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致因调查及预防策略研究
2018-03-14牛文君
牛文君
(浙江科技学院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23)
运动猝死是指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的简称,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的有关资料,我们将运动猝死定义为:运动相关急性症状的发生或24h内的意外死亡。运动猝死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相关专家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事件。本项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例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针对高校2005—2014年可收集范围内的72个运动性猝死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致因,其目的是为我们高校采取有效防范大学生运动猝死措施,以及为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致因及预防策略。
1.2 研究方法
利用文献资料法、实例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可收集高校范围内的72名运动性猝死案例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猝死时间及地点、所在高校名称、猝死诊断依据、猝死诊断结果等信息进行收集,最后对调查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本项研究收集2005—2014年运动猝死的病例共有72例,其中男生66例,女生6例。男生所占比例远大于女生,为91.6%。其中,最早1例是在2005年,最近1例是在2014年6月,60例是发生在2005—2013年的,范围波及北京、上海、南京、广东、广西、山西等16个省市的40所大学。
2.1 运动猝死的年龄和性别的分布
由表1可知,大学生的年龄大多数都是在19~23岁之间,其中以19岁猝死率是最高的,共40例,占全部大学生猝死事件的55.55%。
表1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病例年龄分布及性别状况 n=72
2.2 运动性猝死的运动项目分析
在72例病例中,猝死者参加长跑的有40例、健身10例、足球9例、篮球5例,其他项目8例。通过表2分析,参加体育长跑者的猝死案例是最多的,占到55.55%,可能原因是长跑对大学生的身体要求相对较高。
表2 运动性猝死的运动项目n=72
2.3 运动性猝死的死亡原因
本调查的72例病例中,最常见的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为心源性猝死,其类型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力衰竭,共25例(70.5%);其次为天气原因中暑共10例,占13.8%;原因不明有7例,占9.7%。没有发现脑源性猝死的病例。(表3)
表3 运动性猝死的死亡原因分析n=72
2.4 引起大学生运动猝死的因素
2.4.1 心血管疾病和器质性异常是诱发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内在原因 在运动性猝死案例中心源性猝死的人数最多,此外,还有中暑或天气炎热、原因不明等因素。根据本项研究调查,在高校发生大学生猝死的病因中,心源性猝死病因约占76.3%,其在个案调查中所占的比例极大。心源性猝死当中最为常见的猝死病因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心力衰竭。本研究结果与Ades P A(心源性疾病占82%)、李之俊等人(心源性疾病占87.50%)的调查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2.4.2 运动量超负荷是诱发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外在原因 在本项研究中的72个大学生运行猝死病例中,有超过半数以上与田径运动相关的猝死,并以长跑运动中或后续发现生的猝死最多。此结果说明运动时间长或过高的负荷可能与高校运动性猝死有一定的联系。
2.4.3 诱发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潜在诱因心理应激反应、时间节律性等因素是引起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一个重要诱因。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在早上9:00— 11:00或醒后3 h 以内运动猝死的发病情况较多。本课题收集的相关案例与张开滋的季节性猝死时间特点研究结果相符。
3 预防大学生运动猝死的策略
3.1 严格体检制度,建立大学生的健康档案
在大一入学体检过程中,学校务必把好体检关,并建立学生心脏健康卡片。另外,平时体育教师上课时注意观察学生冒虚汗、脸发青等现象,并记录在案。为预防大学生运动猝死事件的发生建立关键资料。
3.2 加强大学生运动保健知识的教育, 提高大学生自我医务监督能力
学生进行大运动量的运动,要循序渐进;应防止“重力性休克”等症状出现。由此,学校要加强学生运动保健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大学生因高负荷运动出现运动猝死的事件。
3.3 加强教师责任心,强化教师体育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责任心。课前了解学生当天的身体状况,特别是体质较弱的学生身体状况。课中教师要善于及时注意观察学生身体表象反应,以避免学生猝死的发生。另外,教师还要根据气温、场地等客观条件,应及时调整学生运动强度、运动量,并做到及时排除有安全隐患的危机因素等。
3.4 加强普及大学生运动猝死的急救知识与方法
运动猝死病程短,发病突然,防不胜防。一旦出现,在现场及时抢救和开展心肺复苏是降低猝死率最为有效的措施。因此,学校在教育中要坚持对师生不断强化运动性猝死的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术相关技能知识。
[ 1 ] 刘青健,王清生,刘永祥.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
[ 2 ] Ades P A.Preventing sudden death:Cardiovascular screening of young athletes[ J ].The physician and sports medicine,1992,20(9):75-89.
[ 3 ] 李之俊,冯曙明,陈文堉,等.上海和华东地区运动猝死调查研究[ 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3):211-217.
[ 4 ] Koskenvuo K.Sudden deaths among Finnish conscripts[ 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76,23(2):1431-415.
[ 5 ] 王学农.运动与猝死[ J ].体育学刊,2003,10(1):67-69.
[ 6 ] 冯大志,沈雁飞.高校内发生运动猝死的原因调查及预防对策[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
[ 7 ] 徐昕,张丽申,王忠勇,等.我国运动猝死调查研究[ 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65-72.
[ 8 ] 何振强.高校大学生猝死原因分析和对策 [ 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19(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