从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活动中,整理、记忆和练习教师的所讲而得来的.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在讲“函数”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在课堂只是记录下来教师教给的知识点,而不去探究这些理论是怎样得出的.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三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本”[1].在这种学习理念支撑下,将学生的时间、思维、学习自主权还到学生手里,从而更新课堂的气氛,把课堂变大、变新、变活[2].通过变革教师的教学形式,进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最终实现达到新的教育目标.

二、高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新对策

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实施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教师要转变观念,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数学本身的特点和价值,把握新方法,适应教改,把握教改,只有这样,才能与教改同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在课堂启发时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联想创新能力

学生在探究过程會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困难,就会产生新的想法,新的见解,从而拓展了他们的学习思路,启动了学生的联想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如在解析几何“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部分,学生通过探究小结,说出了异面直线与其他几种直线关系的区别与联系的区分标准:公共点的个数等,然后让学生积极展开联想,学生就会联想到平面几何中的两种直线:相交线和平行线.再引导学生思维,异面直线与两者关系如何?能否相交,能否平行,能否找到一个平面把它们放进去?这样就促进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有讲空间平面的位置关系,让他们探究说出结论,继而发散思维,大胆联想,由封闭式常规性题目经过变式改造,学生会联想并探索出经过变形的空间情况,这样便让学生对各种空间平面的性质和判定的理解和掌握升华到了一个高度.联想是思维的翅膀,有效进行联想训练,有助于学生保持旺盛的思维生命力,有助于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二)在课堂小结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

归纳是对学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反思是完成以上三个环节后,回过头再进行思考,再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整合.此环节我们可首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他们所学知识融为一体,然后放开手让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学会自己归纳、回顾与反思,要让学生“在归纳中学习,在学习中归纳”.这样便能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归纳反思习惯,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1.归纳、反思所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教学知识的形成,一般都是有它的基础背景的.通过归纳反思、比较,有助于理解清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将知识系统化.

2.归纳反思解题思维过程.① 归纳应用到的主要知识;② 归纳反思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探索过程;③ 回顾解题的关键之所在;④ 归纳回顾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

3.归纳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成功经验.学生在归纳反思中既是整理知识、整理思维的过程,又是总结成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感受,将是学生成长的宝贵财富.

(三)引导学生课内外探究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引导学生主要探究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作为教师,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而且可以在指点学生把握全局、了解整体构架、掌握基本思路方面做足文章,这就是引导作用的第一个方面.引导作用的第二方面,表现为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即通常所说的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之所以重要,有两个基本理由:一是学生是否会学习,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终因素,因此,仅从当前教学效果考虑,教师就必须在学习方法上注意给学生以适当的建议.二是学生学会学习对学生有长远的影响,否则当他们走出学校大门后,往往难以适应当今的学习化社会,难以在新的工作环境或任务面前有独立见解,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作用的第三个方面,表现为合理安排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与训练量.引导作用的第四个方面,表现为提出思考,学习一门数学课程,需要主动思考问题、思考概念之间的关联、定理之间的关联、方法之间的关联;思考不同方法之间的异同、强弱;思考所讨论的课题中遗留的未解决问题,这个思考对于低年级大学生来说往往感到比较陌生,不太注意或者不会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提出思考、组织讨论[3].

(四)创设研究时空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时,学生将以听、看、讲、写四种方式学习,随着教师的教学手段交替使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四种方式向学生呈示教学内容,这就是所谓的示范作用.第一,表现在教师的讲述,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听而接受相应的信息.第二,表现在教师的写,即板书,学生由阅读书本转为看黑板上的板书内容,因此,教师的板书既不应该成为书本搬家,又要体现教材的核心部分,突出重点和难点.第三,表现在教师的提问,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回答教师的提问而解读信息,实施对信息的加工,进而加深对信息的理解,这是学生看书自学所缺乏的过程.教师的提问应该是精心准备的,紧扣讲授内容的重点及学生最容易混淆、模糊的环节,提问的质量与效果取决于问题的水平与清晰度,对于大学生,提问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问题的表述应该结构简单、内容具体,问题明确.第四,表现在学生的课堂练习,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强调学生的课堂练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指定的练习,是解读信息、掌握概念、定理、法则及演算基本功的重要环节.

(五)通过分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让每名学生都能开展个人研究

大学的数学教学活动受时间、地点的影响,师生间接触少、了解少,因此,在一个教学班级上搞多层次教学法是有困难的,注意根据一些特殊专业来合理分类、分配课时,以达到因材施教之目的.一般情况下,在讲授某个求解方法或运算法则后,都应该让学生及时在课堂上做相应的基本练习,初步体会该法则的用法,练习应该经过挑选,具有代表性,体现基本要求,不宜过难,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练习,经历运用法则解题的全过程,并且有了成功或失误的经验,才能对所学的内容有真切的理解,课后再安排一些巩固练习、提高性练习,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六)利用先进教学手段融入数学实践活动营造研究性课程资源

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为数学选修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硬件条件.其特点是单位课时内涵盖信息量大,自然压缩了课时;编排自由,可做成适应各种层次学生使用的电子教案.比如,算法语言本是工科生的选修课,原来选修学习的人数很少,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算法与编程应用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因此,该课程成为某些专业的必修课,甚至一些专业的学生也要求增设这门课程[4].若将其开设成网上课程,将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产生重大而积极的作用,更多的人的数学观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数学模型课程帮助学生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各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数学实验课程更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动脑、创新能力为前提,让学生学会借助软件平台,验证、应用并发现数学规律,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选修课的开设,形成数学教学的新特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5].

【参考文獻】

[1]全光淑.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育观的现状调查研究——以和龙市中学数学教师为例[D].延吉:延边大学,2014.

[2]陈珏.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数学文化渗透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案例探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5.

[3]吴立宝,曹一鸣.中学数学教材的分析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4(1):60-64.

[4]史宁中,濮安山.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的函数及其思想——数学教育热点问题系列访谈录之三[J].课程·教材·教法,2007(4):36-40.

[5]陆广地.从“互联网+教学”到“数学+互联网”的教育转型[J].乌鲁木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62-65.

猜你喜欢

创新素养高职数学研究性学习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路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高职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巧用“应答评价” 发展创新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