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在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
2018-03-13马直勉孔庆滨高志勇吴迪
马直勉,孔庆滨 ,高志勇吴迪
1.东北林业大学医院内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解放军211医院康复疼痛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
脑出血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患者可能出现肺栓塞甚至可能导致死亡[1]。该研究具体分析2015年1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84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研究。抽签平分为观察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 44~67岁之间,平均年龄(56.2±6.3)岁,ICH 评分平均为(2.2±0.5)分,APACHE II评分平均为(30.6±7.3)分;对照组男 23例,女 19例,患者年龄范围在 45~67 岁之间,平均年龄(57.5±6.1)岁,ICH 评分平均为(2.3±0.6)分,APACHE II评分平均为(29.9±8.1)分。2组基本资料中的各项内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良好。
1.2 治疗
对照组实施常规处理,给予患者重症监护,连接呼吸机实施辅助通气,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水平,实施营养神经细胞以及止血治疗,给予气压治疗,使用双下肢弹力袜辅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联合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每天使用1次辛伐他汀,服用20 mg/次,通过鼻饲方法给药,持续治疗3周。
1.3 评价指标
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1周、2周、3周)对患者血栓前标志物水平进行测定,指标包括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血小板仅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另外通过凝固法对患者纤维蛋白原(Fg)水平进行测定。治疗结束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下肢情况,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经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用[n(%)]表示各项计数资料,χ2检验,用(±s)表示各项计量资料,t检验,结果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血栓前标志物水平
治疗前两组血栓前标志物各项指标PAI-1、GMP-140、vWF、Fg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周、治疗2周、治疗3周后观察组vWF、GMP-140、PAI-1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 PAI-1、GMP-140、vWF、Fg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Fg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治疗不同时间两组血栓前标志物水平比较(±s)
表1 治疗不同时间两组血栓前标志物水平比较(±s)
组别 时间PAI-1(ng/mL)GMP-140(ng/mL)vWF(%) Fg(g/L)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3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3周42.3±7.8 39.2±8.3 30.6±5.4 23.8±5.2 40.4±7.9 41.2±8.3 40.6±5.4 43.8±5.2 35.7±4.8 32.9±5.9 29.8±4.3 20.6±3.7 36.3±5.2 35.9±5.9 34.9±4.8 35.6±4.4 183.2±40.5 179.8±44.7 154.4±37.7 133.6±34.5 182.7±39.2 184.8±44.7 179.4±43.3 183.6±42.9 4.1±0.6 4.2±0.7 4.2±0.6 3.9±0.4 4.2±0.6 3.9±0.4 4.2±0.5 4.1±0.5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观察组42例患者中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有6例,出现率为14.29%;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有12例,出现率为28.57%,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因为术后制动需要长时间保持卧床,降低了血管舒张收缩反应,降低了血流速度[2]。以往多选择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和甘露醇注射液实施治疗,前者主要作用是止血,后者主要作用是脱水降颅压,但是这些药物使用后可能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提升血液粘稠度,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性[3]。该研究对照组患者选择物理方法进行预防,但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仍有28.57%,证实常规处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不佳。
该研究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4.29%,证实辛伐他汀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PAI-1、GMP-140、vWF、Fg是临床对血栓前状态进行评估的常用方法,其中Fg指标是凝血因子中的Ⅳ因子,参与凝血过程,如果Fg水平上升,表明机体凝血功能提升,因此出现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更大。该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Fg指标水平均没有明显变化,证实常规处理以及应用辛伐他汀都不会影响Fg水平,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虽然较对照组发生率有明显降低,但也达到14.29%,考虑是由于Fg指标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该研究观察组治疗后2、3周GMP-140、vW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证实辛伐他汀能够对血小板聚集以及活化形成抑制。同时辛伐他汀能够使PAI-1表达下降,增加内皮细胞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有效保护,实现血栓形成的有效预防[4]。
综上所述,辛伐他汀能够有效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推广。