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三灵
2018-03-14翁心诚
文/翁心诚
所言太极三灵,指太极拳运作中的身心轻灵、形神妙合灵通与心意活灵。此三灵乃任何门派、招式、套路的共同要求,否则很难入门而打出实效。试作简介。
一、身心轻灵,周遍全身
何为周遍全身?人体从内到外,内有五脏六腑、血液血管、骨肉筋髓,外有皮肤毛发、爪齿舌甲。这些物质性结构通通似乎很轻很轻,乃至似乎没有。它们并不是真正没有,而是全不被放在心上。平常不训太极者往往心累身重,似乎层层枷锁在身,有的则如同铁铐铜镣般沉沉重重,其根本原因出在身心调控上。他们总是看不破,看不淡,看不轻,放不下。练拳者须视“富贵于我如浮云”,没有什么放不开,想不通。心一轻灵,什么都轻灵。这一点不能忽略,每次行拳都要首先检查。要做到这一点,一般所用之法为用心灵调整身、心、息,使身子各部分轻轻松松。
二、形神妙合灵通
形神内现为返观内听,外现为动作和谐。但这只是初步。如若达到毛孔骨节、爪齿舌甲无处非是,才为形妙。如若达贪嗔慈忍、名闻利养、见闻觉知无神非神,才是神妙。形神妙合外现为动作招式完美统一,内现于身体每一细微得到滋润、揉摩。要达通灵则更不容易。一霎那、一弹指(五分之一秒),运行时一动没有不动,一静没有不静,处处总此一虚实,一处有一处虚实,外导内行气血顺畅,内引四肢急缓起落,随顺其变化,眼有眇瞻顾盼,手有撩了闪还,身有进退转换。此种境界之形神通达无碍,一动一静,一张一翕,一开一合,无不高度灵便,用鹤舞形容也可,用如鱼游走也可,如随风摆柳也可,如天女散花也可,如龙飞凤舞亦可。实际上,千言万语不能尽其妙,只好勉强以陈词表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为帮助理解,习者必须注意按杨澄甫师意见,分别轻重沉浮何病何不病。他留下的《三十二目》中说:双重为病,双沉不为病;双浮为病,双轻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轻半重不为病。其中的原因在于随屈就伸,无过不及;还在于“内之虚灵不昧,能致于外气之清明,流行于肢体”,达方圆自如与阴阳相济。所谓“超乎象外,得其寰中”。如此表里精粗无不通达,极于大成之神明不远。
三、心意活灵
心意活且灵决定了打太极拳的成功。如何用心意?这其中充满玄机。《三十二目》中,讲正功说:“得心应手,仰高钻坚,神乎其神,见隐显微,明而且明,生生不已。”这是讲心意活灵的巨大动力,讲的是太极智慧,但很易被忽视与误会。高境界者达神明,即唤醒神性,运用神力,打出神韵。神力不可思议,神力到一切到,正能量从体内源源焕发,没有任何挂碍,练太极拳进入化境。每个训练者都有潜在的巨大神力,所不同的是有的被遮蔽、被抑制,而有的则被调动了起来,有的是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了。心意活灵了,神力就调动了。实现心意活灵,前人提供了妙法:无心用心,无意用意。这似乎很玄,然而老子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下面举实例浅叙太极三灵的操作。以我之体悟言,要下工夫把小动作落实,过懂内劲之关。《三十二目》太极力气解中说:“气走于膜络筋脉,出于血肉皮骨。”还说:“气血功于内壮,血气功于外壮。”既内壮又外壮之功,则必懂内劲。根据这一原则,我探索了一种打好小动作的实训懂劲法。比如常见野马分鬃,不过先如抱球(合),再双臂按方位舒张(开),左式气走左手虎口,右式气走右手虎口而已,再进入转换。我的打法是在大动作前提下打出小动作,并配合小动间的折叠技术。在野马分鬃中可打出十个可见小动作,还有不可见的小动作。从内到外,每一小动作都有劳宫吸斥、胸吞意纳、神(阙)命(门)吞吐,配之以琼浆甘露(俗称口水)之涌润,气运四梢(舌、齿、甲、毛发)则成。因舌为肉梢,齿为骨梢,甲为筋梢,毛发为血梢,故气血合练,必定致精微。由于神力的驱动致使体内每个微尘都得到调和与清理,内劲必然深化。
据大略统计,二十四式小动作约三百个。无论普通推手或传统套路练习,也无论何门何派,四十式约四百个,五十六式则为五百多,八十八式约一千,如此类推。以每次训练两小时估算,小动作运行三千至四千个。这样劳宫吸斥等均达三千至四千次,呑润口水约一千次,这种训练之效出人意外,确实意味无穷,欲罢不能。久而久之,在小动作操运中进入微动境界,调动人体药库,那是妙中妙、神中神、化中化了。在这种训练后,一些慢性病,诸如颈椎腰椎病、便秘、高血压、高血脂等全都有所好转,也有效防止其他疾患的产生,精力旺,消化好,肾功能强,受想行识与见闻觉知定有所感。当然,要扎实掌控技艺,还须假以时日,练悟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