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会展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2018-03-14陈学清宿伟玲郑岩

对外经贸 2017年12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专业课程实践教学

陈学清 宿伟玲 郑岩

[摘要]随着会展经济的迅猛发展,行业对高校会展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成为高校会展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从会展行业人才需求出发,结合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现状,针对会展专业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的创新模式,为高校会展专业人才与市场对接提供保证。

[关键词]高校;会展专业;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12-00-0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发展从规模化逐步转向专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6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举办展览10472场,直接产值约5061亿人民币,拉动效应约45万亿人民币,提供社会就业岗位约1983万人次。会展业的发展对会展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从行业需求出发,构建以“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会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课的实践教学设计,提升会展人才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实现与会展行业对接。

一、高校会展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会展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08所高校开办本科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会展专业毕业生规模逐年递增。然而,伴随会展业的迅猛发展,会展人才缺口却越来越大,尤其是熟悉会展事物、了解国际市场动态、掌握现代管理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严重不足,高校与行业之间的“供需错位”问题明显,高素质会展人才的短缺成为会展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高校是高层次人才供给的主要来源,会展高等教育必须转变观念,从会展行业人才特点出发,结合高校自身专业优势,准确定位会展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内涵式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资源。

(一)实践教学环节是会展专业课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

专业课实践教学以生产、科研等社会实践为依托,是实践性、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特殊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也包括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目前,高校学科建设中社会实践教学体系较为完善,并得到重视,而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往往被忽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造成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偏低,行业对接错位。因此,如何加强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与运行成为高校会展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是提升会展专业毕业生职业迁移能力的重要途径

会展活动是集商品、展销、经济洽谈、信息交流、文化交往、旅游观光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经济文化活动。会展业广泛的行业关联性和社会性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丰富、实践创新能力强、组织沟通能力突出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更好地保证会展业适应性人才的供给,《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中提出,本科高校应创新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高校与会展中介机构、行业协会联合培养展览专门人才。高校会展专业应加强各类实践环节的设置,特别是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业认知,更好地提升学生职业迁移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缩小专业人才的供需差距。

二、高校会展专业课实践教学的设计原则

实践教学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迁移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和合作教学理论等,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会展专业课实践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准确把握会展业特点及发展规律,将实践教学环节融入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启发学生从行业实践中观察、体验并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以此提升专业人才的行业适应性。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设计原则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原则。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环节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课程实践教学针对性强,与相关理论紧密衔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学会将相关理论应用于行业实践,提高专业综合能力。

第二,实践教学的行业需求导向原则。会展行业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也是专业课程设置的主导因素。因此,了解会展业人才需求及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是科学构建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基础。

第三,实践教学多渠道立体化原则。传统的专业课实践教学采用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教学和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不能客观反映教学效果。会展专业课实践性内容体系性较强,可以采用更加靈活多样的实践方式,涉及课堂内外的实景、虚拟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认知渠道,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三、高校会展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企人才观念错位

目前,高校会展人才培养仍以学历教育为主,过分“重智商轻实践”,学生能力的考核指标以理论知识达标为主,而有关行业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机制尚未建立,运行表面化,导致毕业生行业适应能力较差。会展业是集全局性、操作性和政策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从筹办到招展、展出,包括项目流程、人力资源、空间设计、物流安排及其他跨行业辅助服务。会展行业强调“复合+实践” 型的人才观,需要有国际视野、实践经验,且专业扎实、组织统筹、善于沟通等多种能力聚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所以,高校会展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成为供需错位的关键因素。

(二)专业课程建设薄弱

会展业综合性的特点对专业学生多学科基础以及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是高校现行的学科专业相对独立,缺少院系或跨院系之间的课程建设基础平台,特别是专业教学中实践环节的内容及运行受到限制,制约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迁移的能力发展,导致专业学生的视野狭窄,行业认知和实践能力不强。

(三)实践与理论脱节

高校会展教育体系尚不成熟,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设置、师资、教材、资格证书等方面都存在着脱离会展实际的问题。另外,社会资源共享、产学研融合效果差。目前,校企合作多属实习生和短期志愿者安排为主,缺乏深层次的会展项目合作,更谈不上为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提供服务。

四、高校会展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高校会展专业课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结合行业需求,在合理建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应重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充分与政府、行业以及相关协会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资源共享,为会展专业课实踐教学运行创建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形成“理论-实践-能力”融合联动的培养模式,为专业学生提升综合能力提供保证,从而缩小会展人才的供需缺口。

(一)产学研结合,优化专业课实践教学环境

首先,校企人才观念达成共识。结合行业发展规律及高校学科优势,将学历教育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专业课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充分体现会展专业的应用性和综合性特点。其次,完善校内实践平台,优化校外实践环境。会展专业的实践平台建设应遵循校企“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原则,建立科学规范的合作协议和管理制度,较好地实现专业课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融合与衔接,有效进行深层次合作,提高学生行业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扩展与国外会展公司、相关院校的合作。积极促进会展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为学生了解会展前沿、参与项目实践,提供更高层次的平台。

(二)行业需求导向,加强会展专业课程实践体系建设

会展专业课是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有关会展基础理论、技术路线及发展趋势的重要课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应用和实践能力。专业课实践教学设计应基于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力要求及教学内容,在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同时,以引导和启发式教学为主,将岗位与职业标准要求纳入实践教学内容中,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求知能力。会展专业实践教学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包括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小组团队任务、实地考察和参展、行业专家讲座和论坛等,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建立专业课实践教学立体化的考核标准,将小组作业、实践操作、开卷测试等测评结果赋值汇总,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素质、能力水平。针对会展专业应用性的特点,开设职业化教育相关课程,鼓励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奠定基础。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提升会展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

与会展专业独立设置的实习活动不同,专业课实践教学是结合专业知识的分布与衔接,有机融入理论教学中,是对专业核心知识的理解、检验和应用的过程,体现理论与实践教学协调融合的特点。会展专业课实践环节包括综合性和专题性内容。综合性实践针对会展举办地、会展公司或参展商展会项目策划及运营的了解和实践,采取实地考察、市场调研及方案策划等方式,将由团队完成的课程论文作为考核内容。专题性实践教学可以就会展行业前沿发展、热点焦点、新型理念、运行模式等特殊问题,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及情景教学、参加行业论坛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发展最新技术和趋势,运用相关理论发现、解释和分析现实问题,如智慧展会、绿色展会及虚拟展会等,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敏锐的市场跟踪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行业适应能力。以会展营销实务课程为例,其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会展营销环境调研、展会主体市场定位、展会策划、整合营销策划等活动设计,均针对课程核心理论框架展开,使学生熟悉展会活动实践,有效运用营销观念和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闵祥晓,罗越富高校会展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以中山学院会展策划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9).

[2]高欣高校会展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机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0).

[3]高丽楠,王玉琼高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4).

[4]齐欣高校会展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5]庾为高校会展专业“会展策划与营销”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 2011(4).

[6]牛迪会展专业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6).

[7]张哲乐应用型高校会展专业“四元一体”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6(9).

[8]张翠娟,尹丽琴高校会展专业人才结构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0).

(责任编辑:郭丽春刘茜)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专业课程实践教学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