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3-13仲惟青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莪术强直性脊柱炎

仲惟青

山东省龙口市北马中心卫生院,山东烟台 265702

强直性脊柱炎是风湿免疫科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疾病的多发人群为青年男性,一般来说,该疾病的初期症状无明显特征,有些患者在患病早期出现全身性的症状,例如全身乏力、消瘦以及出现全身性的贫血[1]。该文就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与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0例,随后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9例,有女6例,年龄最高为56岁,年龄最低为15岁,平均年龄为(27.5±2.65)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30例,有女5例,年龄最高为59岁,年龄最低为16岁,平均年龄为(26.9±2.58)岁,经过调查显示,患者的身高、体重、学历、病史以及家庭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的选择

1.2.1 西医的选择标准 患者出现下肢严重疼痛的情况,但是在患者运动后情况会缓解,患者进行胸廓方面的运动较少,患者的腰椎方面运动困难,符合以上的其中一项或者是经过X光线检查,发现患有关节炎的患者。

1.2.2 中医的选择标准 肾虚瘀阻:患者的腰、颈或者患者的背部,出现刺痛,且出现晨僵,患者同时出现畏寒的情况。湿热瘀阻:患者的腰、颈或者患者的背部,出现刺痛,且出现晨僵,患者的四肢关节出现肿热的情况。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中医内科治疗,主要是采用中医辩证法联合中医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主要是在中医辨证法内科治疗联合中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外科穴位贴敷治疗,具体的治疗情况如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法联合中医药物治疗,对于肾虚瘀阻的患者采取补肾加脊甲减汤治疗,具体的药物为:菟丝子 10 g、莪术 10 g、怀牛膝 15 g、当归 15 g、川芎 15 g、细辛 3 g、赤芍 3 g、当归 15 g、补骨脂 10 g、续断 10 g、羌活 10 g、淫羊藿 15 g。药物煎服300 mL,早晚2次温服,1剂/d药物煎服。对于湿热瘀阻的患者采取清热加脊甲减汤治疗,具体的药物为:丹参 15 g、川芎 15 g、莪术 10 g、羌活 10 g、土茯苓 30 g、金银花 30 g、苦参 10 g、川牛膝 15 g、续断15 g、黄柏10 g、参术 10 g。药物煎服300 mL,早晚两次温服,1剂/d药物煎服。用药的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医师的建议对药物进行调整,加减药物[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中医辨证法内科治疗联合中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外科穴位贴敷治疗。采用的为脊强节气贴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治疗,该穴位贴所含的主要药物为断续、丹参、生姜、羌活、莪术、牛膝等,主要的贴敷穴位为脾俞、命门、大椎、肝俞等,注意贴敷次数为每2 d贴敷一次,需要连续贴敷6次以上,6次为1个疗程,是否进行下1个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医师的建议而定。

1.4 评判标准

使用BASMI指标评定患者的腰椎侧弯以及颈椎旋转等情况的改善情况等;使用HAQ表对患者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包括患者的穿衣、洗漱、饮食、饮水以及上下床等能力进行评分。根据患者上述的情况来评判治疗效果的有效性。

2 结果

2.1 患者的BASMI情况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SMI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是对照组患者的BASMI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低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BASMI的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BASMI的情况对比(±s)

组别L 耳屏-墙距改善L 踝间距改善 θ 腰椎前屈改善 θ 腰椎侧弯改善 θ 颈椎旋转改善(cm) (cm) (°) (°) (°)观察组(n=35)对照组(n=35)4.30±1.18 8.23±1.65 1.18±0.16 2.85±0.12 1.88±0.08 1.66±0.09 1.16±0.16 1.56±1.99 18.02±3.33 10.32±2.00

2.2 患者的HAQ情况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Q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是对照组患者的HAQ分值降低情况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情况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HAQ的情况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HAQ的情况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5)对照组(n=35)6.19±1.33 6.44±1.00 3.88±1.33 5.13±1.11

3 讨论

一般来说,患者的早期无较为明显的病症,以至于患者不能够及时察觉,误了病情,耽误了治疗[3]。该疾病的患病后期的临床症状十分明显,主要有夜间疼痛或者晨僵明显、AS家族史或HLA-B27阳性、腰和(或)脊柱、腹股沟、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适,或不对称性外周寡关节炎、尤其是下肢寡关节炎,症状持续≥6周等[4]。

该文就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是对照组患者的BASMI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低于观察组,且对照组患者的HAQ分值降低情况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莪术强直性脊柱炎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