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律合剂干预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2018-03-14,,,
, ,,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在心律失常领域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得了较多的关注,稳心律合剂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自制制剂(批号:苏药制字Z04000789),已在临床应用多年,疗效肯定。本研究观察稳心律合剂干预长程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的长程持续性、永久性房颤病人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男9例,女11例;年龄(72.46±6.67)岁;病程(8.68±4.52)年;心室率(98.20±15.73)次/min。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71.00±5.81)岁;病程(6.10±3.93)年;心室率(92.55±13.99)次/min。两组病人性别比例、年龄、病程、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长程持续性、永久性房颤的诊断[1],中医“心悸”中的心阳不振(ZZXA40)证类诊断标准[2]。
1.3 排除标准 可逆病因引发的房颤;有严重肝、肾和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或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如肿瘤或艾滋病等;观察期间发生急性感染、风湿、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急重症等;正在参与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精神病病人或因其他原因不能配合完成调研者;临床症状不明显病人。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抗凝、控制心室率治疗,包括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稳心律合剂20 mL,每日3次。两组病人均停用其他通阳益气、化痰祛瘀类中药,如病人正在使用针对基础心脏疾病的其他治疗用药,如扩冠、抗心绞痛、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醛固酮拮抗剂、利尿剂等,则维持原方案继续使用。根据伴发疾病给予必要的降压、降糖等治疗。观察周期为4周。
1.5 观察指标
1.5.1 生活质量 病人治疗前后填写“心房颤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Atrial Fibrillation Effect on Quality-of-Life ,AFEQT)问卷,评估病人生活质量的变化,包括症状、日常活动、治疗担心及治疗满意度4个维度,其得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病人生活质量越高。
1.5.2 中医证候疗效 观察医师采用四诊方法,并填写治疗前后《心悸证候评分表》,评估中医证候疗效。《心悸证候评分表》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选取12项心悸心阳不振证主症、兼证及舌苔、脉象,包括: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懒言、神疲乏力、失眠、烦躁、舌淡、舌淡暗、苔白、脉促或结。各项证候按无、轻、中、重四个等级评分,分别计为1分、2分、3分、4分。
1.5.3 动态心电图 病人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治疗前后平均心室率的变化。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症状、日常活动、治疗满意度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症状、日常活动、治疗满意度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病人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室率比较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心室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室率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 论
房颤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目前全球房颤人数估计约为3 350万人。虽然目前治疗房颤的手段不断进步,但是其危害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实践中生活质量指病人因疾病和疾病相关治疗对躯体、心理、社会地位的影响的主观感受[3]。生活质量已成为房颤临床试验及医疗实践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能更长远、全面地反映慢性病病人的病情及变化。房颤的发生发展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早在2000年时,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终点工作组就已经提出生活质量应当成为评价房颤病人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4]。目前房颤的生存质量研究,评估标准多采用普适性量表,如SF-36、WHOQOL、CHQOL等,缺乏特异性量表。本研究采用“心房颤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问卷,为房颤特异性问卷,该量表是由美国心脏协会创制,特异性高,内容详尽,对房颤病人健康状况的改变敏感性也较高,并能反映病人接受治疗的主观体验,经信效度检验证实其用于评价反映房颤疾病的病程与生活质量的变化具有很高的相关性。 房颤病人常常表现为心慌、跳动不安等,中医多从“心悸”论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将房颤定名为“心动悸”。病机不外乎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心以阳气为用,心悸的发生与心之阳气密切相关,轻者以心阳不振为主,重者以心阳虚衰,或心之阴阳俱损为主。心阳不足是心悸的重要病机之一,可并见于心悸各证型中[5]。持续及永久性房颤的中医证候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其中心阳不振证是常见的证候之一[6]。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7],中医药对于各种类型房颤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在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房重构、抗血栓以及提高房颤病人生存质量等众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稳心律合剂,是经江苏省药监局批准的医院院内自制制剂。稳心律合剂组方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基础,桂枝甘草龙骨壮蛎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仲景应用此方治疗心悸心阳虚证。桂甘龙牡汤对于各种病因导致的缓慢或快速性心律失常证属心阳虚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8],可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改善应激状态和抑制心室肌细胞的传导等作用[9]。稳心律合剂主要药物组成有:桂枝、炙甘草、生龙骨、生牡蛎、全瓜蒌、丹参、麦冬、黄连、苦参等。具有温通心阳,重镇安神之功。
中医“望、闻、问、切”的四诊综合诊断方法以及“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治疗思想,这与当代医学模式提倡的重视治疗对象的主观感受思想极其类似,即越来越重视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
本研究结果显示,稳心律合剂具有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症状、日常活动、治疗满意度)、中医证候积分等作用,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降低房颤病人心室率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通过观察长程持续性、永久性房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平均心室率变化,综合评估医院制剂稳心律合剂的临床干预作用,初步观察到稳心律合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于长程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心悸心阳不振型)病人的生活质量(症状、日常活动、治疗满意度)、中医证候的改善及平均心室率的控制方面,较单用西药常规治疗疗效更佳。
[1]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5,29(5):167-197.
[2] 沈绍功. 中医新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6-12.
[3] 刘力,常玉双,沈舒文,等.生存质量在临床疗效评价中的运用与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2259-2261.
[4] Lüderitz B. Quality of life evide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dividual patient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J]. Cardiac Electrophysiology Review,2003,7(1):60-62.
[5] 徐立思,孔祥亮,何新慧.仲景辨治心阳虚证特点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3):490-493.
[6] 谢文. 738例心房纤颤病因及辨证分型临床分析[J].四川中医,2013,32(10):53-55.
[7] 田晓婕,顾宁.心房颤动的中医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7):1342-1344.
[8] 张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3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5,32(1):101-102.
[9] 佟颖,杜武勋,李悦,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2015,35(5):537-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