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作文之外教学作文

2018-03-14蔡玉梅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樟树独立思考蚂蚁

蔡玉梅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对照

以小学中年级为例。

【原因剖析】

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老师们努力根据新课标的指示进行作文教学,但效果并不很好。因为尽管老师强调“真实”“写自己的想法”,但学生肚子里没“货色”,写不出,不愿写,又能奈何,老师只能兴叹“不会教作文”。其实,是老师过于关注“作文”本身,而忽视了作文的“根本”。“本”就是以有鲜活生命的学生为“本”,“根”就是学生的作文生成能力——“观察”“思考”“阅读”。没有了“根本”,导致新课标“乐于写”“自由写”的要求成了无根的“水上浮萍”。

二、提高小学中年级片段作文能力的策略

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动机,能让学生产生想写的欲望,但如果学生自身没有足够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那这种欲望就很小或者没有,写不出好作文。所以,老师要在作文之外教学作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阅读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样就足以形成强大的作文生成能力,教作文就不用那么费劲了。

1.阅读,作文的基石。好的书本不仅能给学生许多思想上的启发,是学生思考的强劲“马达”,而且还是写作材料的提供者和写作方法的指导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自身成长和写作将是终生受益的。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作出引导,让他们养成好的閱读习惯。

(1)课内外结合,进行系列阅读。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拓展,这种阅读又可分成文体系列阅读、主题内容系列阅读、作者作品系列阅读等。

(2)有选择地读。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经过调查,在小学中年级学生中普遍受欢迎的书就是《乌龙院》《多啦A梦》《脑筋急转弯》等卡通漫画书。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引领他们有计划地读一些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健康积极向上、具有童趣的语言文字读本,如儿童文学作品、少儿读物、报纸杂志等。

(3)思考着阅读。英国的洛克说:“阅读只能供给知识的材料,若要占为己有,必须靠思索之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书边上或阅读笔记本上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在读书交流会上让学生互相传阅。

2.观察,作文的路标。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对作文生成能力的提高相当重要。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观察有以下特点:随意性强,看到哪里是哪里;稳定性差,很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转移注意力;受内部的兴趣支配,不感兴趣的东西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浮于表面,多感官的“观看”而少心智的“察觉”。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对他们作以下观察引导。

(1)提示具体的观察内容。让学生听着老师的提示一步步完成观察任务。如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围墙边的樟树,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远看樟树,问:“远远看去,学校的围墙边有一排樟树,它们长得怎样?哪一棵长得最高大?”接着让学生来到长得最高大的樟树下,问:“这棵樟树的树干和什么东西差不多粗?树皮又是什么样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它和旁边的水杉比起来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抬头看树冠,问:“站在樟树下,感觉怎样?你发现了什么?在微风吹拂下,在阳光照耀下,树叶们又是什么样的?”最后问:“这么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樟树,你猜它几岁了,它的根能扎得多深?”用这种方法引导小学中年级学生观察,可以避免他们一听到要观察便无所适从、随便看看。

(2)教给学生观察的一般方法。有顺序,有条理,加之想象、联想。观察可以是由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四周的方位顺序,也可以是先整体后局部或先局部后整体的逻辑顺序;有重点,有主次之分,在观察对象中要分清谁是“主角”谁是“配角”。

(3)激起学生兴趣。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仔细琢磨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切入点,由此让学生能兴奋地带着任务进行“有心”的观察,而不只停留在对事物表层信息的摄取上。如让学生观察蚂蚁,则可以这样吊学生的胃口。问:“猜猜看,你们和蚂蚁,谁的力气大?”当说出蚂蚁的力气大时,学生就想弄个明白,这时老师再说:“蚂蚁非但力气大,而且,通讯非常发达,一块肉骨头只要被一只蚂蚁发现,一会儿就能叫来一大群同伴,不信,你回家试试,仔细观察研究,看看你能从蚂蚁身上发现些什么,学习到什么。”

3.思考,作文的马达。人类凭借语言来思考,思考用语言来表达,可以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考就是表达语言的动力。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写作来说,就是“无米之炊”,有了独立思考的生活习惯,就有了写作的强大后劲。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生活习惯呢?

(1)引导思考。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学生更是如此。但是有那么多的事物、现象和问题摆在学生面前,他们往往会习惯性地视而不见。所以在学生走上思考这条道路前,教师必须充当“引路人”,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关注值得思考的问题和话题,找准最好的切入点,或在问题中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让他们的思维激荡驰骋。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体会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思考激情。

(2)尊重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尊重每一个孩子。上课时多用“请问”“可以吗?”“谢谢你”“很高兴听到你的想法!”之类的词句,学生觉得被尊重了,就能自觉地去思考问题,并乐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当学生的想法经常受到肯定时,他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这就会让他喜欢上独立思考。

(3)练习质疑。质疑是练习思维的体操。不要认为那些书本都是无可挑剔的、老师说的都是真理,要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经常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思考问题,或是想想其他可能性。练习质疑可以让学生更善于思考。

为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写作提出的理想状态,我们教师一定要抓住作文的根本,培养学生的作文生成能力——观察、思考、阅读的生活学习习惯,让这三种习惯像学生的呼吸一样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语文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樟树独立思考蚂蚁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香樟树,樟树香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谈独立思考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谈独立思考
蚂蚁找吃的等
樟树木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