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取向的教师知识学习

2018-03-14莫国夫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8年1期
关键词:王阳明爱因斯坦学习者

莫国夫

最近看到一个有趣的段子。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被很多大学邀请去作報告。他因此疲惫不堪。一天,司机对他说:“你太累了,今天我帮你作报告吧?”爱因斯坦问:“你能行吗?”司机说:“我闭着眼睛都能背出来。”司机上台果然讲得滴水不漏。但刚想下台时,一位博士向他提了一个非常深奥刁钻的问题。司机不知怎么作答,幸好脑瓜转得快:“你这问题太简单了,我司机都能回答。”爱因斯坦站起来几句话就回答了问题。博士惊呆了:“没想到他的司机也远胜于我。”在回去的路上,司机对爱因斯坦说:“我知道的只是概念,你懂得的才是知识。”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当下的教师专业学习。

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浙江省为例,每位教师每五年都要经历360学分的培训,除为期12天的90学分的集中培训外,还包括每年各类学科教研活动。据笔者观察,在各类教师的培训活动中,授课者一讲到底,去问题化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学习与教学现实脱节,教师被动中的能动性未能很好激发,是当下行政主导的教学专业学习面临的困境。

任何的学习,如果知识不被运用与转化,就不能被个体真正吸纳。这样的知识充其量就是一堆冰冷的概念。这样的知识不会穿越学习者的身体,成为学习者的素养。

除了行政主导的培训式学习,教师还有大量的自我学习。比如时下最常见的基于互联网的碎片化知识学习。这样的学习,优势在于便捷,随时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空进行。但同时往往也附带着知识零碎、缺乏结构性的问题。而且这样的“瞬间点开”机制,容易成瘾,由此带来深度思考和行动实践的缺失。

就如乔布斯说:“你得到的知识根本称不上知识,充其量只是信息。比如在我的手机和电脑中,收藏了大量的所谓干货文章。但我越来越明白,这很像松鼠囤积松果,除了不断增加数量,其实很难有真正的学习和改变。很多看似这样很努力的人,往往就是在用战术上的努力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法国人安德烈·焦耳在《学习的本质》一书中说,所谓学习,就是改变我们自己的“先有概念”,从一个既有的解释网络,过渡到另外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网络,以处理眼下的情景。

我们很多时候与爱因斯坦的那名司机差不多,看似经常囤积知识,以为收藏就是学习,实质却是除了体现的知识焦虑感,很难真正提升。

我们往往只是“知道”,而不是理解。

奥苏贝尔、布卢姆、威金斯、麦克泰等学者以及哈佛大学的“零点研究”项目都对知识“理解”作过出色且深入的研究,提出的有关理解的四个维度可以给我们启示。一是能不能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二是能不能做出判断以及新的探索。三是能不能运用知识,如用经济学知识设计一项金融计划进行投资和储蓄。四是能不能用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理解”,才是真实的、高阶的知识学习。

在教师的专业学习中,对于特别是需要突破“高原期”的骨干教师,最便捷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聚焦自己遭遇的教育问题展开学习。

这样基于自身教育现场的问题确立,正是你主动为自己专业精进设立的某种挑战。在这种挑战性的学习中,你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和思维缺陷是相对容易的。这样基于现实教育问题解决,能让你的专业学习远离庸常的平衡和稳定。在不断的主动失衡中,你会主动建构起更高阶的专业能量,如此往复,螺旋上升。

学习是一个蜕变的过程,蜕变意味着否定和升级自己的原有经验和认知。

明代大贤王阳明在阐述其著名的“知行合一”时有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按照王阳明的说法,知与行,不是先知后行,也不存在知行二分。知与行,原来只是同一个功夫。如若学习者的知识不能用来实践和行动,就说明学习者根本就没有这个知识。王阳明的“实践哲学”对于我们当下清谈过度、信息爆炸、理念层出不穷的教育领域具有强烈的警醒意义。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我们需要“弱水三千,取一瓢饮”的学习姿态。这“一瓢”,就能够解决学习者遭遇的问题,就能够为学习者的专业生命赋能。

好的学习,本质上都是问题驱动的。面对遭遇的问题,学习者本能地会感到恐慌,感到自己的浅薄。但这正是专业学习的开始。

在每个教师的教育现场,问题可谓俯首可拾。但什么问题最需解决,而且通过努力能够解决,这是一个教师专业学习的最大问题。

其实问题的发现与聚焦,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诚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它需要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对话,一直到能清晰地提出一个明确具体的真实问题。

那些看起来非常酷炫的理论和策略,只要未经教育现场的考验,未能尝试去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必然是静态和惰性的知识,必然是容易脱落的脆弱性知识,也必然永远无法成为一个人真正的素养。

一线教育工作是实践至上的学问。所有的教育知识只有进入学习者的教育场景,解决学习者的教育问题,才有可能转化为属于学习者的实践性知识。这样的知识才会有活性,才会产生与个体专业生命的粘连,沉淀为学习者的专业素养。

世界是在直面和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迭代前进的。教育亦应当如是。

(浙江省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312000)

猜你喜欢

王阳明爱因斯坦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真正心平气和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王阳明龙场悟道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成功来自谦虚
“爱因斯坦”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