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肯经贸合作回顾与展望

2018-03-14杨为勇

对外经贸 2017年12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

杨为勇

[摘要]“一路一带”倡议为中国与肯尼亚的经贸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肯尼亚基础设施以及中肯经贸合作的巨大作用,对经贸合作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对中肯经贸合作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肯经贸合作;基础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12-0016-004

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从中国东南沿海开始到非洲肯尼亚蒙巴萨港为止的一段海上贸易之路。早在15世纪初,明朝郑和率领由200多艘船只及27万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来到蒙巴萨,带来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黄金。在蒙巴萨塔纳号沉船中也发现了清朝康熙时期中国景德镇等地的产品。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本土人流传下来的木雕、石刻、珠串和手工印染等原始手工技艺为旅游业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肯尼亚地跨赤道,但气候宜人,不仅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异域风情,还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相对成熟的经济社会环境。

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肯尼亚“愿景2030”

2013年习总书记发起了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旨在促进合作共赢、扩大对外开放、建立经济外交新平台,是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互联互通。其区域合作的机制将促进当地经济一体化,促进地区之间自由贸易的发展,促进双边、多变投资与贸易便利化,开拓“五通”局面(贸易畅通、道路联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同)。而与此对应的肯尼亚“愿景2030”(Ruwaza ya Kenya 2030)是肯尼亚2008年至2030年的国家发展计划,是由姆瓦伊·齐贝吉总统发起,通过全国各阶层人士的普遍参与协商而产生。其目标是到2030年使肯尼亚转型为“新型工业化、中等收入”的国家,在清洁和安全的环境中为所有公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这一愿景基于三个“支柱”,即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民主化。近年来,肯尼亚政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在内的经济建设,为当地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中国“一带一路”与肯尼亚“尼亚路”愿景倡议相互支撑。在高速铁路、公路桥梁、海港码头、核电、油气管道等建设领域,中国公司具有竞争优势,这正是肯尼亚和非洲国家基础建设所急需的。新型工业化、中等收入和高质量的生活依赖于经济的发展,而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源头和基础。李克强总理2014 年在访问非洲期间提出的建设非洲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航空“三大网络”及基础设施工业化(三网一化),也与“一带一路”遥相呼应。中肯两国高层近年来交流频繁、互信加深。 2017 年5 月,“一帶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中肯关系进一步被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肯尼亚已成为中国企业 升走进非洲的桥头堡,中肯经贸合作已居于中非经贸合作的前列。

二、“一路一带”倡议所带来的有益效应

(一)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笔者90年代曾在肯尼亚工作数年,感受颇深的是当年破旧的公路、速度缓慢的铁路大大阻碍了肯尼亚经济的发展,也放慢了其与周边国家经贸交往的步伐。西方国家一直把非洲置于“遗忘的角落”,其投资常常带有很多附加条件。而中国的国家战略将非洲国家视为友好的伙伴,给予了无私的援助。坦赞铁路和莫伊体育中心等工程的建设,记录下了中非源远流长的友谊。

受益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全长300英里,耗资40亿美元,连通首都内罗毕和港口蒙巴萨的蒙内铁路即将全面通车,目前正在试运行。当地报道称民众普遍赞美这一工程,称列车非常快、安静、乘坐感觉像在天堂一样。穿越这段路程,乘客们将由过去的12小时减少到4小时,货运列车由36小时减少到8小时。该项目是自1963年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便捷、廉价的交通及其物流服务系统的建立将缓解蒙巴萨港口的拥堵,加速贸易流通和人员流动,降低物流成本,惠及众多的领域。

蒙内铁路是东非国际铁路的第一段,这条铁路随后将延伸至乌干达的坎帕拉,最终抵达基加利(卢旺达)和朱巴(南苏丹),将新兴的东非共同体(EAC)的各地区连接起来。而19世纪末由英国人建设的近乎荒废的铁路将被彻底淘汰。这将改变整个东非地区的交通状况,加强东非国家间政治和经济的联系。除了铁路之外,中国公司还承建了公路、桥梁和码头等项目。德勤公司发布的《2016非洲基础设施趋势报告》显示中国为东非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承建方及融资方。在建的基础设施项目中,419%由中国公司承建,位列第一。项目融资方面,中国和非洲的金融机构分别投资约233%的项目,并列首位。中国为蒙内铁路项目提供了大约90%的融资。

(二)增加外来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率的提升

肯尼亚实行自由外汇政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汇率平稳。自1963 年独立以来,肯尼亚政局相对平稳,是非洲政局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受制于基础设施的薄弱,其外来投资增加缓慢。东非铁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极大缓解肯尼亚国内的交通压力,显著降低运输物流成本,降低商品及服务成本。“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大量基础建设将促进肯尼亚乃至整个东非地区出现新一轮投资热潮。优越的经济地理环境也使肯尼亚成为中国企业在非洲地区投资的优先考虑。如图1所示,近年肯尼亚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

安永发布的《非洲吸引力指数2017》报告称中国成为非洲第三大投资来源国以及最大的就业创造者,中国2016年对非直接投资(FDI)项目数量增加106%至66个,居第三位。中国成为肯尼亚第一大工程承包商来源国、第一大双边贷款提供国以及增长最快的海外游客来源国。肯尼亚也连续数年成为中国在非洲投资最多的国家。肯政府公布的30 多个“旗舰项目”,中肯合作项目近半数。投资的大量增加促进了肯尼亚经济的增长,相应提高了当地人的就业率。根据承建蒙内铁路的中国交建公司的估计,项目在建设和后期运营过程中,将为肯尼亚年均GDP增长至少贡献15个百分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每公里轨道将提供至少60个新工作岗位;整个铁路建设将为当地提供至少1万个工作岗位。而大量的生产原料,如钢铁、水泥、电缆和玻璃等都从当地厂家进货,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2016 年肯尼亚GDP 增长58%,2017年有望继续以较高的单位数增长。图2为肯尼亚近年GDP的增长趋势图。

(三)促进中国和肯尼亚的双边贸易和地区经济融合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中肯贸易的快速发展。据肯尼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中肯双边贸易总额达到3485亿肯先令(合计3371亿美元),同比增长58%,肯尼亚从中国的进口在2016年飙升至近326亿美元(是2012年的2倍),2017年前5个月肯尼亚自中国进口额升至1694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蒙内铁路带来的列车和其他设备的进口。2015年中国超越印度,成为肯尼亚第一大贸易伙伴,肯尼亚也跻身成为中国在非第六大贸易伙伴。肯尼亚从中国主要进口工业制品,而肯尼亚向中国出口茶叶、咖啡、鲜花等农产品。双边贸易不平衡的主因是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影响了肯尼亚产品在中国的销路。但是近年来中国进口肯尼亚产品的贸易额也在逐年增加。肯尼亚航空公司于2013年开始陆续开通了内罗毕至中国广州、杭州和香港地区的直航航线,为肯尼亚鲜花对中国市场的输出创造有利条件。虽然进口额猛增,但是肯尼亚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得益于出口额提升、海外侨汇增加以及旅游业创收。

东非共同体(EAC)是由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布隆迪、卢旺达和南苏丹六个东非国家组成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其宗旨是加强成员国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科技、外交等领域的合作,协调产业发展战略,共同发展基础设施,实现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是,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阻碍了成员国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一带一路”倡议引领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改善肯尼亚及周边国家的交通、通信和物流狀况,它将促进东非共同体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加速共同体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四)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相互了解

经贸往来密切加深的同时,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普通中国人印象中非洲大陆炎热无比,但在7月到8月中国最炎热难熬的夏季,肯尼亚却是清爽宜人的避暑圣地。从马赛马拉的动物大迁徙,到纳古鲁湖的火烈鸟,肯尼亚的野生动物资源为中国人大开了眼界,到肯尼亚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每年都大幅增加。在热情淳朴的当地居民的感染下,中国人传统印象中对非洲人的偏见也在逐渐转变。而肯尼亚民众对中国的良好印象与日俱增,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关注。

“一带一路”倡议并非转嫁国内的过剩产能,也不是掠夺别国资源,而是本着“和谐共赢”的理念,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发展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民心相通”,实现和谐共存。例如在肯尼亚的中国公司大量雇佣当地工人,提高了当地人的就业率;在建设蒙内铁路时将动物保护纳入议程,为野生动物建造了地下通道,保证长颈鹿的自由迁徙,不用低头就可穿过通道;大量采购当地物资材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建立希望小学,提高当地人的文化水平。所有这些实践都为“贸易相通、民心相通”、实现长久的互利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对肯经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中肯经贸发展中存在一些障碍,主要表现在中国企业在肯尼亚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矛盾。

1虽然中肯经贸合作日益加深,但是依然面临多重竞争。西方一些人还在炮制“中国威胁论”、 “中国新殖民主义论”等种种不实论调。肯尼亚的价值观与中国存在差异,在传统上更靠近西方。当地人的法律、人权意识较强。

2肯尼亚在经济体制上沿袭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其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参与度较低;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企业生产所需的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政府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腐败问题突出,很多服务如办理工作签证、清关等都需要行贿;社会治安不稳定,特别是在大选期间,各政党的支持者常常发生冲突。

3当地劳动力素质偏低,在工作效率、责任心和勤劳工作方面与中国员工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当地员工文化习俗的不同给投资经营增加了难度,如员工自我控制力较差,没有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习惯。

4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海外运营经验,技术及管理人才不足。中方员工语言不过关,缺少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我们的企业和人员很少有长期在肯尼亚投资工作的计划。许多中资企业对投资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对当地政策了解不够,盲目投资,造成大量亏损。相对于印度商人的抱团统一价格的行为,中国商人更倾向于通过竞相降价方式来实现销售,造成中国产品价格失控,整体无利润。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

1中资企业需尊重当地的价值观,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从国家政治层面到企业民间层面都应该像“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出的那样,在“合作共赢”的理念下发展两国经贸合作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中资企业从经贸合作中获益的同时,更要从肯尼亚自身发展的需要考虑,送去实实在在的利益,奠定长远持久的合作发展基础。

2中资企业在投资前需要熟悉和关注肯尼亚的政治、经济和投资环境,深入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行政、司法制度,研究当地市场,熟悉情况,选准项目。同时,需要了解当地的一些通用的商业习惯,学习如何与当地政府打交道。在环境保护、劳工权益、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加强学习,培养友好协商解决各种冲突的思维和能力。中资企业需建立长远的投资计划,耐住性子,稳定从业人员,慢慢地熟悉当地环境,积累经验,培养一批既懂经营管理,又精通外语、熟悉肯尼亚情况、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3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尊重当地员工的权益。不可否认,中国许多中小企业在现代企业管理方面有欠缺。肯尼亚采用的是西方市场经济体系,员工也具有西方的价值观和人权思维,如果用中国国内习惯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当地员工,冲突是必然的。中资企业需要认真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严格内部管理,遵守当地法律和风俗习惯,保护当地员工的权益,提高他们的文化和技术水平。

4中国政府和行业协会需要对经贸合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有组织地投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投资过程中的运营效率。维持市场秩序,减少不当竞争,禁止通过竞相降价的方式实现销售,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出口。

四、对未来两国经贸发展的展望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愿景2030愿的推动下,中肯两国的经贸发展将迈开大步谱写新的篇章。肯尼亚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吸引外国投资,包括提高行政效率,简化项目审批程序,降低税率等。2016年9月政府批准了《经济特区法案》,肯尼亚工业化部与中交建公司签署了蒙巴萨 (Dongo Kundu)经济特区开发协议。为鼓励加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肯尼亚政府实施保税计划,先后建立了44个出口加工区。而中国政府也大力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很多政策优惠。中国企业在肯尼亚国家经济发展的许多领域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基础建设领域市场广阔:肯尼亚基础设施薄弱,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中国的工程建设力量强大,技术先进,在铁路、公路、港口、核电等領域有雄厚的竞争优势。

2资源开采潜力巨大。肯尼亚矿产资源丰富,多数尚未开发。据普华永道的最近报告,过去全球10大石油储量新发现中有6个坐落于非洲,居于石油发现榜首的是肯尼亚的恩扎和南洛基查尔两大盆地。而东非具有离亚洲更近、油气贸易航线更便捷的特点,也为中国的能源供应增加了渠道。在肯尼亚另外几个地区也发现了可进行商业开采的煤矿床。肯尼亚还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是目前非洲最大的地热生产国。

3双边投资和贸易有望进一步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投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被吸引到肯尼亚投资设厂。第三届“肯尼亚中国贸易周”于2017年6月在内罗毕举行,约450家中国公司参加了展览。通过双边贸易,肯尼亚的鲜花、茶叶、乳香等特色商品会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品牌建设的发展和中国制造质量的提升,优质的中国产品将改变原来“低价低质”的形象,得到更多肯尼亚消费者的青睐。

4双边服务贸易发展势头不减:肯尼亚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清爽的气候和东非大裂谷自然原始的风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目光,更多中国游客将来到肯尼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未来将有更多中国金融机构在内罗毕设立分支机构,提供金融服务。中国有丰富的资金和相对成熟的金融系统,而肯尼亚有显著的区位优势、旺盛的市场需求。

五、结语

乘“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秉承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随着中肯政治互信的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提升,在大力推动肯尼亚民生、基础设施和东非互联互通一体化、提高肯尼亚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和人民福祉过程中,中肯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将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

[参考文献]

[1]李向阳“一带一路”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出路[J].国际贸易,2017(4)

[2]肯尼亚国家统计https://wwwknbsorke/.

[3]中国驻肯尼亚商务参赞处http://kemofcomgovcn/

[4]肯尼亚愿景30年网站wwwvision2030goke.

[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

(责任编辑:顾晓滨董博雯)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
为了帮包村的明天更美好……
PPP模式的风险因素及分担模式分析
中国旅游业助力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中国旅游业助力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PPP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