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群体访谈教育在社区医务人员及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
2018-03-14,,,,,,,,
,,,,, , ,,
目前“以社区为依托的慢性病防治”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政府倡导的卫生服务方向,医院-社区模式成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有效选择[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病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控制,主要依赖于药物、运动、饮食、糖尿病知识教育以及血糖监测等手段。社区糖尿病病人的糖尿病防控有赖于社区医护人员个体化、针对性的知识健康指导。研究显示:社区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处于中低水平,社区医护人员糖尿病知识水平亦较差[2-3]。为提高社区医护人员和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加强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其生存质量,2015年8月—2017年1月我院在社区采用医院-社区群体访谈教育对社区医务人员和糖尿病病人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南建社区、新锦社区、南南铝社区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各30例和新锦社区医务人员20名作为研究对象。3个社区常住人口、职业、收入、医保性质等基础条件相近。病人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4];②年龄≥55岁;③为社区常住人口,即户籍在本社区且居住在本社区的人口;④具备学习能力,生活能自理;⑤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社区糖尿病相关知识调查及教育;⑥病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有语言沟通障碍、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疾病;②有恶性肿瘤、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确诊合并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以社区为单位将南建社区设为对照组,新锦社区设为试验组,南南铝社区设为空白组。3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社区医务人员纳入标准: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的医生和护理人员。排除标准:干预期间由于请假、外出进修学习或补休等原因不在岗时间≥15 d者。最终获得社区医务人员20名,其中男8名,女12名;年龄(39.56±6.21)岁;工作年限(16.38±5.74)年;中专学历4名、专科学历5名、本科学历11名;初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9名、副高级职称6名。
表1 3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3组病人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题分为6部分,即糖尿病饮食、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监测、病人的支持管理。
1.2.1 对照组
采用“集中授课与互动讨论教育”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由医院专家利用PPT课件在社区会议室集中授课,时间为50 min;授课结束后专家与台下3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问题互动讨论,时间为20 min。每月举办1次,每次围绕1个主题,持续举办6个月。
1.2.2 试验组
采用“医院-社区群体访谈教育”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①成立访谈小组:包括1名糖尿病专科医生、20名社区医务人员及30例社区糖尿病病人。②选择访谈场所:以社区内安静、舒适,病人易于接受和放松的会议室或教室为场所进行访谈。③安排访谈时间:访谈每月举办1次,每次约为70 min,具体日期由课题组负责人与医生、社区医务人员、接受访谈的糖尿病病人协调确定。④确定访谈教育形式:每次访谈均以医生为主导者,社区医务人员为助手,1例社区糖尿病病人为访谈对象进行访谈,访谈过程中其余病人可提问并参与话题讨论。⑤拟定访谈内容:访谈共进行6次,每次围绕1个主题。访谈前参考相关研究,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依据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的原则编制开放性访谈问题,每个问题后又附加若干预见性问题,注意问题内容简短易懂,访谈语言幽默风趣,避免访谈过程中出现对访谈答案有倾向性的提示。⑥实施访谈:访谈正式开始前详细告知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目的、意义、规则、注意事项及本次访谈的主题;告知病人有发言和不发言的权利,强调尊重每一位发言者,鼓励病人积极发言;参与人员进行自我介绍,可通过短时间的集体小游戏或自愿表演活跃气氛。访谈过程中,访谈者可针对具体情况采用开放性的问题、肯定的应用、反馈式倾听、概括性小结、避免抵抗、议题设置、解决正反感情并存的矛盾心理等技巧,如:“对于通过加强锻炼和控制饮食来控制您的血糖水平,您有哪些忧虑?”“您刚才说通过每天走路去菜市场买菜来达到锻炼的目的,真是个不错的做法,除此之外您看自己还能不能找其他机会多做一些锻炼”“我们一起来聊聊怎样才能坚持身体锻炼,您通常是怎样锻炼的?”“您如何看待糖尿病?”“我非常理解您的感受”“您能做到的就是最适合您的,我特别高兴您决定要每天坚持测血糖。有些病人告诉我他们的小技巧,这并不一定也适合您,不过也许对您有启发”;医生需在访谈过程中总结、记录病人提出或讨论热烈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与病人共同探讨,给予专业指导。访谈结束后询问访谈对象内容有无补充,向每一位参与者表示感谢并赠送小礼品。⑦访谈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分析:访谈过程用录音笔录音,同时由专人负责记录重点内容。访谈结束后由研究人员将录音转换成文字,根据研究目的仔细阅读录音文字资料和访谈笔记,摘取关键词语、句子进行分析、编码,分类、比较、归纳,构建类属,提炼主题,形成概念框架,然后与访谈者验证主题是否代表其真正的感受、想法和经验。
1.2.3 空白组
仅发放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健康宣教资料,常规每月1次诊疗随访及教育指导。
1.3 评价指标
①社区医务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干预前、干预开始后3个月、6个月、1年时采用自制的《医院-社区群体访谈教育后基层医护人员糖尿病知识和管理水平测评问卷》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测评。该问卷分为选择题和判断题2种题型,共30道题目,其中选择题19道,包括单选题9道,多选题10道,分“A、B、C、D、E”5个选项,选对得1分,选错得0分;判断题11道,判断正确得1分,错误得0分。满分30分,分数越高说明糖尿病知识和管理水平越高。该问卷信度系数Cronbach’s α为0.907,效度为0.864。②生存质量:干预前、干预开始后3个月、6个月、1年时采用王乐三等[5]编制的2型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量表(DMQLS)对3组糖尿病病人进行测定。该量表包括疾病、生理、心理、社会和满意度5个维度,共87个条目,每个条目均为5级评分,采取5点等距反向积分法,即积分越高表明糖尿病对病人的影响越大,生活质量越差。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69,1周重测信度为0.996,分半信度为0.879。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社区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3组糖尿病病人DMQL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开始后3个月、6个月、1年试验组DMQLS评分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对照组DMQLS评分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3组糖尿病病人不同时间点DMQLS评分比较 分
2.2 社区医务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比较
干预前及干预开始后3个月、6个月、1年时,20名社区医务人员《医院-社区群体访谈教育后基层医护人员糖尿病知识和管理水平测评问卷》评分分别为(18.76±6.14)分、(25.31±4.28)分、(29.12±3.57)分、(28.78±2.94)分,干预开始后3个月、6个月、1年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04,P<0.05),干预开始后6个月评分高于干预开始后3个月(t=7.771,P<0.05),干预开始后6个月与干预开始后1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5,P>0.05)。
3 讨论
3.1 医院-社区群体访谈教育能提高社区糖尿病病人的生存质量
表2结果显示:干预开始后3个月、6个月、1年试验组DMQLS评分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对照组DMQLS评分低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医院-社区群体访谈教育能提高社区糖尿病病人的生存质量,其效果优于“集中授课和互动讨论教育”方式的健康宣教。糖尿病是需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必然会使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受损。有研究显示:社区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不高,且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和并发症的增加,其受影响程度加大[6]。群体访谈是将研究者拟定的特定话题通过组员之间的交流对话、互动探讨,获得组员看法、感受和观点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可以使病人在访谈过程中,通过与专科医生、社区医务人员分享观点、积极辩论来获取真实的、积极的、正向的、有价值的负性心理应对措施及糖尿病治疗相关知识,也可以使病人通过克服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生理不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
3.2 医院-社区群体访谈教育能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糖尿病知识和管理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医院-社区群体访谈教育干预后,试验组社区医务人员糖尿病知识和管理水平高于干预前(P<0.05),说明医院-社区群体访谈教育能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糖尿病知识和管理水平。200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把社区逐步变成慢性病防治的主战场,鼓励病人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7]。社区医务人员在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社区护士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直接决定了本社区糖尿病病人的教育管理效果[3]。群体性访谈法是类似于公众座谈会形式的一种集中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就是研究者将若干访谈对象集中起来,同时进行访谈。本研究试验组采用群体访谈教育,分6次对病人、社区医务人员开展“糖尿病饮食、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监测、病人的支持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对话式”探究,深入了解到社区医务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和管理水平不足,在访谈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教育,达到了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医院-社区群体访谈教育能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糖尿病知识和管理水平,提升社区糖尿病病人的生存质量。群体访谈教育的特点是通过群体之间的互动和连锁效应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对访谈者要求的条件较高,除了要有糖尿病教育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高的组织和掌控能力,从而把访谈过程控制在正性方向,防止消极因素对集体造成影响。
[1] 金菊,王风,孙红,等.南京市华侨路社区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效果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4,25(5):24-26.
[2] 张丛笑,章华米,胡小炜,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1):35-37.
[3] 赵芳,李建荣,黄金,等.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5):635-638.
[4]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31-1036.
[5] 王乐三,孙振球,蔡太生,等.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研制与考评[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0(1):21-27.
[6] 刘静,王红红.长沙市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1B):4016-4019.
[7]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的通知[EB/OL].[ 2009-04-07].http://www. gov.cn/zhengce/content/2009-04/07/content_6239.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