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问题
2018-03-13李兵
李兵
摘 要: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极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身心发展是人的体力和脑力协调发展,更是人毕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为切入点,对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为提高留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24
作者简介:李 兵(1975—),男,河南镇平人,专科,供职于焦作市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管理处。
一、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现状
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儿童时期,人的心理最需要关爱,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却不得不面对精神的过早“断奶”,心理营养严重不足,极易形成自卑、偏执、自闭的人格。父母外出,与其共同生活的人又大多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能力,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以致他们遇事容易简单粗暴地对待,对待他人态度冷漠,对社会现实极其仇恨,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失去家庭教育配合的情况下,学校教育效果很有限,而且难度极大地增加。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的问题,最后演变为离校、离家出走。
留守儿童的身体安全状况:儿童本来就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之一,留守儿童更是弱势中的弱势者,他们是有父母的“孤儿”。由于缺乏监护人的正确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及学习习惯,很多其他日常普通的安全问题,他們也不得不独自面对,独自解决,因此,他们时时面对各种安全隐患,极易成为拐卖、拐骗、奸淫猥亵等嫌疑人下手的对象。有一部分大龄留守儿童养成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习气,不务正业,胡作非为,甚至走向寄生型违法犯罪道路,使得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率以及所占相应违法犯罪的比率大幅上升。
二、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首先,遗传因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遗传是指祖先、父母的一些生物特征传递给后代,大多数特殊能力、身体特征都有可能通过遗传传递给孩子,例如,遗传性近视眼。遗传因素还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但目前,遗传因素不是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其次,环境因素对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在欠佳的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人际关系氛围,以及教育主体素质较低环境中,极其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依据认知发展规律及儿童身心健康的特点,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的儿童一旦失去父母的正确约束和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的诱惑。
据调查发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是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文化程度很低,在学习上没有能力帮助孩子,在思想上也与孩子相差甚远,加上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更是没有精力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最后,教育因素对身心健康发展起主导作用。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责任承担者主要是父母,通过父母正确的言传身教,孩子可获得基本的经验、社会知识和行为规范。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难以接受正确的教育,并且他们的监护人具有多样性,有单亲教养、祖辈教养、亲戚教养等模式,这些家庭教育因素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孩子多表现出不善表达、性格内向、自我封闭、倔强急躁、情趣敏感等特征。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不懂得科学教育。有部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过分的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略子女团结协作的意识;还有监护人经常对孩子训斥打骂,重则棍棒相加使孩子产生对家长的畏惧、怨恨和反感心理;另外,有的祖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把孩子当成小皇帝,事事依从,要什么给什么,这使孩子养成自私自利、没有同情心、不尊重长辈的坏习惯。这些情况对孩子长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学校是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主要涉及对孩子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但如果学校的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利的。目前,农村学校依然贯彻应试教育模式,忽略了儿童的素质教育。教师一味地重视学习成绩,根本不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留守儿童无法从学校方面得到心灵的帮扶,他们长期处于压抑的心理环境之中,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对策
1.改善社会环境
政府应加快推进和落实户籍改革,消除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的户籍限制和歧视,让农民工子女能够在就业地读书,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使问题彻底解决。
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力度相对比较薄弱,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农村学校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本。提高农村教师的素养,有素养的教师不但能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活动,还会运用有效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帮助孩子接受丰富理论知识和新鲜事物,更重要的是能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弥补留守儿童心理的缺失,在校园获得更多的感知体验。
加强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度,政府可以在农村创办工厂,农村的劳动力可以在家门口找工作,农民也可以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兼顾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2.营造温暖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积极参与教育活动。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进行教育,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家长可以有很多方法与孩子进行亲密有效的沟通。父母每天下班时间可以和孩子打电话、视频聊天,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学习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这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都是极为有利的。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担负起更多责任,不光是为孩子提供吃穿,更重要的是关爱、是陪伴。
3.营造积极健康的学校教育环境
落实素质教育,从积极的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学生采取积极正向的教育方式。教师应对不同特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
4.转变陪伴监护人的陈旧观念
社会各界通过下乡放电影、开办讲座等形式,给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举一些案例让他们补充养育孩子的知识,使其明白其中的利害。农村的父母本来文化程度就低,他们甚至有的完全没有教育子女的责任心,没有积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更谈不上孩子的精神需求和道德品质的重视。一定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否则一部分孩子无法成长为一个精神上富有和道德品格良好的人,甚至会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结语
中国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关注,需要社会全体携手共创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祖国未来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证,对其进行客观全面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敬兴娟.浅析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伦理问题[J].明日风尚,2018(9).
[2]姜英杰,姜淑梅.中小学留守儿童共情发展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8).
[3]岳文辕.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综述[J].好家长,20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