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波浪谷自然景区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8-03-14毕宇彤曹洪珍

对外经贸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对策

毕宇彤+曹洪珍

[摘要]陕北波浪谷拥有天然的丹霞地貌,景色优美,是个旅游胜地。但是旅游业发展仍存在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专业人才不足、景区管理体系不健全、产品研发深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波浪谷;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12-0069-03

一、陕北波浪谷自然景区旅游资源分析

1 波浪谷景观

龙州丹霞地貌自然景区,是陕西最大的一处丹霞地貌,当地人又称其为波浪谷、红石峁,也有称其为靖边红砂岩峡谷。波浪谷地处靖边县,在县东南二十公里的龙州乡闫家寨子,因处在龙州盆地中,又以形状似波浪、流水最为特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媲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最早发现的驴友、摄影者们也将其称作波浪谷,慢慢地,波浪谷的名字就流传开来。

波浪谷是红砂岩地貌的一种,因为红色砂岩在风雨的剥蚀下呈现出波浪状。关于波浪谷,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北部帕利亚峡谷,与之不同之处在于,陕北波浪谷并非呈现出红白相间的线条,而是整体为红色,同时也更为年轻,只有6000万年,有很多的沙土还没有凝固为岩石。在陕北这个黄土覆盖的地方,真是一个奇迹。波浪谷的景观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在狭窄处,红色的石头像流水状,呈现出奔流汇集之态;平缓时,一层层的石头铺展开来,像被红霞侵染过的画布,层层相叠,沿着红色的石头继续前行,又会看到凝固的石柱像一股股冰封的岩浆。波浪谷的岩石如同波浪一样,时起时伏,时缓时紧,错落有致,仪态万千。

2 周边特色景点

波浪谷的周边同时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靖边的万统城,万统城位于距靖边县百公里外的毛乌素沙漠上,是东晋时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俗称白城子,是我国历史上匈奴族唯一的一座都城遗址。遗址内物品丰富,从汉代到宋代文物均有发现,研究价值极大。

在通往波浪谷的路途中有十几公里的明长城相伴随,明长城亦是波浪谷周围的一个重要景点。明长城横贯榆林市,自东由神木县高家堡边界入境,至西到横山县博罗堡出境,全场一百多公里,其间烽火台200多座。到了明长城,镇北台是必看的景点,其是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有“万里长城第一台”的美称。登上镇北台,可一览塞外百里风光,沙漠、戈壁、草滩、黄河,还可以看到距离此处不远的波浪谷。

3 特色文化

靖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特点催生了其特色文化。都城遗址、明长城遗址、汉唐古墓群等遗址及出土文物为少数民族史的研究、古代文化的探索、地理变迁变化及古代艺术提供了历史文化依据。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黄土文化的有机结合,佛道宗教文化和长城军事文化交相辉映,这些都是陕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靖边县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 陕北波浪谷自然景区发展现存问题

1 缺乏长远发展眼光,生态恶化

一方面,陕北位于黄土高原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生态环境本身面临一定的问题,比如:年降雨量较低导致水资源匮乏;高原地带的植被稀疏,使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森林覆盖率不足致使水土流失时有发生。同时,由于地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富集区,能源的开采工作也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进一步的破坏,出现了地表下陷、水流断流以及污染等问题。陕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地区生态问题及人为的后天破坏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处于失调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情况,旅游业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这使得在旅游业发展初期,旅游业倚靠大自然的优势进行策划和开发,“重经济轻生态”的观念造成了对生态环境不可逆的破坏。现如今,仍有部分人认为尽管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可能会影响生态环境,但是只要得大于失,就属于良性发展。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生态平衡发展,也是缺乏长远眼光、急功近利的体现,长此以往,不但生态环境无法恢复,同时也断送了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脚步。

2 旅游专业人才不足

旅游业的产业类型是劳动密集型,因此劳动力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在勞动力中起着中坚作用的就是专业型人才。通过调查研究,波浪谷的旅游专业人才(旅游策划开发人才、管理人才、服务人才)处于短缺状态。从旅游策划开发人才来说,陕北旅游相关部门对从专业院校毕业的人才招募不够,对旅游新动向跟进不积极;从旅游管理人才来说,现有的人才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对人才的培训设备和组织机构,有些管理人才的经验不足;从服务人才来说,景区工作人员的学历普遍不高,上岗前缺乏长时间系统的培训,在岗后进修次数过少,这些原因都导致部分景区工作人员工作服务意识欠缺。另外,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旅游季节性等特点,服务人才的流动性很大,这不利于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3 景区管理体系有待健全

旅游景区管理包含景区日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部分,无论哪个部分出现问题,都会降低景区的竞争力。目前,景区管理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景区的上级部门有很多,如旅游局、文物局、各级地方政府等,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职责和管理方式。但是,正是由于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门面”,都有自己的“头”,导致有些景区受到多个部门重复管理,这不仅使旅游管理部门工作效率变低,而且也会产生推诿责任的现象,这是典型的管理机制落后、管理体系不健全的表现。另外,在景区建设上,上级管理部门只是看中经济效益,投资建设高收益的项目,而忽视游客的感受、轻视游客体验活动,然而最终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反而使景区失去竞争力,对经济也没有正向帮助。

4 缺乏生态旅游认知

目前,由于波浪谷旅游业发展尚处在起步和奠定基础阶段,旅游市场发育不成熟、不规范,管理经营水平低,从而出现在开发旅游景点时,生态环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造成生态旅游资源的浪费。波浪谷的旅游景点一般都是以生态资源为资本,进行开发和建设的,所以保护好生态自然资源是发展旅游业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缺乏对生态旅游的正确认识,缺乏统一规划,盲目开发;游客严重超载,超出了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承载能力;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片面注重经济效益,轻视社会和环境效益;旅游环境问题严重,无政府主义的掠夺式开发,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使旅游资源失去了本身特色;公民的生态意识淡薄;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盲目开发现象突出。环保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滞后与误区;生态旅游与假日旅游的矛盾;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市场不完善;高科技、高知识含量不足;交叉管理,效率低下。

5 产品深度有待开发

首先,旅游产品的内容创新性不够,虽然旅行社的数量不少,但是形式大同小异,都以观光游为主,并没有从深层次上考虑游客的需求。有些旅行社虽策划了一些主题旅行,如亲子游、购物游等,但是这些都具有临时性和周期性的弊端,缺乏创意性的计划和开发。其次,旅游产品的结构偏单一。现今,大多数旅行社的旅游路线都主推全包价旅游,旅行社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结构的竞争,而是价格竞争,对于半包价、小包价和单项旅游产品的研究较少。

三、陕北波浪谷自然景区对策分析

1 适度开发、推动景区生态健康发展

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生态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不仅包括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也包括那些稀有的动植物和天然形成的美景。旅游是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美景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了解自然界、了解历史、增长见识的重要手段。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永远把保护放在最首要位置;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之间,应该以生态效益为主;短期利益和长效发展两者应更注重长效发展而不是只看眼前的利益。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环境保护从生态角度上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加强人才引进力度

旅游专业人才引进应该从人才培养、选拔任用和岗位培训三个方面加强。先要充分利用陕北教育机构,加强旅游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合作,通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等教育形式培养旅游人才。同时也要引进高校里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型人才,让旅游行业的人才队伍更加坚实可靠。在人才选用过程中,制定人才选聘标准,实行公开选拔机制,逐步淘汰,优中选优,促使旅游业人才素质进一步提升。最后,对在岗的工作人员,旅游管理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岗位培训、进修,加快形成一支素养高、业务强、专业过硬的旅游人才队伍。

3.健全景区管理体系

从景区管理部门角度分析,应創新旅游管理体制,各部门职责统一划分,避免出现重复管理现象;实施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鼓励旅游管理部门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监督。从景区角度分析,景区建设应重点考虑游客体验及需求,增设有新鲜感、有独特性、可参与性的旅游项目;管理人员有责任向游客灌输景区维护思想,培养其责任感;提升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

4.强化生态可持续理念

旅游开发必须以生态伦理学为指导,在生态环境得到合理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开发旅游景点。进行合理规划,既能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又能考虑到旅游景点的合理开发,同时确保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的变化受自然规律所控制,而旅游是人们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受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和道德规范所控制。

5.优化产品结构

打破传统的组团包价游模式,根据客人需求为其量身定制旅游路线,同时也可以根据波浪谷的地理特点和民俗文化开展深度、细致、专业的旅游线路。除此之外,还应该提高服务质量,比如根据气候特征和民族文化特点,告知游客相关注意事项,让游客体会到亲切感。在宣传方面,利用互联网科技,通过网络实现多元化产品设计、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模式等多种方式优化产品结构。

[参考文献]

[1]葛小涛 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与实践[D].重庆师范大学, 2011.

[2]李蕾 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4(31).

[3]刘学兵,孙晓然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创新探析[J].中国商贸, 2011.

[4]李杨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 2012(8).

[5]林南枝 旅游经济学[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

[6]马勇, 李玺 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责任编辑:顾晓滨)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