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2018-03-14尹晓波
尹晓波,田 发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带来好的影响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各个利益团体都在讨论的延迟退休的问题。延迟退休大体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第二,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金压力过大,养老金的亏损和社会所需的养老金的不断增加;第三,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偏低,现行的退休政策为:男60,女干部55,女工人50[1]。
综上所述,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都需要改变,延迟退休已成为我国政府所必须面对的一项选择。虽然现在还未正式推行延迟退休政策,但是人事社会部已然开始研究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方案,延迟退休也成大势所趋。本文将运用经济学中的生命周期理论从消费储蓄行为方面分析印证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必要性,并由此得出一点延迟退休政策方面的启示,再通过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工作性质的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延迟退休政策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以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延迟退休政策
不同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取决于当前收入的短期消费,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个人是在长期中计划其消费与储蓄行为的,以便在他们整个一生中,以最好的可能方式配置其消费[2]。本文正是基于这种长期性的消费和储蓄行为,联系我国的一些实际情况,对延迟退休进行经济学分析。
1.1 理论假设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绝大多数人们会选择稳定的生活方式——一般不会在一个时期内大量储蓄,而在下一时期挥霍无度,而是在各个时期大致消费相同的水平。一个典型的生命周期理论消费函数假设前提是: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少年,青壮年,老年。出生时没有任何财富,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总量等于其所有收入。消费者从起出生就开始工作,W表示工作年限,N表示生存年数。消费支出是均匀的,即等量消费,消费倾向不变,C表示每年消费。一生中的总储蓄等于负储蓄,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外部因素。为了计算和表示方便,假设每年收入Yt恒等于Y*。
1.2 理论推导
从以上假设可以推到得出以下关系式:
少年和青壮年阶段收入大于消费,这一阶段的收入一部分用于维持消费水平稳定,另一部分储蓄起来用于退休后的老年阶段的消费支出。因此,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其中,a是实际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b是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
图1说明一个典型的消费者在其工作期间内一方面进行个人消费,一方面进行个人储蓄,即积累财富;在工作期结束时,个人开始以积累财富为生进行负储蓄直到生命的终点;典型的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始终保持在平滑的水平上,所有财富在生命结束时全部消费掉。
1.3 理论应用
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前提条件是十分严格的,但并不影响对经济问题的认识。生命周期理论对于一国的经济制度安排,特别是劳务、福利制度与储蓄和消费相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本文将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必要性作出分析。
①微观方面。
从微观方面,即消费者个人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个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医疗卫生条件越来越先进,人们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即在不断增大。在退休年龄即不变和个人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由消费函数(4)式可知,边际消费倾向必然减小,相应的消费需求必然会下降,这样就会导致国家内需下降,出现内需不足的局面。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只有全面提高个人收入和延迟退休年龄两种方法,而全面提高个人收入这种方法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将导致政府和企业的成本大幅度提升,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那只有延迟退休年龄这一种方法了。虽然现实中国家和企业会给个人缴纳一部分养老金,但是我们把它当成一种额外的储蓄,长远看并不会影响本文的分析结果。结合前面分析的人们预期寿命不断增加,以及我国退休年龄偏低的现状,延迟退休无疑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②宏观方面。
从宏观方面,即全国整体来看。从图1可以看出,一个典型消费者的消费与储蓄行为所带来的经济总量效应是净储蓄为零,储蓄总量等于负储蓄总量。如果在一个经济体中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的人口比例一致,则该经济体不存在净储蓄,处于停滞状态;如果在人口构成中,年轻的工作人员在其积累储蓄的阶段中占有较大的人口比例,退休人员的负储蓄占有较小的人口比例,则经济中将存在大量的净储蓄,将会形成“内瑟效应”(Neisser effect)和“本茨效应”的促进储蓄的机制,储蓄率的提高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资本市场,这样就使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由以上分析结合我国的现状: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退休人员占人口比例越来越大,年轻人员占人口比例越来越小,可知净储蓄在不断减少,由宏观经济中的储蓄等于投资,投资逐渐减少,经济增长逐渐减缓,长此以往,将有面对经济停滞的威胁。为了避免净储蓄逐渐减少,在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的形势下,只有延长退休年龄,增加工作人员的比例,进而增加储蓄才能保证我国的净储蓄,从而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2 以不同工作性质和不同性别的劳动者的博弈分析延迟退休政策
延迟退休政策对劳动者的影响是复杂而广泛的,不能以“有利”和“不利”一概而论。对不同工作性质和不同性别的劳动者影响是不同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劳动者全面理性的认识延迟退休政策,为政府克服改革退休年龄的阻力提供可靠地参考依据[3]。
2.1 不同工作性质的劳动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根据工作性质,可以将劳动者划分成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两个群体,其中脑力劳动者主要是依靠智力完成工作,体力劳动者则主要从事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工作。对于这两种工作性质的劳动者,工作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和损耗不同,因而在延迟退休后所受影响相差较大,因此博弈的双方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双方的决策行为都为赞同或反对。
其中体力劳动者大多反对延迟退休政策,因为现阶段老年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其中体力劳动者占据较大比例,他们普遍开始工作的时间早、工作强度大,人到老年后身体状况堪忧。且该类岗位可替代性高,企业更愿意雇佣青年劳动者。如果推行延迟退休后,体力劳动者有可能到了六十岁后,被置于一身伤病、找不到合适工作又无法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尴尬处境,这也正是体力劳动者最大的担忧。因此体力劳动者赞成延迟退休政策得到的效用为-B,反对该政策得到的效用为0。
相对于体力劳动者,从事管理和研发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对延迟退休政策是比较赞同的。由于受教育程度高,开始工作的时间晚,劳动寿命较短,对身体的负担较小,多数脑力劳动者到了现行退休年龄都有继续工作的能力和愿望,会选择再工作几年,如退休后返聘再就业。如果推行延迟退休政策,这个群体将会获益良多。因此脑力劳动者赞成延迟退休政策得到的效用为A,反对该政策得到的效用为-C(A>C)。
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阵如下表所示:
?
从上表可以该博弈存在纳什均衡[4]:脑力劳动者赞成,体力劳动者反对,即(A,0)。跟本文之前分析的情形一致。纳什均衡的结果表示我国推行延迟退休政策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体力劳动者延迟退休后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完善即将推行的延迟退休政策,以取得广大体力劳动者的支持和理解。
2.2 不同性别的劳动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根据性别的不同,劳动者有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作为博弈的双方。我国现在沿用的是男女劳动者有差异的退休政策。当初设定差别退休年龄是为了照顾女性劳动者的权益,让女性劳动者可以早日享受养老保障,安享晚年。因为不同于男性劳动者,女性劳动者要经历怀孕、哺乳和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而且女性往往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会对其身体和精神造成巨大压力。然而随着半个世纪的发展,以前困扰女性劳动者的问题大大减轻,现行的退休年龄已不能满足广大女性劳动者的职业需求。数据表明,2012年世界上女性平均的法定退休年龄是59.5岁[5],而我国女性劳动者的法定退休年龄是55岁或50岁,比男性早5年或10年退休,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女性的工作寿命,制约了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不利于对女性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因此女性劳动者大多赞同渐进的延迟退休政策。假设女性劳动者赞同该政策得到的效用为A,反之,得到效用为-D;然而,对于男性劳动者渐进延迟到65岁再退休的政策,无疑会对男性老年人的身心带来巨大压力,其中身体素质差的尤为明显,特别是男性体力劳动者,他们身体素质相对更差,在竞争中更弱势,工资可能比退休金还低,因此可能有一部分男性劳动者会反对该政策的实施,但也有一些健康的老人是赞同该政策。假设男性劳动者赞同该政策得到的效用为B,反之,得到的效用为C。
则该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女性劳动者的最优策略肯定是赞成延迟退休政策,该博弈的纳什均衡结果主要看男性劳动者的效用B和C的大小。就人事社会部而言,肯定是纳什均衡结果是(赞成,赞成)的皆大欢喜的局面,这就需要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多考虑一下老年劳动者中的弱势群体,使得效用B>C,这样就会得到广大男性劳动者的全力支持。
?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经济现状的分析,得出不管是在宏观,还是微观方面,延迟退休政策都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好处。紧接着本文又运用博弈理论通过不同职业和不同性别的劳动者之间的博弈对延迟退休政策进行具体分析,虽说一部分体力劳动者并不怎么赞成该政策,但整体上延迟退休政策还是利大于弊的,只是要在实施的时候把相关利益处理得当,使得弱势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还是会相对顺利的,希望本文的浅析能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帮助。
延迟退休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个试图延迟退休年龄的国家,都面临巨大的改革压力,各国政府都是以小步渐进、协商谈判的方式逐步推进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对劳动者的不利影响主要集中作用在直接受政策影响的老年劳动者身上,通过良好设计的延迟退休方案和一系列配套措施,可以降低对劳动者的不利影响,从而获得劳动者的支持和理解,保障延迟退休政策顺利执行。
3.1 明确政策的原因及意义
现阶段,人们之所以反对延迟退休政策,主要是由于他们认为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以牺牲老年人的利益来弥补养老金的巨大缺口。其实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相关学者做过研究表明,延迟退休并不能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之所以,要推行延迟退休是由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下行、受教育年限延长、就业需求扩张和养老金缺口等多重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共同决定的。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解决社会上存在的就业问题和福利问题。只有让社会大众明确了政策的原因和意义,政策的推行和实施才能顺利进行。
3.2 政策要有活性,留出选择空间
在政策执行前应给予民众充分的意见表达权,政策执行中授予劳动者一定自主选择权。在采取渐进式退休的基础上,对于工作性质和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不能用完全一刀切的标准来延迟退休,周全考虑到不同劳动者群体的特点,留出一定空间让劳动者自主选择。对于高新技术、医学等行业的脑力劳动者来说,有继续留在工作岗位的需求和能力,优先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可以考虑在更高的养老金激励下,允许这类人才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比全社会的退休年龄晚几年退休。而对于身体透支严重的体力劳动者,政策应当完善提前退休相关细则,允许其在身体不允许的情况下提前退休享受养老保险。
3.3 建立配套制度和服务建设,公平对待老年劳动者
由于我国老年劳动者中多数受教育水平较低,多数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在延迟退休后,由于身体原因可能会出现失业在家而又不能领取养老金的状况。所以国家要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力资源库和老年劳动者开发管理服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加强针对老年人的人才培训,建设人才交流中心,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老年专场人才交流活动,以帮助其改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外,还应引导企业公平对待老年劳动者,对雇佣和继续任用老年劳动者的企业给予嘉奖,在相关政策上给予优惠。
3.4“男先女后”逐步推行同龄退休
为解决女性劳动力资源浪费和男女在工作机会平等的问题,男女同龄退休不可避免。但是考虑到的女性工作的身心压力和家庭原因,应该在逐渐向后推迟5年后,和现行男性退休年龄一致后,再逐渐向后推迟直到达到男女同龄退休。其中,对于女性体力劳动者要特殊照顾,放宽政策条件,允许其提前退休。
[1]李星翰.中国延迟退休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5):5-7.
[2]何东琪.消费储蓄理论:一个生命周期描述模型的理论思考——兼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重点[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科版),2004(5):59-60.
[3]周二华,张天骄.延迟退休波及的不同群体差异:源于职业生涯[J].中国与全球化,2015(7):61-71.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5]朱波.合理退休年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5(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