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的实施效果
2018-03-13曲宇
曲宇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山东烟台 264100
脑梗塞是由于脑部出现供血障碍、缺氧、缺血导致的脑组织局限性缺血性坏死,或者表现为脑软化[1]。大部分患者发病前不会有先兆表现,多为突然发病,发病后偏瘫、癫痫、失语发生率高。由于中枢神经受损是导致脑梗塞发病后偏瘫、失语的重要原因,所以及时的治疗及护理对于改善中枢神经受损状况具有重要意义[2]。该研究具体分析2015年9月—2017年9月该院41例脑梗塞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9月—2017年9月之间选取82例该院收治的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参与该次研究,全部患者均通过头颅核磁共振确诊为脑梗塞,全部患者都是第一次发病,发病到入院时间均在6 h之内。随机抽签平分后观察组41例患者中包括24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年龄平均为(56.28±6.36)岁,心源性脑梗塞25例,非心源性脑梗塞16例;对照组41例患者中包括22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年龄平均为(57.59±6.14)岁,心源性脑梗塞27例,非心源性脑梗塞14例。全部患者均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偏瘫、失语。2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病情急性发作时均实施基础处理,包括溶栓、脑水肿缓解、血液稀释、微循环改善、抗凝等,对照组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1周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48 h即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心理干预 脑梗塞后出现偏瘫、失语的患者一般情绪比较低沉,担心病情无法痊愈,往后无法进行正常生活,同时也容易出现自卑感,拒绝与他人交流。对此,护理人员必须主动与患者交流,向患者讲解脑梗塞后偏瘫失语出现的原因、影响因素,告知患者只要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偏瘫失语是能够恢复的,鼓励患者克服自卑心理,以平和心态面对暂时的偏瘫、失语。由于患者日常生活有一定受限,护理人员要积极提供患者所需的帮助,不能等到患者主动寻求帮助后再给予。另外,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者家属多陪护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心,更愿意接受康复锻炼,提升康复的信心。
1.2.2 语言康复训练 初始阶段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手势与患者沟通,比如可以和患者约定如果张口表明要吃饭或者喝水,摸腹表示要上厕所,还可以准备一些日常会用到的物品图片,患者直接通过指图片表达内心需求。之后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通过叹气、卷舌、吹气等进行肌群运动练习,进行发音训练时首先从单音节开始,之后慢慢转为练习词语、短语、句子。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鼓励家属参与,多和患者交流,提供患者更多交流、训练的机会,加快康复。
1.2.3 肢体康复训练 具体包括积极运动以及被动运动2类,被动运动时护理人员清洁患肢,睡前进行患肢按摩,睡觉时将患肢进行功能位摆放,间隔1~2 h帮助更换体位。另外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外展、内旋、外旋、上举、屈伸练习,每个关节每天保持10次以上的运动,每天要坚持3次以上的练习。起初锻炼控制在大约10 min,之后可以慢慢延长锻炼时间及强度,不过需要确保不引起患者劳累感。被动运动取得一定效果后,转为主动训练,首先练习翻身握拳、摆手,之后慢慢练习指关节半握拳,屈伸前臂、抬膝,最后练习穿衣、蹲立、写字、下床行走等。
1.3 评价指标
选择Fugl Meyer运动量表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价,其中上肢运动功能总分66分,下肢运动功能总分34分,得分越高,肢体功能越强。选择ABC法评价患者语言功能,包括复述、听、辨认、语言流利性等9项内容,得分越高,语言功能越强。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肢体功能
护理前两组上肢、下肢功能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肢、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肢体功能比较[(±s),分]
组别 上肢护理前 护理后下肢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41)对照组(n=41)37.25±4.39 37.51±4.47 53.35±5.50 43.66±5.84 19.62±2.74 18.97±2.64 28.64±3.38 23.55±3.20
2.2 语言功能
护理前两组语言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语言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语言功能比较[(±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41)对照组(n=41)26.34±2.59 27.38±3.08 48.67±5.31 32.55±4.87
3 讨论
脑梗塞发病后出现偏瘫、失语并发症的可能性很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影响患者心理状况。对于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除了需要做好及时对症治疗,还必须做好患者病情稳定后的康复锻炼[3]。该研究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48 h即开展早期康复训练,而对照组则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1周开展早期康复锻炼,对照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后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后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通过开展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偏瘫、失语的出现,认识到积极接受康复训练是改善疾病预后的主要方法,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参与康复锻炼。在做好心理干预这一基础护理后,强调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能力训练,从简单从复杂,逐步过渡,合理把握锻炼的持续时间及强度。直到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都得到满意恢复。
综上所述,对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更迅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