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的开展策略
2018-03-14刘勇
刘勇
【关键词】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学生;能力;教育
合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1—0123—01
培智教育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及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所以,必须从生活适应课程入手,满足智障学生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要,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重视将各科教学融合进生活适应课中
使培智学生具有适应生活、适应生存的能力,是对培智学生教育训练的最终目的。而生活适应课是这一目标的起点实践课堂。所以,不管是生活语文、生活数学,还是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也都是让培智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为此,将各科教学融合进生活适应课中,不仅是对各科知识的巩固,更是对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所以,我常听各科教学的内容,了解教学内容的情况。在生活适应课的备课中都要思考,这一节课能不能尽可能地将各个学科的有关知识和生活适应相联系,在生活实际中真正将它们理解和掌握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如,教授生活适应课《认识常用水果》一课时,除了通过实物观察让学生认识常见水果外,还要让学生能说一说,读一读,认一认水果的名称,知道水果的颜色,通过品尝让学生知道水果的味道(康复训练),还可以结合生活适应课目标里“会清洗水果,切水果”让学生动手洗水果,数一数你洗了几个水果(生活数学),最后进行将水果削皮,把水果切成块,分给同学品尝(待客礼仪)。通过这样一堂课,培智学生不但认识了常见水果,进行了感知觉康复训练,还锻炼了生活适应能力,学会了招待客人。也将各科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巩固运用,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生动气息。
二、生活适应课的内容及教法要适合学生的能力和特点
生活适应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这样才便于他们完成,尽快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自信心,形成独立做事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于接受能力强的要求高一些,让他多做一些,教师给予指导;对能力差的、手脚不方便的、理解慢的,要求低一些,少做一些,教师多帮助一些。智障學生由于接受能力的局限性,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都很困难。所以,在教学上应采取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每一步都做到准确无误后,再把相邻的环节结合起来,最后才能把所有的步骤综合起来。例如,我们班实行卫生值周,首先让能力强的学生先做,老师教他做什么,怎么做,之后教师监督,做得不好或者没擦到的地方教师指出来,持续两三天后,学生就做得很好了。同时,让其他的学生注意观察、学习怎么做,每个学生都做好值周的准备。之后能力差的学生做的时候,做过的学生适当指导、帮助。值周一轮之后,每个学生的劳动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也在劳动中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还要让学生把做的过程说出来,达到二者的有机统一。要求教育者事先把每个环节都用准确而明了的语言说清楚,使学生听得懂、记得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劳动技能的掌握,还有助于矫正他们的言语障碍,促进他们心智的发展。
三、生活适应教学校外延伸,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
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最终的落脚点,学生习得的成果需要在家庭和社会中得到检验。学生在学校学会了擦桌子、拖地之后,我及时向家长汇报劳动成果,并叮嘱家长放手让学生在家里锻炼,及时巩固劳动成果。因此,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家长要和学校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尽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学校教师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给智障学生家长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共同制订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和训练中来,从而保证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巩固。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和良好的习惯后,生活适应课程的教学要从自我照顾向居家生活、社区生活过渡。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认识和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职业个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其具有基本的职业能力。此外,训练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对语文、数学等文化学科知识的掌握,同时又可以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教师必须认识到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经常交流信息、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以取得最好的成绩。
事实证明,在智障学生生活适应学习的路上注定充满艰辛和汗水,但它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极其重要的工作,我们应该把这项工作渗透到我们各科的教学工作中去,应该相信,通过我们精心的培育和浇灌,就会给智障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