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这类对称性问题椭圆与双曲线可以类比吗

2018-03-13王思俭

新高考·高二数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端点原点椭圆

王思俭

很多同学对解析几何有畏难情绪,怕运算的现象由来已久,小题、基本题不愿意做,而综合题又做不出来,特别在考试时面对灵活性或综合性的圆锥曲线试题,多数采取放弃的态度。究其原因,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圆锥曲线的相关性质理解不深、记忆不牢、运用不灵,导致内心崩溃,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深感数学总是那么难、那么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信心和勇气,更没有顽强拼搏的精神。鉴于此,笔者邀请几位同学就《合情推理与证明》中有关圆锥曲线相关性质的类比问题进行交流,旨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也引导大家关注课本、理解课本、用好课本。

生乙:要去掉B,C两点。

众生:Why?

生乙:因为三角形三个顶点不共线,因此点A不在直线BC上。

教师:很好!生乙的思维是很严谨的。求轨迹方程,一定要注意检验,一点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这就是轨迹的纯粹性和完备性。

生甲:如果要求的轨迹是双曲线,怎样变换题目条件呢?

教师:你问的很好!你们想一想:动点A的轨迹形状是由什么因素控制的?

生乙:应该是由斜率之积为常数所控制的,可以大胆猜想,当常数改为4/9时,轨迹方程就不是椭圆了,过程为:

教师:很好!你们解题之后一定要进行反思与回顾,生甲的质疑很及时,引起大家进一步思考,这样生乙又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我们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生丙:根据上述问题,可以归纳推广为:

教师:猜想很好!有推理过程吗?

当λA

当λ>O时,表示以A,B为实轴端点的双曲线(去掉A,B两点)。

生乙:不严谨,当λ=-l时,表示以A,B为直径端点的圆(去掉A,B两点)。最好还要讨论当-1<λ

教师:生乙补充得很好!细致到位,这种严谨求实的习惯应该坚持下去,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想法吗?

生丁:我想研究椭圆中逆命题,看看是否成立?

教师:你的逆命题是什么?你能证明吗?

教师:正确!大家还有没有新的想法?

生戊:由于A,B两点是椭圓长轴端点,我提出新的猜想: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斜率之积为定值。

教师:就请你将此猜想写出来,并给出证明。

教师:正确!生戊利用点差法证明了一般的结论,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证明方法如同生成的方法。

生庚:还可以推广到一般的有心二次曲线,一般地:

若已知P1,P2是椭圆AX2+By2=l(A,B为不能同时为负数的常数且AB≠0)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点P是该椭圆上异于P1,P2的任意一点,则直线PP1和直线PP2的斜率之积为定值,即kpp1kpp2=-A/B。

证明方法如同生戊的方法。

教师:很好!生戊提出椭圆中的一般问题,而生己类比出双曲线中的问题,生庚又给出了更一般的问题。这种质疑就是有效的学习,实现了“由薄到厚”量的增加,再“由厚到薄”质的飞跃,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数学理解能力。

生甲:求解圆锥曲线综合题时可以直接用这些结论吗?

教师:这仅仅为你们提供了研究问题的思路,在具体解题时先证后用,就不会失分了。现在看一道例题:

已知椭圆x2/4+y2/2=l,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P,A两点,其中P在第一象限,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连结AC,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求证:PA⊥PB。

生乙:这题我证明过的,我是利用直线与椭圆方程联立求出交点坐标,再证明PA,PB的斜率之积为-l,从而得到结论。运算量很大,算到不想算的地步,但最后我还是坚持证明出来了。

生丙:我也是先求出交点,再利用向量法证明的,运算量确实很大!

生甲:我求出交点P,A的坐标后,再写直线AB的方程,太烦琐了,于是就放弃了。

生丁:我是利用设而不求与点差法,找出直线AB与直线PB斜率的关系式,再通过直线AC与直线AP的斜率的关系式,消去相关量,证明了kpB·kpA=-1。

教师:你们几位都讲出了自己的解题策略,也展现了自己的思维过程,这一点很好!你们有没有发现生丁的证明过程中蕴含我们共同探讨的结论?

教师:你抓到问题了的实质,从而使得解题过程更加简洁明了。因此同学们要学会先分析问题,再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生己:我们要不要研究它的逆命题是否成立?

教师:你的想法很好!结论与哪一个条件交换呢?

生己:要想利用上述性质,必须有PA关于原点对称,因此,将“PC⊥x轴”与“PB⊥PA”交换可能会成功的。

教师:很好!请你写出逆命题,并给出证明。

教师:很好!证明过程简洁明了,推理严谨!

生乙:可以探究上述结论是否对所有椭圆都成立。

生庚:不是所有椭圆都成立,例如已知椭圆x2/9十y2/6=l,过原点的直线交椭同于P,A两点,其中P在第一象限,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连结AC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但PA与PB不垂直,看来不能。

教师:由于B点是由C点产生的,因此你们应该探究点C在何处时,才能使FA⊥PB,于是应该在线段PO上找一点Q,过Q点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你们试一试。

生庚:我猜想Q点是线段OP的中点,证明如下:

众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生庚的探究方法是分析法,这是推理与证明的重要方法,许多问题都是先用分析法探索思路,再用综合法书写具体解题过程。这样就得到命题:

生丙:对于椭圆x2/α2十y2/b2=l (α>b>O)满足什么条件?过原点的直线交椭网于P,A两点,其中P在第一象限,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连结AC,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有PA⊥PB。

教师:你提出的问题很好!你会探究吗?

生辛:根据生庚的思路,我探究出一般的结论:

众生:太厉害了!

教师:很好!解题时往往要先猜后证。

生丁:前一段时间我做过一道题:

已知椭圆x2/4十y2=l,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P,A两点,其中P在第一象限,过P点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连结AC,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求证:P点恒在以AB为直径的圆内。

按照前面几位同学的讨论思路是否也可以推广到一般情况?

教师:你可以大胆尝试!

下面该怎么办了?不会做了,请求援助!

教师:生戊的结论更具有一般性,上述的几道题都是它的特例,对于不同的椭圆,点Q的位置各不相同,同时也揭示了由各动点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于是为命题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勇于质疑,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探究出新结论,在探索的过程中要大胆猜想,小心证明,从而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端点原点椭圆
例谈求解“端点取等”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方法
数轴在解答实数题中的应用
不等式求解过程中端点的确定
b=c的椭圆与圆
巧用点在椭圆内解题
电筒的灯光是线段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话题:回到原点
极限思想在椭圆问题中的应用
7.1 数形结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