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魏开府制度考

2018-03-13张欣

人文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将军

张欣

内容提要 汉魏时期的开府制度,应始于初平三年四月吕布任奋武将军之开府,而非李催等之开府。李催等开府乃继承、扩展吕布开府之制。开府者取得与三公相近似地位,在政局中枢中处于重要地位,而非仅实施一般将军之职责。开府之制,使一般将军这类非常设机构制度化、常态化,此或即开府之意义所在。开府之制在初期是执政地位与辟除掾史并重,开府者为握有实权者,并非虚号,亦非如后世所理解的开府即为辟召。魏蜀吴三国开府各具特色,但在开府者具有执政地位上并无不同。

关键词 汉魏 开府 将军 辟除制度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7)12—0088—11

学界对于汉魏时期将军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然而关于将军开府问题的讨论,似不甚充分,诸如开府概念之厘定、开府制度起始时间、开府制度的演变以及开府与辟除制度的关系等问题,仍有不少讨论空间。

一、关于开府之概念与开府制度起始之时间

1.开府概念的讨论

关于开府,《中国历史大辞典》定义为:“开府指开设府署,辟置僚属。始于汉代,通常只许三公开府。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又许车骑将军开府。魏、晋、南北朝时期,常以此作为对高级官员的优待。”《中国历代职官辞典》:“开府,官名。汉代三公、大将军等高级官员可立府署,自辟僚属,故谓‘开府。曹魏景初三年(239)黄权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援照三公成例),‘开府仪同三司遂渐成官衔……”这些界说揭示了开府制度的若干特质,然细究之后,恐不无问题。

汉献帝之前两汉史籍中之“开府”似不具有官制的含义,一般以为《后汉书》所载献帝初平三年李催“迁车骑将军,开府”,为制度史意义上开府之始。然细考之后,知早于李催开府数月,吕布为奋武将军之开府,实为史籍所见最早开府制度。

《中国历史大辞典》等将汉代其他时期公府辟除掾史亦视为开府,严格意义上开府概念似与这种看法相左。其一,献帝以前两汉史籍中并无称公府辟除掾史为开府者。其二,若以车骑将军设府署、辟除掾史为开府之始,则这一情况至迟在西汉后期已存在,如《汉书·匡衡传》:“会宣帝崩,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汉书·云敞传》:“敝时为大司徒掾,自劾吴章弟子,收抱章尸归,棺敛葬之,京师称焉。车骑将军王舜高其志节,比之栾布,表奏,以为掾,荐为中郎谏大夫。”是车骑将军具有掾史,如议曹等。与车骑将军相近的卫将军亦辟除本军府之掾史:“大司马卫将军王商辟宣,荐为议郎。”然此时卫将军、车骑将军并不称开府。由此可见开府并非仅以辟除掾史为标准。

开府似有广、狭二义,狭义的开府是指东汉末年开始,一般将军如车骑将军、后将军、右将军等,取得与三公类似地位、设置官署、辟除掾史。强调辟除掾史对開府制度出现的重要作用,亦不能忽视将军“位同三公”的重要性,这点可能正是制度史意义上的开府在东汉末年才出现之原因。东汉末年车骑将军等相继开府,取得与三公相近地位,所以后世也笼统地称三公、大司马大将军等公府为开府,但这仅是从广义的开府概念得出的认识。严格说来,三公、大司马大将军等,并不称开府,至少在汉代未有称开府者。开府制度的出现,与东汉后期政局动荡,将军等武臣执权柄、控制政局,一般将军地位得到提升有很大关系。所以开府之本义,盖本有公府,再开一府。

2.开府制度起始之时间

《通典》等以魏景初三年(239年)黄权任车骑将军为开府之始;《后汉书集解》校补载黄山等以为明帝时东平王苍任骠骑大将军为后汉开府之始;《中国历史大辞典》主张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车骑将军开府说。三说相同之处,皆以任用某将军为开府之始,区别之处在于所任将军不同及时间上存在先后。

《三国志》等史料显示黄权仅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未开府。《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景初三年)“冬,十月,以镇南将军黄权为车骑将军”;(正始元年)“夏,四月,车骑将军黄权薨”。《三国志·蜀书·黄权传》:“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黄)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明年卒,谥曰景侯。”若仅以黄权任仪同三司为开府,则早在东汉延平元年(106年)“拜(邓)骘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骘也”。史载邓骘并未开府。未知《通典》《晋书》等言黄权为车骑将军开府何据。退一步讲,假设黄权曾开府,《三国志》等史料失载,而在东汉献帝初平三年已出现开府之制,为何不以其作为开府制度之起始时间?若以献帝时开府为临时之制,而在曹魏明帝时,已出现不少开府者。如《三国志·魏书·陈群传》载明帝即位(226年)镇军大将军陈群与“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开府”。为何不将此时诸大将军视作开府?综合言之,《通典》等以魏景初三年(239年)黄权任车骑将军为开府之始,恐非允当之论。

《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魏晋南北朝史卷》以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车骑将军开府说,然未举例证,张军《汉魏晋军府制度研究》举李傕开府为例,以其为“‘开府名目之最早见者”。按,初平三年开府者并非李催为最早。《后汉纪·献帝纪》载:

(初平三年)夏四月辛巳,帝有疾,既瘳,大会群臣于未央殿。卓置卫,自其营至于掖门。士孙瑞使骑都尉李顺将吕布亲兵十人,伪著卫士服于掖门。卓将出,马败不进,卓怪之,欲还。布劝之,遂行。入门,卫士以戟刺之。卓衣内有铠,不入,伤臂坠车,大呼曰:“吕布何在!”对曰:“在此。”布曰:“有诏。”趣兵斩之。卓骂曰:

“庸狗,敢如是邪!”遂斩之……于是以吕布为奋武将军,假节、开府,如三公。

吕布奋武将军开府事应在刺杀董卓后不久,应是对其功劳之褒奖。吕布所任之将军,称奋武将军或奋威将军。奋武将军至迟西汉元帝时已设,然此时未见开府之事。曹操亦曾于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行奋武将军,然似亦未开府。endprint

范晔《后汉书》记作:“允以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封温侯。”未载吕布开府事,且作奋威将军,然假节,仪同三司与《后汉纪》所载相近。《东观汉记·吕布传》:“吕布以奋威将军如三事。”亦作奋威将军,如三事,与《后汉纪》“如三公”相近。《唐六典·尚书吏部》开府仪同三司条注文:

又吕布有平董卓之勋,开府如三司;魏黄初三年,黄权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之名,自此始也……

其中“开府如三司”,或可断句为“开府,如三司”,三司即三公,这与《后汉纪》“开府,如三公”几同,印证《后汉纪》所载当系实录。值得注意的是,《唐六典》注文并未将李催等开府举出,而首举吕布之开府,颇具卓识。奋武将军重要,但非汉代以来常置之将军,在其位次之前有多种常设将军。然而奋武将军在东汉末特殊局势下,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开府如三公”,与司徒王允一道“共秉朝政”,此当为开府最初出现之具体情况。所以黄山等将开府之设立,仅视为扩大的将军幕府,似未中其肯綮。开府不但扩大原幕府机构,甚至是新设机构,但更为重要的是开府者取得与三公相近似地位,在政局中处于重要地位,而非仅实施一般将军之职责。而《后汉书》及《三国志》本传等未记其开府,而言其假节,仪同(或比)三司,或系失载。

关于初平三年(192年)车骑将军李傕之开府,《后汉书·献帝纪》载:

(初平三年)五月丁酉,大赦天下。丁未,征西将军皇甫嵩为车骑将军。董卓部曲将李催、郭汜、樊稠、张济等反,攻京师。六月戊午,陷长安城,太常种拂、太仆鲁旭、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并战殁,吏民死者万余人。李催等并自为将军。己未,大赦天下。李催杀司隶校尉黄琬;甲子,杀司徒王允,皆灭其族。丙子,前将军赵谦为司徒。

(初平三年)九月,李催自为车骑将军,郭汜后将军,樊稠右将军,张济镇东将军。济出屯弘农。甲申,司空淳于嘉为司徒,光禄大夫杨彪为司空,并录尚书事。又《后汉书·董卓传》载:

(初平三年)催又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汜后将军,稠右将军,张济为镇东将军,并封列侯。催、汜、稠共秉朝政。综合比观,知李催当于初平三年九月由杂号将军迁为车骑将军并开府,郭汜、樊稠等仅升至将军而未开府。兴平元年(194年)李催、樊稠“始相猜疑。犹加稠及郭汜开府,与三公合为六府,皆参选举”。此时郭汜、樊稠亦开府,亦证此前二人为右将军、后将军时并未开府。兴平元年当系右将军、后将军开府之始,且开府将军地位当有很大提升,几至与三公并立为六府,甚至权倾三公。李催之开府,迟于吕布开府数月。史料所见开府制度之始,应为初平三年四月吕布任奋武将军之开府,并非李催等之开府。李催等开府乃继承、扩展吕布开府之制。

《后汉书集解》校补载黄山云:

今案以仪同三司及开府名官,虽或如《晋志》自邓骘、黄权始,而其事則已具见于前。盖汉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亦名三司。司马主兵,即太尉,又称三府,掾属皆得自辟召。至开府仪同三司,则将军制也。前汉武帝亟用兵.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兼大司马位。光武中兴,吴汉亦以大将军为大司马,均在三司之中,故不另开府。及明帝以弟东平王苍为骠骑大将军辅政,置长史掾史员四十人,位在三公上,开东阁,延英雄。班固奏记说王:一则日幕府新开,广延群俊;再则日宜及府开,以慰远方,是为后汉开府之始。然仪凌三司,固不必下同三司也。章帝建初三年,令舅车骑将军马防与九卿绝席,班同三司,是又即为后汉仪同三司之始。既同三司,自得开府辟召,故明帝并令防置掾吏十人,岁举吏二人。骘之以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明即用防故事。观黄权虽实开府,而《蜀志·权传》仍止云“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而已,固不待明言“开府”也。

黄山以为,明帝时东平王苍任骠骑大将军为后汉开府之始,理由是之前大将军等即为三公,无需另开一府。从汉明帝时骠骑大将军东平王苍,“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居宰相之位”,及辟除掾史等记载看,确实符合后世将军开府的一些重要特征。然东汉献帝及以降将军之开府,与此又有所区别:一般开府将军,位次在三公之下,通过开府取得与三公相近之地位。而东平王骠骑将军之开府,位次在三公之上:“及(汉明帝)即位,拜为骠骑将军,置长史掾史员四十人,位在三公上。”东平王苍执政时间不长,“(永平)五年(62),乃许还国,而不听上将军印绶”,骠骑将军府机构亦发生变革,“以骠骑长史为东平太傅,掾为中大夫,令史为王家郎”。永平七年由京师洛阳归国,已非复“居宰相之位”,似亦不再直接辟除掾史。班固奏记东平王苍所言“幕府新开,广延群俊”“宜及府开,以慰远方”等,以及“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指明为骠骑将军幕府,幕府新开,与开府似仍有一定区别。一般开府有幕府公府化趋势,而东平王苍“幕府新开”等,更多地承接以往将军幕府制度,辟除掾史,参与政权,二者实有区别。黄山已指出东平王苍之骠骑将军“仪凌三司,固不必下同三司”,其实已指出二者区别,然未意识到此点正是“幕府新开”与开府不同之所在。

黄山按语又认为仪同三司亦标志开府制度出现:“既同三司,自得开府辟召”,《三国志·蜀书·黄权传》“固不待明言‘开府”。仪同三司有多种类似表现形式,如班同三府、班同三事、仪比三司,官属依司空,官属依太尉等,通过多种途径,依照三公具有的礼仪制度,对高级官僚之礼遇进行适当安排。《通典》等皆将仪同三司起始时间分述,仪同三司在前,开府在后,知二者并不相同。仪同三司的将军,当是幕府机构扩大,地位提升,而非成为近似于公府者。如车骑将军马防“班同三府,置掾吏十人”,在若干方面如朝位等方面,与三公相近,同九卿地位相当或略高,但在实际地位上当与三公仍有一定距离。或许可以把将军仪同三司等视作开府的前身。事实上,在吕布称开府之前,仪同三司及相近称谓,未有称开府者,即为明证。黄山所云,仅从辟除角度推断是否开府,似不尽符合当时事实。

二、汉魏开府制度之演变endprint

前辈学者对开府制度的研究,多为笼统概括叙述,以动态发展视角,系统梳理开府制度出现后如何变化和完善的论著则不甚充分。其实,汉魏开府制度的演变亦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待深入考察。东汉献帝时期吕布等将军相继开府,而三国时代,魏蜀吴皆有开府者。在献帝时期开府制度基础上,有不少变化。魏蜀吴三国开府情况亦有所不同,其中一些特征为晋代及后世沿袭。

1.三国时代之开府

(1)曹魏将军之开府

《三国志·魏书·陈群传》载:

帝征孙权,至广陵,使群领中领军。帝还,假节,都督水军。还许昌,以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帝寝疾,群与曹真、司马宣王等并受遗诏辅政。明帝即位(黄初七年,226年),进封颍阴侯,增邑五百,并前千三百户,与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开府。顷之,为司空,故录尚书事。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又载:

(黄初七年)十二月,以太尉钟繇为太傅,征东大将军曹休为大司马,中军大将军曹真为大将军,司徒华歆为太尉,司空王朗为司徒,镇军大将军陈群为司空,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为骠骑大将军。曹魏明帝时之开府,与东汉末之将军开府有异。前为一般将军,明帝即位之初(当在黄初七年五月之后不久,至该年十二月之间)短暂出现数种大将军开府。迁转之后,诸顾命大臣大司马曹休、大将军曹真、骠骑大将军司马懿等是否继续开府,似尚无直接证据。

按汉制,大将军、大司马等位在三公之上,具有类似公府结构。而镇军大将军陈群迁至司空后,已成为公府,无需再言是否开府。当时盖无开府之一般将军。诸大将军开府时间极短,所以《三国志》言镇军大将陈群升至司空用“顷之”一语。此时开府者为握有实权者,并非虚号。至于为何不另立公府(不自为三公,而假大将军之名开府),当与西汉以来,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有一定关系。这些任大将军者不愿降低身份为三公,又要操纵政治,则出现大将军等设立類似三公府之类机构。因此开府制度,或可视为具有一定将军制色彩的公府,而非所谓汉代以来公府的幕府化。

当时似并无虚封某人为开府之例,如后世追授开府之例,《三国志》等史料未有此类记载,这也表明三国时代(大部分时期)开府制度与后世有所差异。此时开府制极为重要,开府者皆为皇权授予,或假皇帝之名授予。皇权不愿过多将权力分与三公之外更多之人,如献帝在权力被架空情况下,吕布、李催等武将权臣相继执政时出现开府,而当曹操这一有魄力而又握有实权的执政者出现时,并未记载开府之制。在明帝即位之后,皇帝幼弱,顾命大臣相继开府,而又很快取消开府,应与皇权重振有一定关系。亦即在皇权强盛之时,开府者出现较少,或被抑制,而在皇权稍弱,如魏晋之际,再次出现开府,与酬褒功劳有关,更与此时皇权相对低落有联系。

开府之制,使一般将军这类非常设机构制度化、常态化,此或即开府之意义所在。《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载:

(甘露二年,257年)六月,乙巳,诏:“吴使持节都督夏口诸军事镇军将军沙羡侯孙壹,贼之枝属,位为上将,畏天知命,深鉴祸福,翻然举众,远归大国。虽微子去殷,乐毅遁燕,无以加之。其以壹为侍中车骑将军、假节交州牧吴侯、开府辟召仪同三司,依古侯伯八命之礼,衮冕赤舄,事从丰厚。”

此盖为曹魏开府辟召仪同三司之始见。其开府是对孙吴宗室降将之优待,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开府之制在初期是执政地位与辟除制并重,并非如后世所理解的,开府即为辟召,开府制设立初期(三国时代大部分时期),开府者具有近乎三公的权力,此点当不可忽视。如“依古侯伯八命之礼,衮冕赤舄”,尽管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在其中,但仍可见对开府者授予的极高礼遇。《晋书·阮籍传》载: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日:“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翘首,俊贤抗足。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谬恩,以光清举。”

此似为曹魏较早称太尉为开府者,然此文出于阮籍之口,奏记之文,非诏书称谓,恐难作为确证。

(2)蜀汉之开府

蜀汉早期称丞相开府,中后期大将军开府,与曹魏相似。《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

建兴元年(223),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成决于亮。

蜀汉以丞相开府,当是较早称三公为开府者。与后世广义上对开府制度理解相似,但与汉献帝时期、同期曹魏开府有异。然开府者在执政地位上,并无不同,蜀汉丞相诸葛亮是当然的执政者。称丞相为开府,当对后世直接将三公称为开府,具有一定关系。此时丞相诸葛亮是实际的执政者,所以会有“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且辟除诸多掾史。其地位当高于东汉三公。诸葛亮之后,皆大将军执政,《三国志·蜀书·蒋琬传》载:

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延熙元年,诏琬日:“……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椅角,以乘其衅。”又命琬开府,明年就加为大司马。

延熙元年(238年)蒋琬以大将军开府,及稍后的费祎大将军开府又回到大将军开府之制,与曹魏开府制度相像。开府之后,紧接着是辟除,“以忠为门下督”,“辟琬为东曹掾”。从这些史料中或可窥知当时记载此事者对开府的理解。

(3)孙吴之开府

《三国志·吴书·孙虑传》载:

(孙虑)黄武七年,封建昌侯。后二年(230),丞相雍等奏:“虑,性聪体达,所尚日新,比方近汉,宜进爵称王。”权未许。久之,尚书仆射存上疏曰:“……辄与丞相雍等议,成以虑宜为镇军大将军,授任偏方,以光大业。”权乃许之,于是假节开府,治半州。

孙吴开府者,似仅见此事例。镇军大将军开府,与曹魏明帝初年一度的名号大将军开府相类,且从裴注引《吴书》孙权诏“授(孙虑)以上将之位。至以殊特之荣,宠以兵马之势,委以偏方之任”看,孙吴开府者,权力颇大,地位较高,可独当一面。endprint

2.魏晋之际开府制度的变化

(1)赠开府

魏晋之际开府制度重要变化之一是,出现开府作为赠号。曹魏时期赠三公、大将军者有之,然似未有赠开府者。

《三国志》载:(陈群子陈泰)景元元年(260)薨,追赠司空,谥曰穆侯。

是岁(景元二年,261)基薨,追赠司空,谥曰景侯。

太祖馈或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咸熙二年(265),赠或太尉。

文帝践阼,遣使即拜恭为车骑将军、假节,封平郭侯;追赠(公孙)康大司马。

黄初六年(225),尚疾笃,还京都,帝数临幸,执手涕泣。尚薨,谥日悼侯。(裴注引《魏书》诏:“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腹心,出当瓜牙。智略深敏,谋谟过人,不幸早殒,命也奈何!赠征南大将军、昌陵侯印绶。”)至迟在晋武帝时已出现将开府赠予去世高官者,如《晋书·卢钦传》:“(卢钦)入为尚书仆射,加侍中、奉车都尉,领吏部”,咸宁四年(278年)卒,诏曰:“钦履道清正,执德贞素。文武之称,著于方夏。入跻机衡,惟允庶事。肆勤内外,有匪躬之节。不幸薨没,朕甚悼心。其赠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有与三公相近地位及辟除掾史二重内涵,卢钦既已去世,则所赠开府,应是赠予其与三公相近礼遇。

追赠开府者,以生前重臣居多,如羊琇“累迁中护军,加散骑常侍。琇在职十三年,典禁兵,豫机密,宠遇甚厚”,卒后“追赠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杜预曾为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行次邓县而卒,时年六十三。帝甚嗟悼,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成”。贾模曾为贾后亲党,散骑常侍、侍中,卒后“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日成”。羊玄之为惠皇后父,尚书右仆射、侍中,卒后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华廙“历位尚书令、太子少傅,追赠光禄大夫开府”。太原成王辅,监并州诸军事,“太康五年(284)薨,追赠镇北将军。永平元年(291年),更赠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等。

(2)光禄大夫开府

从现有史料看,开府制度在东汉献帝时出现,开府者主要是部分高级武官——将军,然在魏晋之际这一制度得到发展,文官如光禄大夫、尚书令仆等亦开府。尚书令仆与光禄大夫联用开府,单独开府者似少见。

《汉书·百官公卿表》《续汉书·百官二》载光禄大夫秩级皆为比二千石,位次并不显著。然在《魏官品》已位列第三品,与尚书令仆、中书令监同列,且在九卿之前。原为光禄勋(郎中令)属官的光禄大夫,此时反跃居其上。

起初光禄大夫开府者同时为尚书令仆,之后,仅光禄大夫一职亦开府。《晋书·武帝纪》载:

(成熙二年,265)九月戊午,以魏司徒何曾为丞相,镇南将军王沈为御史大夫,中护军贾充为卫将军,议郎裴秀为尚书令、光禄大夫,皆开府。

又《晋书·裴秀传》载:

武帝既即王位,拜尚书令、右光禄大夫,与御史大夫王沈、卫将军贾充俱开府,加给事中。两条史料可互相印证。《晋书·武陔传》载:

泰始初,拜尚书,掌吏部,迁左仆射、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

这些例子中,开府的传主既为尚书令仆同时又为光禄大夫。然之后不久,仅光禄大夫即开府。《晋书·张华传》载:

楚王玮受密诏杀太宰汝南王亮、太保卫罐等,内外兵扰,朝廷大恐,计无所出。华白帝以“玮矫诏擅害二公,将士仓卒,谓是国家意,故从之耳。今可遣驺虞幡使外军解严,理必风靡。”上从之,玮兵果散。及玮诛,华以首谋有功,拜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金章紫绶。固辞开府。

王隐《晋书·张华传》所载张华开府事略同:“华以建策,加华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固辞不受府。诏听。”又如石鉴“久之,拜光禄勋,复为司隶校尉,稍加特进,迁右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傅祗“伦篡,又为右光禄、开府,加侍中”。华廙“后年衰病笃,诏遣太医疗病,进位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等等。这表明,光禄大夫等文官亦取法武官将军,开始开府。开府者之群体不断扩大,选拔制度的混乱使官吏群体良莠不齐,官僚自利化趋势得到一定体现。

(3)名号大将军开府者比重增多

魏晋之际部分常设将军仍旧开府,名号大将军开府比重增大,数量、类别上有超过前者趋势。骠骑将军开府之例较多,车骑将军、征西将军等都曾开府。

(扶风武王骏)太康初,进拜骠骑将军,开府、持节、都督如故。

(秦獻王柬)及惠帝即位(290),来朝,拜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录尚书事,进位大将军。

(淮南忠王允)会赵王伦废贾后(301),诏遂以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都督如故,领中护军。允性沉毅,宿卫将士皆敬服之。

至洛,拜抚军大将军,领左军将军。顷之,迁骠骑将军、开府,复本国。

及赵王伦起事……推崇旂为车骑将军、开府。

武帝受禅,封琅邪郡王……及之国,行东中郎将、宣威将军。成宁中,改封于赵,迁平北将军、督邺城守事,进安北将军。元康初,迁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关中。

开府诸常设将军亦多为诸王所执掌,而诸王中任将军而未开府者,竭力为开府争夺:《晋书·齐献王攸》攸子蕤在齐王同辅政时(永宁时期,301-302年),“诏以蕤为散骑常侍,加大将军,领后军、侍中、特进,增邑满二万户。又从同求开府,同曰:‘武帝子吴、豫章尚未开府,宜且须后。”权臣未开府者,亦心怀怨恨:“(孙)秀本与张林有隙,虽外相推崇,内实忌之。及林为卫将军,深怨不得开府。”

蜀汉时期费祎、蒋琬以大将军开府,承袭丞相诸葛亮的开府,而权又加重。在魏晋之际兴起众多征镇等名号大将军,亦逐渐开府,进一步扩大开府者之群体。曹魏之初已出现名号大将军开府。《三国志·魏书·陈群传》:“帝征孙权,至广陵,使群领中领军。帝还,假节,都督水军。还许昌,以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帝寝疾,群与曹真、司马宣王等并受遗诏辅政。明帝即位(226年)……与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开府。顷之,为司空,故录尚书事。”镇东大将军、征东大将军、中军大将军、抚军大将军顾命大臣分别开府,将东汉末时局板荡之措施,设为制度。诸大将军开府,似未持续太久,由于职位迁转,是否继续开府,囿于资料,难以详论。孙吴亦出现镇军大将军开府,如孙权以孙虑为镇军大将军,“假节开府,治半州”。但曹魏及孙吴大部分时期名号大将军开府事例较少,未铺展开来。曹魏后期至西晋出现诸多名号大将军开府之例:endprint

晋国建(咸熙元年,264),立(司马炎)为世子,拜抚军大将军,开府、副贰相国。

咸宁初,羌虏树机能等叛,遣众讨之,斩三千余级。(扶风王骏)进位征西大将军,开府辟召,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

(咸宁)三年(277),徙封汝南,出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开府、假节。

琅邪武王伷,字子将……入为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出为镇东大将军、假节、徐州诸军事,代卫罐镇下邳。伷镇御有方,得将士死力,吴人惮之。加开府仪同三司,改封琅邪王,以东莞益其国。

平吴之役,率众数万出涂中,孙皓奉笺送玺绶,诣伷请降……顷之,并督青州诸军事,加侍中之服。进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奋既旧臣,兼有椒房之助,甚见宠待。迁左仆射,加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伦诛,诏复(吴敬王)晏本封,拜上军大将军、开府,加侍中。

伦篡(301),迁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欲以宠安之。

(新野王歆)赵王伦篡位,以为南中郎将。齐王同举义,移檄天下,歆未知所从。……以勋进封新野郡王,邑二万户。迁使持节、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赵王伦之篡也。进征北大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

乃迁晞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领青州刺史,进为郡公。

孝王略……怀帝即位(307),迁使持节、都督荆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寻进开府,加散骑常侍。永嘉三年(309)薨,追赠侍中、太尉。

南阳王模……迁镇东大将军,镇许昌。进爵南阳王。永嘉初,转征西大将军、开府,都督秦雍梁益诸军事,代河间王颙镇关中。这些名号大将军多由司马氏诸王所担任,少数为外戚或重臣任职。多位尊权重,专制一方。

三、余论:开府制对汉魏辟除制度之意义

笔者在探讨汉魏辟除制度问题时,注意到开府制度与辟除制度具有一定的关系,但将开府等同于置掾或辟除掾史是偏颇的。汉魏辟除制度,是指官僚机构主要负责人依据一定规则自主选任机构掾史的一种选官制度,其构成要素为辟除主体与辟除对象。辟除制度渊源于战国秦的除吏、置吏制度,秦汉之际已经出现,汉武帝时期已在制度上得以确立,魏晋时期在稳定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而严格意义上的开府制度,据前文所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是两种制度产生时间上的差异。辟除制度包含多种层次,高层次的辟除如公府、诸卿辟除掾史,低层次的辟除如郡县长吏辟除掾史。而严格意义上的开府,仅限于处于政治中枢掌控政局的将军的辟除。开府辟除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辟除形式。但东汉末出现的开府,确实在辟除制度演生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汉武帝中期辟除四科产生之后,辟除制在制度层面,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基本未出现新的制度或机制。辟除制度在辟除四科指导下具体运行,在各机构掾史选任层面推动官僚机构持续有效地运转。但漢魏之际开府制的出现,为辟除制度发展增添生机。

1.扩大高等级辟除主体之种类

作为辟除制构成重要一方面的辟除主体即具有辟除权力的官长。辟除对象主要为行政机构各种掾史。汉代高等级辟除,主要指公府辟除,以三公辟除为主。开府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辟除掾史,皇帝诏令制定辟除掾史、数量类别。在若干将军开府之后,辟除主体中高等级辟除主体群体增大,突破了汉献帝以前高等级辟除主体局限于三公等的限制。武官特征鲜明的将军,作为位高权重的开府者,为辟除制度在魏晋以降的发展增添变量。

2.为辟除制度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开府制度为六朝时期辟除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六朝军镇繁荣,辟除制度随着军镇开府而兴盛。汉至西晋时期开府者群体呈增多趋势。尽管在汉魏时期不甚繁荣,但开府制度的许多特点已经出现,在六朝得到继承发展。

魏晋以降三公位尊而非实权者,汉晋时期开府将军,或执政中央或独当一方,其开府将军之辟除有逐渐超过三公辟除之趋势。又魏晋以降,官私文书将三公亦称为开府,从这方面看,广义上开府者包括三公。这为军镇取得与三公相近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辟除对象不再局限于掾史,辟除制度的地位亦因之得到实质提升。因此,开府制度的出现,对辟除制度在魏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黄晓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将军
墨水瓶将军和他的兵
吓到将军的碗
哼将军和哈将军
刺猬将军
马援将军
第一回 常胜将军2
镜子和将军
将军驾到
大战将军山
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